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有多疯狂?机构给了钱要求私募第二天满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7-02-22 08:21:01

摘要
年初时,有私募人士就表示,今年委外市场可能会加大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刚刚过完农历新年,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就了解到,不少私募已经要被机构“踩破”了门槛,有的私募一天时间要接待8拨机构客户,一周时间就有多达20家机构来访。另外,在委外的配置上,保本、稳健收益的产品虽然还是银行委外的

年初时,有私募人士就表示,今年委外市场可能会加大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刚刚过完农历新年,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就了解到,不少私募已经要被机构“踩破”了门槛,有的私募一天时间要接待8拨机构客户,一周时间就有多达20家机构来访。

另外,在委外的配置上,保本、稳健收益的产品虽然还是银行委外的基本要求,但火山财富注意到,有些其他大型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接受风险更大的权益类多头产品,甚至有的机构在给了钱之后要求私募第二天就满仓操作。

1天接待8拨机构客户

对于近一两年格外红火的委外市场,相信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都视之为一块大蛋糕,都想从中分到一小块,银行系的基金公司更是近水楼台地享受到了这一福利。有机构人士认为,去年国有背景的一些机构委外需求跟前几年相比要上升不少,这可能和他们手头资金比较充裕有关。

随着公募及其子公司委外业务监管不断加强,私募似乎越来越受到机构资金的关注。在智道金服创始人彭聪看来,这其实也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他表示,“其实也不是说这些机构主动想要去投,主要就是他们也没有资产投了,所有人都在买债券,但是债券的收益率很低。因此在没有更好盈利模式的情况下,除了投非标产品以外,必然要慢慢地把股权市场放开。一开始可能投5个点,接下来可能投10个点、20个点、30个点等,而且不光是银行,还有保险、社保基金和养老金。”

歌斐资产量化投资董事总经理刘志晶也指出,“相比于此前,现在机构委外的需求更加急迫,在量化这一块,可能四五年前,虽然彼时机构对于量化投资策略基本上是认可的态度,但是要机构资金直接投出来的话,可能还是会采取比较保守的操作策略。”

“但从最近一两年来看,大家可能都感觉到量化可能是风险收益比比较高的类别,投资需求不仅有而且直接释放出来。举例来说,截至2014年底,一个量化私募管理人如果达到30亿元的规模就已经非常大,但到2016年底,已经出现好几家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量化私募,而且管理规模在50~100亿元级别的量化私募则是爆发性增长。”刘志晶进一步说道。

甚至有上海的私募人士表示,“从去年底到过年前后这段时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8拨机构来宾,上周来我们公司的就有20家左右的机构。

而另一家私募来自上海,管理规模在70亿元左右,其公司总裁也向火山财富表示,“现在银行渠道的资金比以前多了,原来做定增的时候银行也给过一些钱,但主要都是2017年开始过来,银行过来的资金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数字,但是2017年会增加很多。”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量金资产董事长孟诚,他也表示,“我相信2017年会快速增加,MOM机构(多管理人的基金)、私人银行、FOF机构(基金中的基金),最近来谈的非常多,包括一些大的银行,也是做类似于FOF的产品,另外还有一些证券公司,实际上他们现在也在推出MOM和FOF的产品,都在找优秀资产管理人。”

要求第二天就满仓

此外,从私募的角度来看,其实他们也更乐于接受来自机构的资金。特别是对于专门做量化的私募来说,和机构的交流会更加有效,对于个人来讲,理解接受的难度大一些。

一家来自上海的、以学术型团队为主的量化私募就表示,“虽然他们管理规模只有15个亿左右,但他们资金主要来自券商、第三方机构、银行的私人银行,基本上都是机构资金,不对散户做募集。”另一家私募机构也说道,“过去18个月,80%的资金来自于机构客户。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机构,比如专业的投资机构、财务公司、银行和非银的金融机构。”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机构除了给钱更加痛快以外,火山财富还了解到,他们对于产品和策略的选择,也和以往有所不同。虽然像银行这样大的进入机构,基本上还是风险偏好较低,但在具体需求上会细化到不同的部门。

上述私募公司总裁就指出,“银行偏好的还是低风险产品,策略选择上则以多策略为主,而且有些银行还分不同部门,有量化部门就专门看量化策略的产品,有中性的就是觉得只要比市场好就可以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的体系也会不一样。”

除了银行,其他机构现在也更加务实,前两年可能需要设计一个结构化的产品,保本保收益,产品的策略可能只需要一个完全能对冲的产品,但今年从产品设计形式和投资策略上也要求更加丰富。

比如上海一家私募机构人士就向火山财富表示,“有一些大的MOM机构,给我们钱的第二天就要求满仓,给我们的业绩基准就是比较沪深300指数,不追求每年一定要赚一个预期收益率,只需要每年跑赢这个指数,跑赢越高,拿的管理费比例也越高。”

“而且是不做任何对冲,纯粹的多头,即使是回撤比较大也能接受,一般是一年的期限,然后滚动进行,在这过程中一直满仓,在去年这样的产品反而有不错的收益。我现在知道有些银行也在推这样的产品,以指数的波动为业绩比较基准,这其实也说明投资人在慢慢走向理性。”该私募人士进一步说道。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