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蓝筹白马股还是成长股?五大私募给出答案,警惕这一风险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8-03-19 09:26:49

摘要
在3月17日好买财富举办的“2018年度中国私募高峰论坛暨2017年中国好私募颁奖盛典”上,高毅资产卓利伟等知名私募大咖齐聚,共同探讨2018年的投资风向,围绕市场风格转换、投资机会、市场风险、外围市场的影响、最看好哪些指数等多角度分享了观点。先上整理好的干货:1、高毅资产投研总监卓利伟:应把风格切

在3月17日好买财富举办的“2018年度中国私募高峰论坛暨2017年中国好私募颁奖盛典”上,高毅资产卓利伟等知名私募大咖齐聚,共同探讨2018年的投资风向,围绕市场风格转换、投资机会、市场风险、外围市场的影响、最看好哪些指数等多角度分享了观点。

先上整理好的干货:

1、高毅资产投研总监卓利伟:应把风格切换变成对企业长期竞争力和价值估值判断。股票供给阶段性增加,一定抑制存量估值,所以今年主要赚企业业绩增长的钱,而不是估值扩张的钱。但短期拥挤交易,结构上存在小坑,要留心。未来不关心指数怎么走,只在自己懂的产业中找到认为不错的股票,找不出来就空仓。

2、景林资产董事总经理田锋:行业中最关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以及AI软硬件融合。现在看市场风险不大,未来会把更多精力放在香港市场上面。

3、理成资产董事长程义全:今年第一个风险是“独角兽风险”。如果A股市场整体增加供给,别指望手里的公司是可以独善其身;要看到美股市场调整对A股的影响。整体上面有一点担忧中国经济投资失速的风险。未来中国A股市场会越来越给有长期估值的公司溢价。

4、丰岭资本董事长金斌:股票的分歧不在成长还是价值,而在于基本面。中国经济本身增长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照过去盈利增长预测未来可能面临挑战,这是风险来源。未来一两年恒生指数和沪深300性价比最高。

5、兴聚投资总经理王晓明:说股票便宜、贵,都是相对的,今年白马股比去年年初贵了不少,成长股小股票比去年初便宜不少,但放在更长时间段看,这个结论又是完全两样。今年大家不要用风格判断市场,还是看公司本身,我们相对偏爱新型消费。

以下是此次圆桌论坛的详细内容

(嘉宾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陈家琳:市场风格切换,去年分化非常大,白马股一路一马平川,涨幅非常可观。另外之前黑马一蹶不振,最近稍微有变化,请各位嘉宾谈谈各自的观点。

金斌:最近大家讨论价值和成长,有人说要成长,有人说要价值,成长和价值不是一回事,我们觉得成长股最大核心是要证明能持续成长,别是假成长。为什么所谓成长股2017年表现不灵,市场发现这些成长是假的。价值股,它的核心是证明自己不是价值陷阱,有的看起来今年有业绩,明年没有业绩。股票本身问题分歧不在于成长还是价值,而是在于基本面,这个是问题核心。

卓利伟:所谓风格切换,对我来说,要把这个问题变成对企业长期竞争力和价值估值判断。去年创业板指数跌了很多,我也买过创业板股票,到现在都在持有,中间有一些创业板股票涨得很好。在我的脑子里面没有板块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好生意和坏生意,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问题。

好生意用几个纬度去判断。首先符合社会发展、宏观经济转型特征。好生意,简单通俗化,这个公司过去和现在努力去花钱,花时间研究研发积累能力,在未来管用,管用时间越长越好,时间和规模是它的朋友,不是敌人。这个是笼统判断方法,具体的公司有细节有所不同。

王晓明:我的观察,中国价值投资理念,挣的钱很多时候选择的不是传统经典意义上的价值股。我们讲便宜、贵,都是相对。今年白马股,比去年年初贵了不少,成长股小股票,比去年初便宜不少。放在更长时间段看,这个结论又是完全两样。我的观点,今年大家不要用风格判断市场,还是看公司本身,可不可以涨,增长是不是这样,可不可以持续,这是最关键的。

田峰:去年所谓市场讲的大蓝筹、白马股行业露头,投顾公司有很多说法,我们拿了一些股票,这些股票赚钱了。拆开看60%左右是成长,所以价值和成长,很难拆开看。

把时间拉得更长做归因。过去十几年收益来源于企业增长,收益无非是三块,资产配置,行业配置,个股选择。我们在行业配置,选到好的企业,有竞争力、长期稳健发展,持有它三年、五年,跟它一起成长,这个收益是我们主要的收益。

