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行业监管趋严 壳资源游走灰色地带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7-06-12 08:29:21

摘要
   6月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宣布对泽熙和徐翔等纪律处分。拉入黑名单、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行业禁入等一系列措施,表明基金业协会和证监会对私募基金行业的强监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私募行业依然有灰色地带存在,私募“壳资源”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严监管催生“壳交易”《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一个

      6月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宣布对泽熙和徐翔等纪律处分。

拉入黑名单、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行业禁入等一系列措施,表明基金业协会和证监会对私募基金行业的强监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私募行业依然有灰色地带存在,私募“壳资源”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严监管催生“壳交易”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一个私募投资者交流平台中注意到,今年以来,该交流平台每天有大量的私募基金“壳资源”交易信息发布。“公司旗下有私募基金牌照转让,法人代表有从业资格,牌照已经发行一期产品,转让价格80万至100万,有意者可以私下联系;注册金融投资公司+出具法律意见书+办理管理人备案牌照、私募保壳,全方位一站式服务,需要私聊”。类似这样的信息比比皆是。

新监管规定下,私募“壳资源”交易市场再度活跃起来。“按照基金业协会相关要求,同一私募机构不得兼营多种类型私募基金,这对于一些想要发展多类型产品,比如想要兼营私募证券、私募股权的机构来说,就需要成立或者寻找更多合适的私募管理人的身份,一定程度上给私募壳资源的炒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上海一位私募机构从业人士表示。

“现在没有牌照就没法发产品,我们5月份已经做成一单,王总(化名)的私募基金首只产品备案已经成功了。”深圳一家中介机构称。

关于私募牌照的价值,私募从业人士表示,“原则上是没有私募牌照的,所谓私募牌照,实际上就是注册一家私募公司,然而有足够的资本金,公司的高管和法人有基金从业资格,拥有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符合一系列相关条件就可以在基金业协会申请登记备案,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成功后,就相当于获得了"私募牌照"。

随着基金业协会和证监会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趋严,一批不合规的基金管理机构在监管的要求下正在被逐渐退出市场,同时,随着私募基金市场的扩大,私募牌照的获得也更加困难。

“协会的监管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备案以后会更加困难,如果按照有些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人员配置,最少也要三个月,甚至如果无法通过协会的审核,就要多出半年时间来进行管理人备案,现在买壳就是一条捷径,只要做一个重大事项变更就可以直接拿来用。”某私募“壳交易”中介很轻松地说。

“买壳”风险巨大

北京一位律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果想要进入金融行业,从事私募行业投资,完全可以通过正规的私募机构注册和备案,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的话,也只是时间上花费较长一点。该律师指出,“如果监管部门发现相关高管是挂靠的,或者壳资源存在债务问题,将会给私募管理人以及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

实际上,监管层也多次强调,私募基金实行登记备案制,不需要牌照,也不需要壳资源。

截至目前,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情况显示,管理规模为零的私募基金仍然有2737家,登记一年以上管理规模为零的有752家,管理人实缴资本低于注册资本25%的有2980家。基金业协会的一位人士介绍称,“这些管理规模为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该是以前发过产品,现在产品清盘了,也没有新的基金发行。但是要通过这些私募基金管理人"买壳",监管层是要"穿透"到原始出资人的,如果不符合协会要求,协会也不会给基金管理人备案。”

2017年1月12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优化失联机构自律机制及公示第十一批失联私募机构的公告》规定,列入失联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并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协会将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截至目前,已经有45家失联私募机构被注销,其中就包括徐翔的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记者咨询律师了解到,在证监会加强金融监管的情况下,这样的交易行为存在着很大的违法违规性质,私募“壳资源”交易早晚有一天会被整顿。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