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论基|淡水泉、泓澄等私募的嘉实基因

来源:马克论基 2018-01-30 09:26:49

摘要
在余额宝发明之前的年代,嘉实一直仅次于华夏坐着国内基金业的第二把交椅。在私募出现后,嘉实也为私募的壮大贡献不少人才。从规模和发展的成熟度来看,赵军的淡水泉是第一梯队私募的代表,张弢的泓澄则是第二梯队的代表,而刘天君管理的泰旸、党开宇管理下的易同等可以作为新锐私募的代表。淡水泉信奉“逆向投资”的投资理

马克论基|淡水泉、泓澄等私募的嘉实基因

在余额宝发明之前的年代,嘉实一直仅次于华夏坐着国内基金业的第二把交椅。在私募出现后,嘉实也为私募的壮大贡献不少人才。从规模和发展的成熟度来看,赵军的淡水泉是第一梯队私募的代表,张弢的泓澄则是第二梯队的代表,而刘天君管理的泰旸、党开宇管理下的易同等可以作为新锐私募的代表。

淡水泉信奉“逆向投资”的投资理念,认为股票市场中情绪聚集的地方不容易找到好的投资标的。淡水泉强调在被市场“忽略”和“冷落”的地方去“淘金”,为此淡水泉构建了i-FARM为核心的信息采集系统。 A指分析师;R指监管者;M指上市公司管理层。这实际上是从市场参与者人的角度去研究市场,从而寻找到预期差。

成立十年的时间中,淡水泉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高仓位,在行情好的时候仓位接近满仓,仅保留少量的流动资金,表现出来则是净值波动较大,对风险的容忍度较高。但是,因为他们选择股票质地优良,反弹的高度也高,总能在熊市后反弹创出新高。

泓澄认为投资核心是做风险与收益的匹配,要不断的权衡和比较各种各样的风险与收益,然后尽量的调整,去适应这个市场。泓澄反对把投资标签化,认为这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容易形成偏见,另一方面,这也是自我安慰,易成为犯错的借口。投资总是在市场的反人性和适应人性之间把握一种平衡。

张弢多次强调,最适合A股的是“中观投资视角”。巴菲特擅长的是微观投资,他总是试图进入董事会影响管理层行为,索罗斯擅长的是宏观投资,通过美元的变化在新兴国家风险中寻找投资机会,而A股需要一种平均。所谓中观,更多的是从行业角度考虑。行业背景决定了70%的企业能否成功。“中观”视角先淘汰一些不好的行业,可以提升投研效率,而且,从中观角度构建投资组合,也可以降低组合的风险,靠调整仓位来投资,胜算并不大。

在他管理私募过程中,基金的仓位管理始终比较中庸,不轻易满仓,也不轻易空仓,在仓位与所持个股的弹性上维持微妙的均衡。这使得其净值表现平稳。

刘天君也是五座金牛的获得者,年少成名。2015年初,创办了泰旸资产。笔者看网上的历年的采访,他曾说“成长价值并重,精选优质龙头”,“找一只让自己睡得着觉的股票”。刘天君对基本面研究相当重视,强调实地调研。据了解,泰旸团队在2015年至2017年间调研总量大约在100到150次左右,平均到每一个投研人员身上约为三五十次,一周左右就会有针对一家公司的调研,而一年中,则会有30到50个实地调研记录。刘天君谈投资最多的还是坚持赚企业的钱,不参与题投资。刘天君说,他并不是全能型投资者,所以注定会错过亚马逊,错过乐视,错过特斯拉,在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内能够找到成长性持续性都满意的公司,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幸运。

通过与嘉实系私募接触,笔者发现他们有共同的基因,注重价值。价值派实际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赚估值回复的钱,第二种是赚企业成长的钱。淡水泉的逆向投资大部分赚的是估值回复的钱。淡水泉核心重仓的股票,往往都有回复性的上涨,但长期上涨的并不多,如做私募后被提及较多的合兴包装、豪迈科技,都曾涨幅巨大,现在回归平淡;刘天君是价值成长派,追求的是估值合理的成长。他发现并重仓的格力电器,几乎伴随着他的基金投资过程,而且格力不负众望,业绩持续超预期向好;张弢的选股则更为多元化,但底色仍是基本面,赚的是企业成长的钱,如在公募期间长期重仓的永辉超市,在目前仍是市场上消费行业的大牛股。

他们之所以之样,实际和嘉实的投研体系分不开:

嘉实2009年开始打造 “天候、多策略”投研体系,目前囊括20 多个专业投研策略组,包括成长策略组、中观策略组、主题策略组,也包括α策略组等,在每一个策略组内都有投资风格相近或者相似的投资经理或者研究员来组成。最初的成长、GARP、主题组更是培养出很多人才,嘉实增长、嘉实优质、嘉实主题是其代表。张弢担任过嘉实增长基金经理,刘天君更是嘉实优质的第一任基金经理。

07-14年是嘉实的黄金一代,也是目前嘉实系私募中的主力。这与两个人也很大关系,一是负责投资的戴京焦,一是负责研究的詹凌蔚(现私募基金观富的创始人)。据了解,戴京焦非常包容,不过度干涉投研人员,投资部和研究部的互动非常活跃并且彼此尊重。詹凌蔚的基本面研究能力非常强并且非常勤奋和无私,这使团队进步很快,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强。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