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100多倍的期货私募大咖也要来轧一脚?

来源:和讯名家 2017-04-11 08:24:38

摘要
随着去年政策春风吹起,FOF一下子火了起来,火到什么程度?据说连去年做期货赚了100多倍的私募大咖也要投身FOF事业了!的确,做交易的,大部分都有规模上限,还要受到行情制约,去年CTA是很牛,但今年以来也是歇菜了;可是做FOF这两方面的限制都不存在了。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而言,私募产品的爆发式增长,

随着去年政策春风吹起,FOF一下子火了起来,火到什么程度?据说连去年做期货赚了100多倍的私募大咖也要投身FOF事业了!的确,做交易的,大部分都有规模上限,还要受到行情制约,去年CTA是很牛,但今年以来也是歇菜了;可是做FOF这两方面的限制都不存在了。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而言,私募产品的爆发式增长,选择的难度日益加大,用不了多久,他们对资产配置的需求就会超过对单个产品的需求。所以,这怎么看都是个很值得投身的事业呢!是不是这样呢?看看厂长一位业内朋友的看法吧。

作者:新动力(310328,基金吧)资产合伙人、财经作家 仇晓慧

M总是去年期货私募圈的一匹大黑马,一年赚了100多倍,因为这是他第二年获得那么好的回报,别人终于相信他的成功不再是个偶然事件,M总这回在期货圈算是彻底名震四方。

M总其实也就30多岁,整个人充满活力,不得不说这也是交易的最佳年龄,既非年少气盛,又不像一些在市场历练过太久的老人那样沉稳有余、锐气不足。

我虽与M总很早就认识,但交流并不算多,最近正好有个机会与他深入交流了一番,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好见证了M总的惊人转型一刻!

100多倍奥秘

我自然先对他能做出那么高收益的原因打探了一番。

M总口气还算低调。他说,其实这两年能有那么好的表现,也是上天给的机会。不过,他也提到,期货交易“非草根无英雄”。毕竟,能赚取那么高的收益,没有非常高的杠杆,没有胆量在关键时刻下重仓,是绝不可能达到的。

与一些分散化投资的期货高手不同,M总专注于少数几个交易品种,这几个交易品种都集中在一个大的产业链中,相互之间融会贯通。这些年,他对自己专注的那几个品种的交易特性、基本面、宏观周期等都了如指掌。

M总有现货背景,他在2014年就强烈感受到,自己最熟悉的那个产业链,正处在供给制改革周期,供需已出现极度不平衡,近两年必然出现大级别的行情。

他说自己2016年主要也就赚了两波,4月一波,9月一波,这两波加起来,大约收益有20多倍,因为拿出本金利润在里面翻滚,所以有了江湖上传言的100多倍。

我自己感觉,M总能做到这样的地步,的确极具交易天分。

尽管说,2016年确实是他最熟悉的那个板块的大年,但M总倾向于杀到最龙头品种,且做到极致。另外,做趋势交易最难的不是追随趋势,而是守住利润。M总盘感非凡,仓位控制无比灵活,机会来临时,他的仓位瞬间就提拉到70-80%以上甚至满仓,震荡期间,他也能迅速把仓位降至5%以下,或直接清零,所有动作都干脆利落。

毕竟,除去4月与9月,整个期货市场还是震荡居多,很多期货高手都会在震荡期间利润回吐。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机会何时来临,然而一试盘就可能出错。M总在行情淡的时间,也大体能保持原先利润不动。

转型FOF

让我最惊讶的是,他不小心提到,自己可能会转型做一些FOF领域的事。

“啊,这不是浪费你的天分吗?”我对此颇感惊讶,FOF毕竟是一个平台型资产管理运作,是把资金交给专业团队做组合管理。然而,对于当下正年富力强的M总来说,做FOF会否太勉为其难?毕竟能这样连续两年取得这样业绩的交易高手,有太多过人之处,分出精力做平台太可惜了。

M总说:“我还是会继续交易,只是,做平台也是我一直以来就想做的事,只是有了这次机缘,让我提前着手,也没什么不好。”

我思考了下,对于M总来说,做FOF平台倒也有两重优势:

一来,他自己原先的交易团队,依旧可以成为他FOF平台的中坚力量,因为FOF最缺的就是收益来源;二是,作为天才交易高手,他自然也比一般FOF更能理解真正的高手,理应更能遴选出早期的天才,这更像海外的trading firm管理模式,在一个平台下,不断孵化交易高手——这种平台做出的收益往往比一般产品高,组合管理起来,风险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可毕竟FOF是一个非常细致的苦差事,你必须深度理解他人的交易方式才能做好管理,如果自己本身是天才交易高手,在黄金时期去了解他人的投资风格,还要进行科学管理,总感觉有些浪费,就好像一个还可以拿奥运冠军就直接开始做教练一样,就算你说我还在继续打比赛,但总觉得浪费了什么。

而且,事实上,FOF也并不那么好做:

一来,FOF是个需要不断沉淀的系统,尽管可以通过找一些策略研发团队来完成,还是得有迭代积累;二来,当前FOF行业竞争已经出现拥挤;再者,做好FOF还需要宏观配置能力,或许与期货圈看行业周期还是不太一样。

在我眼中,平台思维与自身才华极致发挥的思维,还是有些天然矛盾。说实话,我还是打心眼里宁可M总再晚几年做FOF。不过我也是相信,M总能找到一条适合他的道路。我只好把他当作是在培养南拳妈妈的周杰伦,毕竟城堡投资的格里芬后来也是做平台,投资高手也殊途同归。

也有心路历程

M总似乎看出我的困惑:“虽然快了点,我知道,交易高手的黄金年龄也就这么些年,或许我现在还在黄金期,但我得着眼于更长周期考虑,不是吗?”

行情机会应当是M总的另一考虑因素。M总对2017年的行情并不乐观,他说自己前两年就是感觉很自信,年初就预感会出现大的行情与机会,然而今年就没那么强的感觉,或许也会出现行情,但至少目前并不强烈。

另外,他一直看好智能投顾,尽管FOF竞争激烈,方向还是光明的, FOF是一类智能投顾的基础,市场空间太大了。未来若真想进入智能投顾领域,也确实得提前埋伏。

我也熟悉盛情邀请他的对象实力,他们过着普通人想象不到的生活——比如与皇室贵族一起喝酒,最一流会所的主人,海外迷人的小岛……我深知资管行业的痛点,就算你做得再好,总有遇到形形色色的投资人,足以让你在融资道路上受尽摧残。

所幸,M总前两年的业绩赢得了富豪们的信任。在新平台上深度合作,不仅解决资管痛点,还能体验到另一种生活状态的满足,这也是某种理想的归宿。对于M总这样已经创业成功的天才期货高手,这或许是除了实现自身价值与财务自由外,唯一可以让他心动的了。

离开M总办公室的时候,那栋楼乱哄哄的,像任何一个草根操盘手狂野的生长环境那样,但我知道,他们搬去的地方,是全上海最贵的商务楼之一,那里有着最精致的品味。

显然,M总的未来转型会有不同挑战,可此时此刻要是我,估计也难以抵挡眼下的诱惑。

希望M总的大周期又把握住了,毕竟100倍期货天才的想法,总是超前的吧。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