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私募养成记:私募十年,尽显芳华

来源:好买臻财VIP 2018-03-14 09:26:49

摘要
好买说12万亿!这是截至2月底,私募基金总规模的数据。2015年股市崩盘后,两年间私募发展进入快车道,规模增长了172%,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与公募基金几乎并驾齐驱。回想2007,A股最癫狂的一年,私募当年年初的规模还不到10亿。转瞬十年,从不到10亿到如今的12万亿,从地下小众群体到广为人知,私募

好买说

12万亿!

这是截至2月底,私募基金总规模的数据。2015年股市崩盘后,两年间私募发展进入快车道,规模增长了172%,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与公募基金几乎并驾齐驱。

回想2007,A股最癫狂的一年,私募当年年初的规模还不到10亿。转瞬十年,从不到10亿到如今的12万亿,从地下小众群体到广为人知,私募已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

十年中,中国资本市场上演冰与火之歌,经历过6124点的亢奋与迷幻,也经历过百年一遇的千股跌停,经历过从一飞冲天到断崖式下跌的疯狂和没落,经历过从炒作投机时代到价值投资时代,经历过IPO暂停和重启,经历过在美上市公司回A潮,经历过创业板神话,经历过熔断之痛。

十年间,私募历经牛熊转换,有繁华有失落,有发展有分化,有艰辛有坚持,一路前行未曾停歇。私募蓬勃顽强的生命力让市场动容,惊人的收益获取能力让市场惊叹,2008年和2015年的极端行情下展现出的卓越风控让市场折服。这是12万亿规模的核心创造力。

私募十年,岁月留声,芳华尽显。

12万亿私募养成记:私募十年,尽显芳华

崛起和涌动:熊市脱颖而出

2007年,被誉为中国私募基金元年。这一年一大批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上投摩根的吕俊、工银瑞银的江晖等陆续转投私募。以此为标志,私募结束了草莽英雄的时代,开始了正规军主导的规范运作时代。作为一个群体,私募开始崭露头角。

尽管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私募已悄然而生。但作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神秘群体,彼时的私募更多与内幕交易、庄家等一些很敏感的词汇相连。 

也许正是这种隐蔽性,2007年第一波“公转私”前,大众对私募并不熟知。私募诞生之初,估计没有人会想到有一天它能纳入正规化,成为比肩公募的重要发展力量。

1998年,当国内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时,中国的私募基金更多是以委托理财的方式设立投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以及投资管理公司的方式运行。相比公募,私募并不引人注意。其后几年,当公募基金如火如荼的发展、各类创新产品循序推出时,私募基金借道信托寻求发展。2004年2月,赵丹阳的“深国投·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问世,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身份才得以公开。这是第一个管理型产品,被业界视为阳光私募的先河,它的出现开启了民间私募从地下走向阳光化的新纪元。

尽管此前已发展多年,但到2007年初的时候,全国阳光私募规模加起来不到10个亿,伴随着2007年大牛市的爆发,第一波公奔私潮流确立,私募正式走入大众视野,真正开始繁荣。这一年,私募发行产品增多,年底规模大约20亿,相比公募仍是九牛一毛。

转眼来到2008,全球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的洗礼,A股从6124点滑落至1664点,沪深300指数年跌幅达65.95%,拿下全球股市跌幅之冠的“荣誉”。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市场天寒地冻,如果你是当年公转私的一员,还没站稳脚跟就遭遇如此情景,会不会有些后悔?那时候,没有人会知道未来会怎样,这些基金经理没想到的是,这场熊市变成了创造私募新元年的奇迹。

2008年,股票型公募基金的下跌幅度达到 50%,而股票型阳光私募基金将下跌幅度控制在了 33%以内。严格的回撤能力,让私募在暴跌中大幅降低了损失。更令人称道的是,当年表现最好的公募股票型基金年度收益率-31.61%,尚不能收复失地。而私募基金却有6只产品收益率为正。其中重庆信托的中和西鼎以两位数的收益率摘下桂冠,排名二三四名的都是星石旗下的产品。作为公转私的代表人物,江晖在全新的私募领域再次证明自己。这一年不少人惊呼,2008真是个私募年。

2009年私募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当年私募成绩单惊艳无比,榜单一、二名均由广东新价值公司包揽,私募冠军产品收益高达192.57%,大幅跑赢公募冠军王亚伟的华夏大盘精选116.19%的收益率。领跑的私募们让这个行业沸腾,巨大的赚钱效应让投资者开始追逐私募冠军。在冠军魔咒被提出前,每年的私募冠军都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风头无人能比。

