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本报记者 李维实 习 生 严娱 北京报道
私募行业能否逼近10万亿大关,如今已不再是一个空想。
据基金业协会最新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底,已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只数达42263只,认缴规模和实缴规模分别为9.13万亿元和7.26万亿元。
突破9万亿的当下,私募基金俨然也得到了监管层的进一步规范和治理。从年初的私募备案新规要求,再到多则与私募基金运作、中介服务有关办法的出台,私募行业的门槛也在被不断提高。
11月23日,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私募行业第十二份监管问答,将对私募机构的要求延伸至私募机构高管人员,而在诸多细节收紧后,更大的监管框架也在加速酿变。
日前,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第九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暨中国中部(湖北)创业投资大会上公开明确,下一步将推动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下称《条例》),引导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的《条例》有可能从投资范围、业务分类、内部控制等多个层面进行调整,并对当前的私募行业带来新的洗牌。
私募高管“四要求”
对于规模已达9万亿的私募行业,监管层的规范还在持续细化。
表现之一,就是在对私募机构明确监管底线的同时,也对私募机构的法定代表人、风控负责人等高管提出新的要求——11月23日,基金业协会在最新的监管问答为私募机构的高管提出了4项要求。
4项要求包括:不得再非关联的私募机构兼职、在关联机构兼职需要说明合理性、一年内两次变更任职机构的高管将被重点关注,以及高管需同任职机构签订劳动合同。
“这说明监管层已经将对关联交易的防范延展至私募范畴了,因为一些私募基金如果规模足够大,高管又在多个机构任职,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甚至诱发市场操纵行为。”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上海私募机构合伙人表示,“重视对私募机构高管的规范,也和目前一些私募机构管理规模过大有关。”
事实上,当前管理超过百亿元规模的大型私募数量的增加,的确提升了针对私募机构高管合规性的内在要求。
私募统计月报披露,截至今年10月底,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私募基金已有158家;而在去年同期,达到这一水平的私募机构尚为85家。
“大型私募的增多会对市场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因此监管层对私募高管提出更多要求也在情理之中。”前述私募机构合伙人坦言,“不过对所有私募高管进行管控也会徒增管理成本,监管层可以考虑重点关注规模较大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对私募高管提出的诸项要求,正是近期对私募行业规则加速勾勒的冰山一角。
11月以来,基金业协会一方面对部分在私募备案《法律意见书》环节存在问题的律所进行了业务暂停,另一方面还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指引2号-适用于私募股权(含创业)投资基金》,明确了创投类、股权类私募的信息披露要求;同时,其还就《私募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进行了意见征求,并对私募基金等外包行业予以规范。
新法在途背后
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就私募领域密集发布新规,与其此前对私募监管提出“扶优限劣:”原则一脉相承。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9.13万亿的私募规模虽然已超过了8.74万亿的公募基金,但在监管层看来,目前私募的监管需求相较公募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监管的角度来讲,公募基金比较踏实,因为它有整体的框架,有完整的文本证据可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曾在一次内部培训上强调,“但私募和公募比较,仍然还有很多差距。”
事实上,李超于去年年中来到证监会并开始执掌机构、私募业务后,相关领域的监管从严和制度更迭也被外界明显感知,而李超本身也曾强调行业应该对各类问题加强重视、反思和补漏。
“大家沉下心静下心来反思。”李超在讲话中谈到,“为什么(一些地方)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是监管不力还是制度有漏洞。”
而针对的私募行业而言,一个政策上的更大未知数,则来自于正在被推动出台的《条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监管层或正在酝酿《条例》中,进一步完善梳理私募监管框架,并对此前的私募非标投资、融资类等活动进行收紧。
“行业普遍担心《条例》有可能会对非标投资、融资类业务等方面提出更多限制。”北京一家私募基金合规总监表示,“之前基金业协会已经删除了债权类私募的选项,而如果政策这样落地,将会对许多投向实体经济的私募管理人带来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私募监管细则衔枚疾进的情况下,《条例》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行业的分化和洗牌。
“从去年到现在,还是一个20亿元规模以上私募机构数量同步猛增的周期,但政策变化后,一些限制的出现,会加剧整个(私募)行业的竞争和洗牌。”前述私募机构合伙人表示,“有的私募会越来越大,甚至跟在规模上跟龙头公募进行比拼,但对小私募来说,做大规模将越来越难。”
有投研人士认为,在私募监管变局的当下,行业的洗牌将主要考验私募管理人的综合管理水平,而不仅仅是投研能力。
“过去私募基金主要还是看创始人,是不是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出身,但未来管理规模扩大后,考验的就不止是投研能力,更多还包括管理能力、风控能力等多个方面。”淡水泉投资的一位投资经理表示,“因为管理10个亿和管理100亿,这背后的策略和沟通成本必定有所不同,而未来的监管趋势下,对私募管理人的综合考验也越来越大。”(编辑:张星)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