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伪造政府公文、偷换募资账户中融国晟挪用资金后疑似失联
摘要 投资人被骗的故事时有发生,只不过套路各有不同。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接到投资者爆料,有40余位投资人于2017年8月份至2017年9月份认购了中融国晟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国晟”)旗下私募基金产品,在到期不能兑付后才得知,该私募基金在宣传基金产品时,出示的地方政府公文、抵押证件
投资人被骗的故事时有发生,只不过套路各有不同。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接到投资者爆料,有40余位投资人于2017年8月份至2017年9月份认购了中融国晟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国晟”)旗下私募基金产品,在到期不能兑付后才得知,该私募基金在宣传基金产品时,出示的地方政府公文、抵押证件等均为伪造,甚至在募集过程中偷换了募资账户等,一系列违规违法操作十分罕见,令人震惊。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后了解到,该私募产品是宜兴文化产业园基础建设私募基金(以下简称“宜兴文化私募基金”),在发售该产品时,为骗取投资人的信任,中融国晟涉嫌伪造宜兴市政府下发的3份公文,伪造基金投资项目的抵押证件。中融国晟在募集基金的过程中,竟然将投资人约1.3亿元的认购资金汇入其另一账户,而实际募集账户仅汇入了3000万元。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各种方式都无法联系到该私募基金公司。然而,投资者最担心的问题不幸得到证实——3月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第26批疑似失联私募基金公司名单,中融国晟位列其中。
爆料人称最多投入1600万元40多位投资人被骗1.3亿元
近日,有投资人联系到《证券日报》记者,讲述了认购宜兴文化私募基金的被骗过程,提供给《证券日报》记者的资料不仅有基金合同、投资人债权确认公告、相关项目收益及兑付投资本金计划等资料,还有一份受骗人名单。爆料人介绍,大部分受骗人都在这里了。在这份多达40余人的名单中,最多的被骗金额1600万元,最少的也有60万元,总计金额高达1.3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爆料人提供的联系方式一一致电投资者,有10余位投资人接通电话并向《证券日报》记者确认了被骗金额。另有部分投资者,或是未接电话,或是不愿意透露其投资金额。
《证券日报》记者联系到的10余位涉及该基金被骗的投资人,他们出示的基金合同及相关项目收益及兑付投资本金计划等资料均一致,基本印证了该基金合同及相关资料存在的真实性,对于被骗过程的描述也基本一致,大部分投资人已经选择报案。
“我们找过相关监管部门,但都未得到明确答复。”有投资人向《证券日报》记者出示了监管部门对于投资人举报信息的书面答复,“经审查,您关于山东汇利集团公司、琦琳荣实业(北京)有限公司的举报,不符合《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工作暂行规定》第五条第一款(一)项的规定,我局不予受理。”
按照基金合同信息,《证券日报》记者在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官网查询到了该私募产品的备案信息。协会官网显示,该私募基金产品于2017年8月31日成立,备案时间为2017年9月8日,而在这次备案后至今没有再更新信息。
按照中融国晟的企业注册信息,《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到北京市朝阳区某办公大厦23层,整层办公室全部由一家科技发展公司租赁,经查证,该科技公司与中融国晟并无任何关系。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是去年7月份来的,来之后就没有见过中融国晟这家公司,不过像你这样过来咨询的投资者倒是不少,听说你们都被骗了不少钱。”
多位投资人反映:3份地方政府公文均系伪造
基金合同显示,该私募基金的投资目标和范围是宜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的重新设计与升级改造建设,该项目的融资方是琦琳荣实业(北京)有限公司,融资方用名下5915.17亩土地以及100%股权做质押。但实际上,基金合同中用作抵押的5915.17亩土地(价值2.43亿元),并不在琦琳荣实业(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琦琳荣实业”)名下,且于2015年时就已被法院查封冻结。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琦琳荣实业与中融国晟也存在很深的隐秘关联。天眼查和启信宝企业关系显示,王春东是中融国晟的实际控制人,王春东的弟弟王春龙与张丰胜都是北京龙汇东方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分别持股10%和28%,而张丰胜正是琦琳荣实业的法定代表人,持有该公司99.99%股份,另外0.01%的股份由张丰胜的妻子李会持有。
为骗取投资人的信任,中融国晟还增加了官方“背书”。该私募基金公司在销售宜兴文化私募基金时,还向投资人出具了宜兴市政府的“政信三件套”,不过,《证券日报》记者从投资人处了解到,他们已向相关政府部门核实,此“证件三件套”同样涉嫌伪造。
涉及到的三份地方政府公文分别是由宜兴市财政局出具的《项目融资偿还资金承诺函》、宜兴市人大常委会出具的《项目融资偿还资金列入同期年度财政预算的决议》和由宜兴市政府出具的《项目融资偿还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报告》。并且三份公文明确标注文件号,即宜兴市人民政府【宜政发(2016)92号】、宜兴市人大常委会【宜人常(2016)46号】和宜兴市财政局【宜财办(2016)75号】。
