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如何过冬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6-11-12 09:57:43

摘要
□本报记者黄莹颖过去一年,A股进入盘整阶段,市场不温不火,磨底态势十分明显,不少私募机构,尤其是股票策略为主的私募机构不得不进入过冬思维:裁撤人员、缩减薪酬、降低差旅费标准等。私募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管理费,该费用根据管理资产规模确定。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证券类私募基金从二

□本报记者 黄莹颖

过去一年,A股进入盘整阶段,市场不温不火,磨底态势十分明显,不少私募机构,尤其是股票策略为主的私募机构不得不进入过冬思维:裁撤人员、缩减薪酬、降低差旅费标准等。

私募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管理费,该费用根据管理资产规模确定。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证券类私募基金从二季度末2.29万亿元增至2.42万亿元,增长率为5.77%,其中9月份环比增长仅为0.37%。不过这一数据仅是备案规模,在实际过程中,实缴规模小于这一数据。也就是说,依靠管理费的增长,不足以支持私募基金的发展。事实上,不少股票策略为主的私募反映,资产规模缩小一半以上,这就逼迫私募重新调整团队人员的薪酬和公司运营开支。

私募收入的另一部分是后端超额业绩提成,对于股票策略为主的私募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收入。不过,从今年大部分的私募情况看,后端超额业绩提成并不乐观。格上理财统计,三季度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2.76%,略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3.15%),截至三季度末,策略平均收益仅为-7.07%。另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2016年共有3323只成立满9个月的股票策略产品纳入排名统计,平均收益率录得负增长,为-6.41%。

此外,从前三季度统计结果看,16家巨型私募(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亏损已成为常态,仅有3家平均涨幅为正,占比不足巨型私募总量的两成。20家大型私募(管理资产规模在50亿至100亿元之间)中,实现正收益的私募仅有两家,占比仅为一成,创2016年来的新低。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股票策略类私募产品没有超额业绩提成。

从过去多年的数据看,私募机构存活的概率并不算高,其中小型私募的存活率更低。格上理财数据显示,运行满三年的私募机构存活率为69.6%,停止运作的私募机构的平均存续期为5至8年,管理规模低于10亿元的机构占比高达92.74%。倘若低迷行情进一步延续,中小私募抗风险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存活率存在下降的可能。

除了规模小、收入少,造成抵御“寒冬”能力差的原因还有产品线单一、不能满足客户资产配置的需求。今年以来,尽管证券类私募产品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但股权类私募产品却增长迅猛。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8.57万亿元,实缴规模6.6万亿元,其中认缴规模比去年底增长70%。增加的3.5万亿元规模中,其中证券类私募贡献了0.7万亿元左右,另外的2.8万亿元主要由股权类私募贡献。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尽管不少私募机构股票类产品收入甚微,但通过股权类产品规模大幅度增长,使得公司整体收入并未下降,反而增长。业内人士反映,通过大力发行股权类产品,虽然股票类产品规模有较大萎缩,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却略微增长。不仅仅是通过增加股权类产品,部分私募也发行房地产私募基金、量化产品等另类策略产品,也获得较好的规模收益。

从目前情况看,二级市场在未来一年内将很难看到成规模的大行情,开启“过冬模式”无疑是必选项。但过冬并不意味着非得要“勒紧裤子过日子”,通过“开源节流”,私募们同样可以实现平稳发展。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