程义全:今年不要做这么严格的风格区分,还是重在对公司本身的长期考量上。为什么今天普遍问,或者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跟2017年的背景有很大关系。

先跟大家说一个数据,沪深300流通市值是20万亿,涨到了28万亿,这跟周期行业供给侧改革有关系,还有一个来自于估值提升。过程有一点像马车在上坡,推着走的感觉,一开始过程是资金催动过程,很多人参与推马车过程。坡度肯定比以前更陡,原来推马车的人,现在坐马车,马车原来是20万亿,现在变成28万亿,大概率今年比较线性外推去年风格。

第二,去年IPO是437家,去年平均IPO9个涨停板,这个里面有打新的资金,买了蓝筹股打新,这个里面有非常的贡献。个人感觉最近已经降到差不多6个涨停板,甚至在我看来,IPO发行以后,有3个涨停板已经是好生意。第二个可能,成长不太贵。刚才晓明讲的特别同意,中国伪成长不少,真的不能说成长太贵。

笼统去表达。2017年是回归,2018年有可能继续回归。

陈家琳:第二个问题,更加具体投资机会,或者方向。第一个问题更多是讲大的方向方法,第二个是看看到底那些地方可能产生更大的投资机会。

金斌:我们认为2018年两层机会,第一个跟2017年联系,在2009年-2015年,定价有一定畸形,只有垃圾股可以涨,随着新股发行体制变化,市场定价体系慢慢像正常体系回归,2017年是放量开始。这个体系回归很多人参考过去定价水平,给未来股票定价。实际上有可能过去在2009年到2015年股票定价体系比较紊乱,可能放在更长时间,或者更宽纬度看定价,过去十年参考坐标不太准,在重新建立坐标的时候,寻找新的坐标系,2017年刚刚开始,未来几年有机会,当然大部分在2017年得到反映,但是没有反映完。

第二个,现在有一类资产被低估了。过去中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现在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等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反腐败,变相把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风险提前消化,提前释放,提前消化,这个角度来看,国家风险在降低。过去金融是很典型代表,它跟宏观、经济非常紧密,过去这类资产,哪怕到今后为止,把中国很多行业、板块、类型公司,跟美国主流市场比较,这类资产打折打得比较多,反映的是中国经济风险。现在风险在降低,还打这么大的折扣,我们认为不合理,这点有重塑的机会。这是我们两个方向。

王晓明:我讲我们的偏好,相对来说比较偏爱新型消费。新型消费不是指传统意义上啤酒、饮料,衣食住行。过去十多年,随着互联网普及,移动互联网普及,整个社会在改变什么?现在新型消费,一部分是人口结构变化,年轻人跟老人需求不一样,有养老、医疗等这些新的需求。年轻人,二次元消费,确实非常蓬勃发展。对很多企业来讲,制造在当中变得重要性越来越低,必须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重新改变。

刚才讲的概念,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很多传统行业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完成这样痛苦转变。怎么样解决存在需求,过去很大问题是产品研发到客户手中时间非常长,第二个库存挤压方方面面的原因。第三,个性化,统一款式,让大家接受。未来倒置过来以后,对制造、供应链、库存管理,营销管理,完全不一样。

田峰:行业里面除了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第三个比较关注AI软硬件融合。我们认为中国技术不落后,现在应用层面是全球领先,国际领先。中国的很多企业,在技术层,算法、芯片有投资机会。另外一个层面,在应用层面,包括无人驾驶、智能家具其他行业,很多行业公司走得更远。除此之外,我们是全球配置,包括美国、香港公司。

陈家琳:时间关系第二个话题告一段落,第三个风险,从机构投资者角度先讨论风险,我想请程义全分析。昨天让他讲这五个问题,他说五个问题,其他都没有答案,但是对于风险非常有心得。

程义全:不敢这么说。最近在看或者思考大的问题,2018年证监会年度工作会议里面,讲了一段话增加对新经济的包容性,所以你会发现这届政府开会说什么,真的会干。

最近大家看到富士康36天过了IPO,预计融资271亿。也会讨论小米是不是A+H融资,如果是八百到一千亿的融资量,如果对半变成四百亿。大家知不知道去年IPO融资量?是两千两百亿。

