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赚钱了?10月定增产品发行量创新低
摘要 导语今年以来,定增产品突然“爆红”,公私募定增产品频繁发行,定增产品数量达到高峰。然而,随着定增项目热潮逐渐散去,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10月私募定增产品备案量、发行量均创今年新低,“躺着也能赚钱”的最佳时机可能真的已经过去。赚钱效应持续,发行热情减退今年A股市场持续震荡,权益类产品受到投资者冷
导语
今年以来,定增产品突然“爆红”,公私募定增产品频繁发行,定增产品数量达到高峰。然而,随着定增项目热潮逐渐散去,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10月私募定增产品备案量、发行量均创今年新低,“躺着也能赚钱”的最佳时机可能真的已经过去。
赚钱效应持续,发行热情减退
今年A股市场持续震荡,权益类产品受到投资者冷落,而定增市场却异常火热,私募、保险、基金专户、产业资本、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等各类庞大资金纷纷涌入定增市场。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表示,定增市场此前巨大的赚钱效应是其火爆的重要原因。
面对如此赚钱机遇,公私募纷纷发行定增产品。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仅定增的公募基金就达到30只,而去年这个数字才是5只。而在私募领域则更夸张,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以来,私募发行的定增产品高达892只,总募集资金金额22798亿元,远超2015年。
从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前三季度,定增产品的月发行数量均在75只以上,在1月、4月、6月和7月更高达100只以上,7月更是高达138只,创下新高。
业内人士分析,7月份基金业协会新规正式实施,为避免新规带来的新要求和约束,不少私募选择抢在新规、新合同实行前完成发行备案新产品。与此同时,8月1日的“空壳”私募大限也迫使不少没有发行过产品的私募机构打响“保壳大战”。在二者的双重压力下,7月份私募产品的发行和备案数量呈井喷态势,定增产品发行和备案数量也因此达到高峰。
然而,进入第四季度,私募发行定增产品的热情似乎有所减退。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显示,10月私募定增产品备案量为29只,发行量为34只,创下今年新低。
但是,私募排排网数据同时也显示,10月定增产品的业绩表现依旧亮眼,纳入排名统计的269只私募定增产品,平均收益为2.3%,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及上证综指,表现也仅次于10月因黑色系疯狂上涨的管理期货私募。在定增产品业绩依旧秒杀大多数基金产品的同时,备案量和发行量却创下新低,这又是为何呢?
折价空间收窄,业绩差异巨大,定增市场迎来发展瓶颈期
私募排排网调查显示,折价空间收窄、价格红利消失是私募对定增产品不再看好的原因。
随着资金对定增项目的追捧,定增项目折扣率近期也一直处于上升之中。2015年之前,定增的平均折扣大约在8折左右,但步入2016年折价率普遍处于9折、9.5折、9.8折的水平,部分甚至出现了溢价发行。有私募人士透露,前期专门为参与定增发行了一只定增类私募基金,但是该项目由于参与机构多达100多家,申报价格超出预期,导致了参与该定增项目失败,而即将发行的定增基金也因此搁浅。
对此,旭诚资产表示,随着价格红利的逐渐消失,“躺着赚钱”的时代或已过去,只有选取更加优质的定增项目,获得更高的价格折扣。
此外,私募排排网在调查中也发现,定增折价发行的“安全垫”被大幅压缩,导致定增基金遭遇破发的风险加大,部分私募不敢再轻易发行定增产品。
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显示,成立满10个月的109只私募定增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3.7%,20只产品收益超过20%,最高收益为97.2%;但同时仍有将近半数产品获得负收益,最低收益为-51%,首尾相差148.2%,业绩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差距十分巨大。
对此,韬韫投资认为,目前大量的资金涌入导致定增市场竞争激烈、折价率大幅下降,定增标的参差不齐,筛选优质标的难度加大,“躺着赚钱”将成为过去式。同时,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单纯依赖折价率换取初始安全边际已不再可观,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投资定增的制胜法宝。
结语
随着竞争趋向激烈,在未来低折价和监管日渐趋严的市场环境下,定增市场“躺着赚钱”的时代将成过去式,但结构性投资机会、监管套利机会依然存在,今年来定增私募业绩已是最好的说明,未来定增市场正逐渐走向更加正规化、阳光化的赢利时代,定增投资或将呈现马太效应,具有拿票实力、一级半市场投资经验丰富的机构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