多位投资人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他们已向当地政府核实,上述三份文件均是由中融国晟伪造。为此,《证券日报》记者多次电话联系相关政府部门,但并未接通。不过,宜兴市财政局通过市长信箱回复称:“经核查,我局未印发过【宜财办(2016)75号】文件”。《证券日报》记者还从投资人处了解到,其余两份地方政府公文文件编号与文件真实内容不符,但由于涉及保密事项,文件真实内容无法公开。
偷换基金募集账户大部分资金被汇入其他账户
除涉嫌伪造地方政府公文、抵押证件作假、伪造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书,中融国晟还有一个惊人的操作——偷换基金募集账户,致使40余位投资人约1.3亿元的认购资金被汇入该公司另一账户。
更蹊跷的是,两个账户同为招商银行天津中北支行开立的账户,在1.3亿元资金从全国各地陆续被汇入该私募基金公司的另一账户,且每笔交易都备注“认购宜兴项目基金”的背景下,该支行似乎并未监测到这一“涉嫌非法集资”行为,也未被作为“可疑交易”进行上报和处理。
据了解,宜兴文化私募基金的托管行为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中北支行,而该基金在募集过程中,仅有3000万元资金被汇入了实际托管账户(尾号为“10806”的账户),另外1.3亿元资金则汇入了中融国晟另行开立的结算账户(尾号为“10607”的账户)。
根据投资人提供的信息,《证券日报》记者成功联系到该托管行支行负责人叶雨(化名,下同),在得知来意后,叶雨表示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并以投资人曝光其联系方式是“侵犯个人隐私”为由,向《证券日报》记者索要相关投资人的联系方式。
随后,《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只是想向该支行核实一下基金合同、相关交易以及两个银行账户汇款的真实性,并无他意。该负责人表示:“你应该去找证监局核实,我们没有义务告知”,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在翻阅投资人提供的相关资料时,《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作为托管行的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中北支行,在此次宜兴文化私募基金的募集过程中也有疑点。
资料显示,中融国晟私募基金公司的注册地在北京,而宜兴文化私募基金所涉及到的项目所在地全部是在江苏省宜兴市,中融国晟在发行该私募基金产品时,却选择了一家在天津市的支行开立结算账户。中融国晟选择该支行作为托管行着实令人不解。
据投资者提供的交易信息显示,在宜兴文化私募基金备案成立后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中融国晟一直通过尾号为10806的非托管账户向所有投资人个人帐户每季付息一次,并在汇款时交易备注为“回息”二字。而该支行作为托管银行,同样没有检测到任何“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按照通常的逻辑讲,这样的交易会被迅速检测到。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还特意咨询了多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大部分支行都配备“飞单监测系统”。在托管业务中,一旦有上述“短期内大量资金密集汇入改行另一结算账户而非基金募集账户”情况发生,应该会在短期内被迅速监测出“异常交易”并及时上报。
大股东宣称“年完成产值过百亿”却仅有3人缴纳社保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融国晟的大股东企业信息也令人不解。
公开信息显示,中融国晟注册于2015年,其大股东为山东汇利集团公司(持股80%)。简版资料中,中融国晟宣称山东汇利集团公司是一家“多元化大型国有企业集团”、“AAA级信用评级”、“年完成产值过百亿”的公司。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这样一家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缴纳社保人数却仅有3人。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中融国晟公司品牌介绍中称其“拥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公司合伙人及高管拥有丰富的金融行业从业经历,公司依托专业团队及丰富的操作经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长期专注于金融领域的研发与创新。”而下翻至公司核心成员、企业业务等资料时,则是全部空白。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还发现,中融国晟2018年11月份曾发布过一则招聘公司会计信息:办公地址在北京,月薪7000元到10000元。《证券日报》记者试图通过该链接联系中融国晟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却发现该招聘链接早已失效。
有投资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融国晟已经换了办公地址,原办公地址已人去楼空。“可是这家公司在搬了办公地址后,还在我们投资人群里发公告,这其实是‘缓兵之计’,并声称他们并未失联,会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该投资人说道。
截至发稿时,《证券日报》记者多次通过官网电话、投资人提供的联系电话等多种方式仍未能联系到中融国晟。而按照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规定,“在公告发出5个工作日内,仍未与协会联系的私募机构,将被认定为失联机构。”
赚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在这里,我们提醒广大的投资者们,不要听信蛊惑,不要被高额回报蒙蔽双眼,投资一定要谨慎、理性。
责任编辑: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