发轫于牛市,崛起于熊市。私募整体较强的抗跌性在2010年的熊市行情中再次得到验证。

2010年A股市场宽幅震荡,大小盘严重分化。沪深300指数呈现出一种与国内经济并不匹配的走势,全年下跌12.51%,位居全球主要市场跌幅榜第三。不过,个股表现依然精彩,中小创涨幅喜人。私募分别跑赢股票型公募基金和大盘指数 3 个百分点和10 个百分点,它用业绩向市场证明了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阳光私募规模突破了1000亿元。回想2007年初,这一群体的规模只有10亿元,其发展速度可想而知。

彼时,私募基金经过四年极速发展已成气候。2010年4月“金牛奖”评选首次把阳光私募列为参评对象。官网媒体的认可有力推进私募行业“阳光化”的进程,扩大了阳光私募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

洗牌和重塑:私募开启合法化进程

任何事物的壮大都不会一帆风顺,“发展、洗牌”是一贯的规律。

2011年和2012年的单边下跌行情中,各路机构投资者纷纷火中取栗,在连续的下跌中尝试抄底,最终亏损离场。“福兮祸之所伏”,熊市中规模过度扩张,清盘自然就如影随形,私募基金迎来了一场大规模的洗礼。不少昔日的私募大佬折戟沉沙,这场熊市让不少投资人认识到私募冠军魔咒。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遭遇了行业寒冬,私募被拉下投资神坛,行业开启了洗牌和分化。其实,拉长时间看,这可能只是12万亿私募发展史上的垫脚石。因为从2013年,私募基金正式进入合法化发展阶段,又开始了一轮大发展。 

2013年 6 月开始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将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协调范围,从此私募基金不必再用“阳光”二字作为其规范运作的标签。2014年对于整个中国私募基金行业更是意义非凡,这年《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正式对外公布实施。这意味着将私募行业纳入监管范畴,私募基金将由游击队转向正规军,重阳投资、尚雅、博道投资等50家机成为首批备案机构。私募基金由“地下”走到“地面”,有了正式的名分。

新规为私募基金行业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加之2014年开启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引发了又一波公奔私热潮。比如被业界誉为“公募一姐”的宝盈基金王茹远在2014年 10 月转投私募,创立“宏流投资”;景顺长城原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鹏辉创立望正资本。据媒体统计,2015 年“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达到 247 位,其中位居总经理、投资总监级别的有 20 位左右。

伴随着合法化,2015年私募迎来了大跃进发展的一年。截至2015年12月31日,私募基金规模5.21万亿元,百亿私募阵营有了明显的扩容,淡水泉、星石投资、和聚等成为2015年新晋百亿级私募。“公奔私热潮”、“百亿巨无霸私募”等均反映了这年私募的盛世。

时势造英雄。2015年的市场繁华与低谷并存,大起与大落共兼,有人一战成名,有人被迫清盘。私募行业呈现二八分化,进入又一轮的洗牌中,至今还在持续。

2017年白马股行情下,私募再次扬眉吐气,展示出了在结构化行情下获利的投资实力。2017是私募丰收的一年,年底行业规模突破11万亿,百亿私募不断涌现,马太效应愈加凸显。

10亿、1000亿、10万亿、12万亿,不断攀升的规模持续让人震惊。猛然回头,才惊觉今日的私募已非往昔。

轮回与变迁:价值投资重回主流

2008年年初,当投资者憧憬2008年一万点到来时,被称为“阳光私募教父”的赵丹阳做出惊人之举。2008 年 1 月,他宣布清盘旗下所有内地信托产品。

赵丹阳在写给投资人的公开信中指出:“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经过慎重考虑,并和两个信托公司沟通后,赤子之心作为顾问的所有信托将尽快清盘。”这段文字成为了当年的经典。

现在回过头来看,赵丹阳的清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价值投资时代暂告一段落。概念炒作、壳时代开启,追逐中小创成为了大多数机构的选择。

而要知道,2007年之前,价值投资是广受主流机构认可的投资策略。

2001年,一轮牛市到达高点后急转而下,横行多年的庄股模式走向破灭,随后引发了资本市场一系列标志性的大案。五年的漫长熊市中,证券行业经历了重组、倒闭的清理整顿过程,从操纵证券到重视基本面研究,资本市场开启了重塑的过程。2002年,博时基金提出要做价值的发现者,易方达等公募基金公司也竖起了深入研究的大旗。2003年五朵金花行情爆发,公募基金主导的价值投资在市场大获全胜。私募大佬中赵丹阳、但斌、林园、刘明达等都是价值投资的拥护者,他们在2007年之前收益不菲。

