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私募借道回流 信托资金入市积极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A股指数的窄幅震荡,似乎并没有阻止信托资金入场的热情。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合信托市场上的证券类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同比大幅增长约75%。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通道业务的回流叠加配资需求的旺盛,是造成今年以来证券类信托业务回暖的主因。展望后市,部分私募借道信托渠道入市的热情犹存。
信托资金持续入场
2017年以来,信托资金入市的步伐一直在持续。用益信托在线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成立的证券类集合信托产品的规模达683.83亿元,比2016年上半年的389.64亿元,大幅增长约75%。
数据还显示,今年4月至6月成立的证券类集合信托产品的规模分别为76.22亿元、90.56亿元和98.16亿元,5月及6月相关产品的成立规模环比分别增长18.81%和8.39%。
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统计则显示,虽然在信托资产规模的总体占比有所下降,但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信托资金投向证券市场的规模仍有2.87万亿元,高于2016年第一季度的2.69万亿元和2016年第二季度的2.70万亿元。
“证券类信托业务的增长,部分是通道业务转移所产生的。”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
去年7月以来,伴随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部分涉及证券投资的通道业务被大幅“降杠杆”,随后之前市场上与银行对接的配资业务,都由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渐渐转向信托通道。今年5月后,证监会重申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通道业务”,该类业务更是全面转向了信托渠道。
不过,在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看来,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的证券类通道业务转移至信托公司,只是证券类信托产品规模增长的原因之一。“相比其他渠道,信托通道在配资业务的杠杆比例上占优,也是目前很多结构化配资产品最终选择信托渠道的原因。”
去年,银监会曾发“58号文”(即《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强调了信托公司需充分重视市场风险防控,同时也规定了结构化配资产品的杠杆比例。相关文件规定,结构化股票投资信托产品的优先级和劣后级资金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最高不超过2∶1。袁吉伟认为这一杠杆是当前市场上可找到的最高比例,因此使得信托这一通道的优势凸显。
配资需求高企
春江水暖鸭先知。敏感的信托资金背后,其实隐藏的是更为敏感的配资端的资金需求。
在华东地区某一家信托公司高管看来,从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处转移过来的通道业务,在2016年下半年曾达到高峰。他指出,2017年以来,基于对市场结构性行情的看好以及风险偏好的回升,今年场外资金的配资需求相对旺盛。
“尤其是在今年5月的大跌之前,劣后级资金端的配资需求很大,信托公司也借此机会开展了大量的结构化配资业务。”不过该人士也透露,由于证券类信托业务属于相对成熟的业务,且没有刚兑压力,当前有不少信托公司正在积极参与其中。
这也导致了通道费用的竞争重新开始。据记者了解,此前由于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的退出,私募所利用的通道几乎都改成了信托。因此,在通道费用方面,信托公司的定价主导权再度显现,市场价格一度涨至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但随着竞争方的增多,这一费用有下行迹象。”该高管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信托业内人士认为,证券类信托业务的火爆与否,其实与A股市场的行情走势息息相关。今年结构化配资业务的火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分私募认为市场存在操作空间,故而不断借道信托入市。
近期记者采访的部分私募人士则表示,今年下半年A股虽然缺乏趋势性行情,但结构性行情依然存在。至于具体的配置,私募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大部分价值蓝筹股涨幅已较大,后续会侧重抓住估值切换主线,布局真正具备业绩的真成长公司。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