如果按照现在,假定10到20家独角兽企业,要挂牌融资,大概率超过三千亿。今年发372个公司,证监会肯定要有侧重。所以我觉得今年第一个现在所不知道的风险,可以形象把它称为独角兽风险。很多人现在很慌张,把它看作机会,现在应该看作风险。如果整体增加供给,别指望手里的公司是可以独善其身。估值重心会总体下移,无一处不受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

第二个影响,再讲一讲美股市场,美国股市在今天历史估值高位,通货膨胀,货币紧缩,多重因素下,它的波动率一定是增加的。所以美国股票市场调整,一定会相应影响到香港市场和A股市场。其实一月份、二月份已经演练过一遍,美国市场的一个调整,一开始觉得这个是它的事,我们调整起来会更难受,这是我觉得两个在今年大家非常要看到的现象。

经济上普遍预期,美国还好,欧洲不错,日本还行,中国看起来不错。整体上面有一点担忧,中国经济投资失速的风险。

卓利伟:认同程总的观点,短期来说股票供给一定会增加,这个跟中国经济转型,全社会融资结构转变有关。这对于整个国家和经济体来说是非常好的,我觉得非常乐于看到这个。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说选择标的,选择公司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最好选择标的本身是独角兽。

第二点,股票供给阶段性增加,一定抑制存量估值。所以今年赚钱主要赚的是企业业绩增长的钱,而不是估值扩张的钱。甚至说任何时候,我们投资都在从这个角度出发。选择股票分析企业时候,第一步出发点,不是考虑市场博弈,赚贝塔的钱,赚另外比我们更傻的钱,这个是错误的。我们要选择企业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他不断好,然后我们坐上他的船,赚到钱。

第三,关于美国给我们的影响,美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全球龙头,如果放在更长纬度,十年、二十年,或者没有十年,现在按照可比购买力,我们已经是最大的。自己有很庞大生态体系,产业网络效应、城市群网络效应,这点在人类历史上,可能这个时空对中国是最有利的,也可以理解为大国国运,对在座的人来说,经常开玩笑讲,投胎投得不错,可以放在大历史观去看待问题,我们主动创造能力不断的加强。

短期有一个问题,可能相对比较拥挤交易,对所谓的各种龙头、蓝筹,大家预期高,长期逻辑没有问题,但是短期的业绩,相对市场预期来说,可能需要一个股价等待业绩增长过程。这个对一些个股,结构上面可能有一些小坑,要留心一点,今年蓝筹股从泛蓝到深蓝。

金斌:美国估值没有很显著风险,比较均衡状态。美国风险在于经济万一达不到经济增速预期,这个可能是潜在的风险。但这个风险到底大不大,我是很难评估。现在变化在于,美国看到以前叫“要名不要利”,现在变了,“要利不要名”。这个其实是目标改变,有可能导致很多行为改变。行为改变,对经济增长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个坐标系发生变化,带来不太确定的因素,这是我很难判断,所以我觉得要保持观察。

至于对中国市场,大家觉得短期来看美股跟A股好像影响比较大。如果看长期,美国不管跟香港、中国,关系都不太大,或者没有那么大的关系。从2009年到现在,美国牛市牛了9年,如果把时间拉长,美股跟港股和A股相关性低很多。

中国问题本身在于,现在看整个市场定价,大部分是中国2017年涨到现在,很多蓝筹股,至少估值没有很明显泡沫。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问题在于中国经济本身,这两年包括反腐败、供给侧改革、机构改革,事实上他们对于金融去杠杆,对于经济本身增长模式,跟以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按照过去盈利增长趋势预测未来,可能面临很大挑战。我们对未来判断,跟以前路径有很大不一样地方,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是新的转变。转变在预测未来的时候,面临很大不确定性,这个是风险来源。基本上来看,估值上面没有很大的风险。

田峰:宏观大的风险泡沫、波动,必然会来,也许十年一次,也许二十年一次,大的周期必然会来。但是大的波动,是不是我们每天都要去做判断,我觉得不一定。现在看不会,市场风险不大,更多时间可能把精力放在香港方面,这个里面我提一下自己的体会。

既然黑天鹅早晚会来,不如在资产配置,先拿二三十给它,假设来了,别人没有钱的时候,你有钱抄底,市场情绪导致资产价值在那个时点跌了很多。当市场回归平衡,你的价格肯定稍微好点。

