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重兵布局深港通 AH股差异下步步警惕
摘要 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筹备,深港通的开通只差一声发令枪。市场翘首以待之际,不少私募已经重兵南下布局。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495家私募管理人发行了2401只可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较去年总体发行量翻了一倍,而这其中出现了不少业内知名私募管理人的身影。或成立海外子公司获取香港证监会9号牌照、或借道Q
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筹备,深港通的开通只差一声发令枪。市场翘首以待之际,不少私募已经重兵南下布局。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495家私募管理人发行了2401只可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较去年总体发行量翻了一倍,而这其中出现了不少业内知名私募管理人的身影。或成立海外子公司获取香港证监会9号牌照、或借道QDII和港股通,内地私募管理人南下的冲动强烈。
不过在多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私募人士看来,港股与A股存在市场成熟度、投资者结构、监管政策和卖空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宏观上的外资撤离风险和微观上的小盘股流动性风险等都值得注意。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私募人士则表示仍需步步警惕。
近1500家私募抢滩布局
深港通箭在弦上,而沪港通已经悄然度过其两岁生日。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截至2016年11月16日,沪港通运行整两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16日,沪港通在464个交易日里累计交易金额2.26万亿元人民币,港股通在455个交易日里累计交易金额为1.49万亿港元。
从资金流向上看,沪股通在过去两年里累计净买入1325亿元人民币,港股通则累计净买入2947亿元人民币(3544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沪港通下资金净流方向经历了一个由北上资金多于南向资金(受益于2015年上半年A股牛市)到南向资金多于北向资金(受益于2015年4月港股火爆及A股股灾)的过程。
在资金南下趋势持续,深港通开通在即的背景下,私募基金参与港股投资的热情也不断高涨。格上理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已备案的12356只证券类私募产品中,共有3622只私募产品可投资港股,占比近3成。
从增量上看,今年以来发行的可投资港股的私募产品有2401只,较去年总体发行量增长了102.1%,共涉及1495家私募管理人。具体来看,呈瑞投资和泓信投资发行的产品数量均超过30只,包括敦和资产、弘尚资产在内的5家私募机构发行数量在10只以上。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发行可投资港股产品的不少机构均为量化对冲私募基金,包括泓信投资、富善投资、申毅投资、富善投资、艾方资产、明汯投资等知名量化私募均已发行相关产品。
“港股的估值差,被内地投资者所看好。相信随着资金流入的量变到质变,叠加经济的企稳或改善,港股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式的投资机会。”泓信投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港股深蓝策略是公司量化复合策略中的一个子策略,依旧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的资产类别中赚取绝对收益。
据格上理财私募研究员赵旸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私募基金投资港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美元募集,直接投资香港等市场的基金,另一种则为人民币基金,通过港股通和QDII投资。
2005年至2007年,景林资产、赤子之心资本、淡水泉投资等作为先驱者,率先获取了香港资产管理牌照的9号牌照。今年以来,私募机构掀起出海潮,包括富善投资、朱雀投资、重阳投资等知名私募管理人相继获得9号牌照,而不少私募已经开始采用境外募集,成立美元基金的方式开始了港股投资。
而就人民币基金而言,此类私募基金参与港股投资的方式主要有港股通和QDII两种。“于国内QDII额度较为稀缺,大多私募机构主要通过港股通来掘金港股市场,如泓澄投资、世诚投资等均在今年10月发行了一只基金,通过港股通布局港股,其中泓澄投资新设基金在港股的投资比例上未设限制,可在A股和港股市场间灵活转换。”赵旸表示。
风险不可忽视
知名私募机构争相布局,港股的投资价值是否真如其看起来那般诱人?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及全球化的推动,内资进行全球化配置是未来的趋势,相比全球发达国家海外资产配置平均比例25%左右,我国当前仅有5%上下,未来提升的空间仍相对较大。”北京清和泉资本董事长刘青山告诉记者,港股作为这其中重要的战略媒介,毫无疑问是最受益的。
据刘青山介绍,清和泉目前也打算布局港股,增加海外资产配置。“在当前人民币汇率承压趋势下,与美元挂钩的港币资产价值凸显,配置港股也可以对冲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刘青山称。
而在另一家积极布局港股的知名私募—上海世诚投资看来,港股是一个可以自由卖空的市场(可能是亚洲最自由的市场)。空头可以有效控制住所谓的“非理性”上涨,使牛市更加平稳以及有持续性。
“港股有个特点,其波动率要比A股低30-40%。同样是牛市,去年A股最高点时,港股波动率只有A股的一半,属于’慢牛’。”世诚投资相关人士表示,慢牛的好处在于投资者可以精挑细选股票,有序的建立投资组合,而不必急着追涨,乱了手脚。市场的相对平稳,也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选时风险。
不过,不少市场人士也表示港股投资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风险。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港股是值得配置的类别,但具体到行业与个股选择方面,则需要用与A股不同的逻辑。
“我们产品已经完成备案,投资范围确实包括港股,算是占了一个坑。但目前还没有把仓位配到港股上去,因为还需要配备相关投研人员加大对港股的研究,细化到策略和标的的选择上还需要再研究。”前述上海某知名私募的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如是坦言。
“港股目前仍缺乏大量优秀的成长标的,导致其整体成长性略显不足,我们公司目前主要精力和研究力量仍然集中在A股。”刘青山表示,也要注意外资加速撤离新兴市场对港股的冲击。
无独有偶,前述世诚投资人士也表示,香港虽然是境外市场,但大部分上市公司与中国内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宏观经济仍是主要投资风险之一“。所以在港股通策略上如何降低宏观周期波动的冲击,避免(内地)投资者在同一国家风险(country risk)上重复加码,也是关键。”该人士称。
除了宏观层面上的风险之外,香港小盘股的流动性风险也引起了不少私募人士的警惕。
Wind数据显示,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间,香港恒生综指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5%,而恒生小盘指数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2%,超额回报为负。同时恒生小盘指数的192只成分股中绝大部分(153只股票)的日均交易额低于2500万港币。
“这对习惯于动则上亿人民币交易额的A股小盘投资者来说,可能会是个挑战。这里我们更加关心的是退出风险。流动性本来就是不对称的,通常股价下跌时的交易量低于股价上涨时。而港股小盘平时的交易量就不高,下跌时更有可能出现极端流动性风险,使退出变得非常困难。”世诚投资人士表示,在组合管理层面,不能盲目套用A股小盘的经验,必须加深对小盘股的基本面研究,同时控制低流动性股票的仓位,以及通过灵活的现金配置来应付港股的“流动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