以但斌为例,他被誉为中国的巴菲特。但斌的公司东方港湾每年派人参加巴菲特的股东大会也成为常规手段。但斌对茅台的喜爱,使得他的声誉和茅台股价走势紧紧绑在一起。但其实除了茅台,腾讯、万科、招行等也很受但斌偏爱。2003年,但斌买入这些个股,在蓝筹股泡沫的2007年,它们依然涨势惊人。

但斌还把价值投资写入其著作《时间的玫瑰》,2007年这本书出版后,为普通投资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价值投资的的窗户,但斌在投资界声名大噪。“买王冠上的珍珠(最好的股票),让时间去证明”成为了但斌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然而,2007年之后私募排行榜上跑在前面的,却不是这些长期持股的价值投资者。

2005年末A股市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大小非在2008年以后可以陆续上市流通。2008年以后,在IPO发行非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越来越活跃,差公司并购好公司马上就可以“乌鸡变凤凰”,壳公司被广泛炒作。2007年之后跑流行起来了一个新词:价值加趋势。

2009年至2015年的A股市场,小市值公司演绎了一轮超级大牛市。盘子越小,越容易上涨。而私募自身实力又几何级别地壮大,对一些个股已经有能力反复操作,并一定程度影响股价,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中常会发现私募的踪影。

据说,某年的冠军这样总结经验:“谁不会割肉,谁不会跑,谁守株待兔死在那边,死的比任何人都惨,最终市场消灭的是自以为是的人。

价值投资者在这个市场变得平庸,甚至在2015年的时候成为被众人嘲笑的对象。但事实上,坚持价值投资的那些私募仍然有不错的收益,比如淡水泉、景林、东方港湾、明达等。

伴随着2015年牛市的戛然而止,一波持续了两三年的中小创行情终结。2016年下半年蓝筹股崛起,价值投资大行其道。2017年,私募大放异彩。

随着IPO发行常态化,壳公司的价格持续回落。A股市场从“劣币驱逐良币”向“良币驱逐劣币”转换,价值投资回归。2017年的白马股行情,给了价值投资者证明自己的机会。

创新与融合:多元化成为趋势

一直以来,股票多头是私募普遍做法。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伴随着新金融工具的诞生,对冲基金有备而来。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趋势套利、趋势投机和股票中性alpha产品大大增加,尤其是股票alpha策略实现绝对的超额收益,而且其联动了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一方面有利于股票价值的发现,降低股市中过度投机而造成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这样的两个市场联动交易使得对冲产品的资产容量大大提高,因而大量的alpha产品先后发行。

2015年被认为是量化对冲基金的发展大年,上半年成长股牛市波澜壮阔,4月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为其发展带来契机。但随后中金所多次限制股指期货交易行为,对量化对冲基金造成冲击,收益下滑。股市异常波动使得股指期货受限制,也影响到量化对冲私募的发展,有的量化对冲私募转去商品市场,有的转向海外。

股票多头加上各类量化对冲策略并行,华尔街量化精英的加盟也让国内私募行业更加多元化,给投资人提供了更为层次更丰富的产品。

除了策略的丰富外,私募行业有了更多的生存之道。从二级市场到PE、从私募进军公募都成了新的拓展方向。

2015年3月,私募大佬景林资产入股长安基金,4月债券私募北京鹏扬投资向证监会提交申请设立鹏扬基金,9月凯石益正资产也提请设立凯石基金。这些都成为私募设立公募的标志性事件。

另外,一二级市场融合也很常见。众所周知的景林资产很早便全线布局VC/PE市场,国富投资、上海证大、深圳同威等公司旗下基金也同时兼顾二级市场和PE投资。

不管是从策略,还是投资业务亦或是跨领域的开拓,私募都在进入一个多元化发展时代。

好买提醒:非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

私募十年,弹指一挥间

不断的变化与演进正是

行业富有生命力的真实写照。

好买十年,与私募机构一同成长,

见证了生机勃勃的过往,

作为参与者,也为私募业态塑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3月17日,好买私募年度颁奖盛典

邀您参与!

欲了解详情,请咨询您的投资顾问~

12万亿私募养成记:私募十年,尽显芳华

12万亿私募养成记:私募十年,尽显芳华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