A股大家预期2018年10%的增长,目前估值是过去十年的中轴。如果看港股,比过去十年估值中枢还是低一点。所以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整体估值不贵。市场肯定是任何时候都有风险,但是这种十年百年不遇大风险,会不会在2018出现,个人感觉概率不大。

在此情况下,我们继续把注意力放在择股、择行业,选择好股票,选择好公司。中国有很多好公司,现在是中国的行业老大,未来是全球的行业老大,这样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里面,有很多的投资机会。

王晓明:2008年美国金融资产房地产价格下跌,对于我们的影响,个人想法,比1998年的影响跟恐怖的感觉,已经弱很多了。后面率先搞四万亿,让全球稳定下来,到了今天这个时间段,这个影响趋向于收敛,这是必然的。

第二,中美两个大国最终竞争,一个是科技,一个是金融。科技跟金融,是我们未来决胜主战场。

第三,如果要讲系统性风险,不要看美国,应该看我们自己。坦白讲美国国家机制层面上,像地震一样,经常小地震,市场周期,不会有大地震。我们小地震都没有,经济增长过去十多年当中对房地产投资依赖,已经越来越重。我们没有小地震,要有就是大地震,我们应该更关注自己内部,市场初期机制国家,对于整个资产价格波动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怎么样应对,已经有一个方向。政府开始搞资管新规,说到底杠杆降下来,未来一旦遇到资产波动,你完蛋了。

陈家琳:谢谢晓明总,主要观点落在国内自身。我们把几个主流指数放在这边,一个是美股,恒生指数,然后是沪深300,上证50,代表白马、蓝筹指数,最后创业板,如果看未来一两年,从性价比出发,不用排序,你会优选那个,最不看好那个?

金斌:我们觉得投还是投自己比较熟悉,有把握的,像下注一样这么多机会,有很多机会只能放弃,因为不了解。这样比下来,感觉看性比最高,香港恒生、沪深300。

卓利伟:答案太简单了,我不知道。事实上根本不看好这个问题,可能跟我看待私募的思维方式角度有关,如果我知道这个几个指数怎么波动的,太简单了,做多一个指数,做空跌的指数,加杠杆赚钱很多。要把宏观系统指数复杂问题,落地到产业、生意、商业模式,个股、企业老板、企业家精神分析,落地这个上面,最后变成可能十个股票,二十个股票,三十个股票总和。总和背后有跟宏观不同逻辑,这个我比较重视,不是说宏观或者系统不重要,都是非常重要,但是要找一个落地方案,变成解决方案,这是我的角度。

我不关心这几个指数怎么走,在各个市场,自己懂的产业,能不能找到我认为性价比不错的股票,能够挑五个公司,五个公司做组合,能够挑选二十个,就二十个做组合,一个挑选不出,我们空仓。

王晓明:简单点,把沪深300放在恒生指数稍微前面一点,不阐述原因,只是感觉。

田峰:只有好公司和差公司,不存在哪一个市场公司,或者大公司或小公司,成长价值等等。刚才讲估值成长性、企业盈利增速层面已经讲了,从资金面讲2017年真正增长资金是北上的钱,这些机构在配美股、海外权重市场。

他们的动向是什么?我想有几个。

第一,海外很多大的机构,新兴市场绝对匹配,他们要重配新兴市场非常明确方向,包括中国消费升级、印度、韩国市场。

第二,MSCI,MSCI跟沪深300指数,大概有90%相关性。所以我觉得MSCI调高中国权重之后,这个必须调整。不管是被动的投,还是主动。这个因素可以这样讲,它是未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增量资金。所以我觉得好的公司,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在美国,沪深300和A股,绝对是稀缺资产,一旦有大的机构买进去以后,不会轻易放手,除非它特别特别贵,或者公司出现问题,不然不会放手。这是我们经过验证,拿到好的公司,不会轻易放手。

程义全:首先,真的不知道,如果有谁知道,请悄悄告诉我。这是巴菲特在接待18个高校的学生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人很多时候,经常愿意回答自己不能够回答,或者思考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

今天在座几位跟我风格比较像,还是更愿意去看公司,尤其是中国未来,我觉得中国今天A股市场会越来越给有长期估值的公司溢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总要回答这个问题,如果非要讲,更喜欢恒生指数。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