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再谋突围

来源:财智生活mp 2016-10-18 08:21:52

摘要
基金子公司头上的紧箍咒一再被念紧。9月,行业排名靠前的几家基金子公司均接到了来自监管部门的口头通知,要求每周新增备案的资管计划不超过一定规模。这是继8月12日,证监会正式就《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后,监管方面的又一组合

基金子公司头上的紧箍咒一再被念紧。

9 月,行业排名靠前的几家基金子公司均接到了来自监管部门的口头通知,要求每周新增备案的资管计划不超过一定规模。

这是继 8月 12 日,证监会正式就《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后,监管方面的又一组合拳。

此次正式监管意见征求稿的各类净资本和风控指标相较之前流出的版本更加严格。有关新政有望于今年十一前后正式落地,届时基金子公司将正式进入清理整顿和行业收缩期。

通道业务的“门”基本上已经被堵死,属于基金子公司的“上帝之窗”又在哪里?

“也是经常开会,但是很迷茫,不知道要怎么转型。”冯霖(系化名)是一家银行系基金子公司的项目经理。其所在公司通道业务规模占比达 90%以上,对接的很多是非标资产。

面对如此监管之势,一家证券系基金子公司相关人士则表示,可能产品存续到期就不做了,不再新增业务,之后也不走差异化经营了。

通道类业务几乎已被判了死刑,相比之下,尽管转型艰难,但私募股权投资和 ABS,或将成为基金子公司的突围选择。

每周新增资管计划限额

在新政落地之前,有的基金子公司选择铤而走险,冒进做大通道业务,为行业严冬的到来做项目和利润储备。不过,机构和监管之间的博弈,还在艰难进行中。

近期,行业排名靠前的几家基金子公司均接到了来自监管部门的口头通知,要求每周新增备案的资管计划不超过一定规模。

一名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该公司的每周新增额度为10亿元。“监管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让基金子公司少做,甚至不做非标通道业务,往主动管理转型,因为非标通道业务往往一笔就几十亿。”该人士表示。

还有一家小型基金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监管部门正密切关注每家机构的月度规模变化。“我们因为基数比较小,做了一笔规模比较大的业务,看上去新增比例比较高,监管部门就马上来电话问了。”

不过,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目前业内存在两种绕开上述备案限制的做法。

其一,针对一对一通道业务,尤 其是银行系基金子公司,由于几乎所有通道业务委托人都是某一家银行,如果有一笔通道业务需要投放,就以追加投入的名义装到原有产品中;如是,便无需再走成立新产品备案的流程。

其二,直接成立一个总的资管计 划,每一个子计划对应成立项目,对外以非标 FOF(基金的基金)的名义进行运作,即,一个资管计划对应多个不同的项目。

通过上述方法,监管将难以掌握基金子公司实际的产品发行情况。“这个现状挺令人失望的,把应该做主动转型的精力,花在了规避监管上。”有基金子公司人士坦言。

主动管理,是否超出了绝大多数基金子公司的能力,业内人士有着不同的理解。还有从业人士寄望于正式的监管文件能够有所妥协。不过,现实却是,除了极小部分激进的机构,大部分基金子公司目前属于半停业状态。

去通道,避免和母公司同业竞争

今年 5 月以来,多家基金子公司,包括中信信诚和民生加银因资金池违规业务受到了来自监管部门的纪律处分。新华富时被基金业协会要求比照新“八条底线”进行自查整改。

除了资金池,对基金子公司来说,各类净资本计提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切断了其业务可能性。

“我们前期通道收费非常低,按照万几、千一收的,到时候按照规定计提都是亏的。”根据冯霖的测算,要想达到盈亏平衡,相应的通道费必须达到千五以上,而这和信托公司比起来,将毫无竞争力。

“银监会理财新规(注:意见征求过程中)也要禁止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对接资管计划,所以这条路基本上是堵死了。”冯霖说。

此次下发的基金子公司监管相关意见征求稿中,还有一条令基金子公司无所适从的规定,是与母公司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相关的内容。

有上海某基金系基金子公司人士称,早在今年 6 月,该公司就曾按照当地证监局的要求,就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分工进行详细汇报。“当时我们报的是子公司主要做非标,现在看也是障碍重重。”

向主动管理转型,对于大部分基金子公司而言,挑战巨大。

“一个是和母公司的关系,母公司做主动管理了,比如做主动管理的债券和股票委外专户,那么子公司是不是就不能做了?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人才。”前述证券系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

冯霖不无慨叹,信托公司做主动管理做了那么久,仍然面临“资产荒”的难题,基金子公司作为通道业务为主的机构,又有什么转型资本?

冯霖加入基金子公司时,正值这个行业迅猛发展之时,很多人从其他金融机构流入。按照他的说法,其所在公司注册资本 1 亿元,每年的利润就有几个亿,也就是说,净资本回报率达到百分之几百,这比母公司的日子其实好过得多。但他也坦言,从技术含量的角度,基金子公司其实是缺乏的。

布局股权私募,ABS 未尝不可

转型主动管理,具体路径在哪儿?

多家基金子公司团队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已经在私募股权领域做了一些尝试,未来依靠此类业务“养活一个团队并没有问题”。

根据目前的意见征求稿,股权类投资的净资本计提比例不高,与 ABS差不多,但是其收益的想象空间要比固定收益高得多。

不过,基金子公司在 PE 方面的历史业绩,几乎可以说为零。更多时候,依赖的是基金子公司高层和团队积累的资源。与 PE 机构多为合作关系,而非竞争。

前述基金系基金子公司一名团队负责人表示,在PE投资散户化背景下,基金子公司迎来了一些机会。“原来我们主要是做一些FOF(基金的基金),先把钱募集起来,分散给不同的项目。但是和 PE 合作,还是比较劣势,比较难说话。”该人士表示。

目前,该团队负责人的业务重心,放在找“明星项目”上。

“现在是先找项目,再募集资金对接这个单一项目,这对项目的要求就很高,投资没有分散度,这个项目不能有一点闪失。”该人士表示。

而对于更多基金子公司,目前在PE 投资中承担的角色,更像是此前诸如诺亚财富等三方机构的角色——设计、销售资管产品,认购股权项目的LP 份额。“PE 管理人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对应那么多投资人,所以我们主要是做帮助合理避税和投资者维护的工作。”某上海基金子公司团队负责人表示,和第三方财富公司相比,其客户资源虽然非其优势,但拥有价格优势。而对于一些优质股权项目,也不排除有基金子公司会以自营资金进行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明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包括奇虎360、美团、蚂蚁金服、顺丰等。作为个人投资者,也需要辨明投资产品中股权的真实性,尤其是拆分至 100 万元及以下的散卖产品。

在 ABS 方面,目前各公司有所犹疑。

“年初有一家公司要做 ABS,资质还比较好,报价千三。现在回过头来看,还好咬咬牙没接,否则按照千四的计提,利润要击穿了。”某华东地区基金子公司项目经理表示。

一家排名位于中游的基金子公司在 8 月对 ABS 业务下发了激励通知,业务团队的分成比例比原来提高了2-2.5 倍。“虽然提高后也并没有在行业内非常有竞争力,但是说明公司对这块业务的一个引导。”该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团队负责人还表示,目前其除了重点关注 ABS和股权投资项目,主要是要深度挖掘此前做过股权投资的企业需求。“在PPP(公司合营)和证券化之间做一个嫁接,主要还是资金为王,掌握了资金,然后原来投了股权的这个企业,可能是做环保的,可以做一些 PPP 项目。围绕特定客户和需求,深耕细分领域,这里面也有一些机会。”该团队负责人表示。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