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分吃委外资金半壁江山 投向多元化固收
摘要 本报记者张欣培上海报道编者按去年下半年股市的大幅震荡,挫伤了投资者投资权益类产品的积极性,不少资金回到银行寻求“安全感”;同时资金的大幅增加以及“资产荒”的难题,让银行不得不寻求管理人,委外投资业务由此爆发。至今,这一市场的竞争格局如何?有哪些主要的模式?券商的受益情况如何?导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本报记者 张欣培 上海报道
编者按
去年下半年股市的大幅震荡,挫伤了投资者投资权益类产品的积极性,不少资金回到银行寻求“安全感”;同时资金的大幅增加以及“资产荒”的难题,让银行不得不寻求管理人,委外投资业务由此爆发。至今,这一市场的竞争格局如何?有哪些主要的模式?券商的受益情况如何?
导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很多机构都在积极推出创新的产品模式。债券投入比重略降,量化、权益、打新等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今年兴起的FOF尽管接受度仍有限,但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未来银行委外投向重点之一。
空间巨大的银行委外市场正上演机构间的群雄逐鹿。
申万宏源(6.220, 0.04, 0.65%)测算数据显示,2015年银行全部委外规模为23.1万亿,到今年1季度银行委外规模增加至27.7万亿,较去年年底增长了19.9%。其中,2015年主动管理类的委外规模为8.4万亿,到今年1季度该规模增加至10.1万亿,环比增长20.24%。
面对这一巨大的潜力市场,各机构激烈争夺。目前竞争格局是券商、基金占据传统优势,信托、保险紧跟其后,与此同时私募也开始加入战场。银行委外主体正在多元化,另一方面委外资金投向上也正在开始多元化的趋势。
债券一直以来是委外的最大投向,但在收益率下降、违约风险上升等背景下,单纯从债市已难获得较高收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很多机构都在积极推出创新的产品模式。债券投入比重略降,量化、权益、打新等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今年兴起的FOF尽管接受度仍有限,但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未来银行委外投向重点之一。
9月29日,一名广发资管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市场主体还是以投资债券为主,但目前银行出于大类资产配置的考虑,投资债券+权益、债券+量化的越来越多,预计未来新增委外‘固收+’的投资模式可能更多一些,但从资产占比的角度看,债券肯定依然占大头。”
“委外投向的变化也可以说是银行委外或者说银行资产配置的变化,过去银行的资产配置中绝大多数是债券类、固定收益类的投向。如今投向上的多元化背后其实是银行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原因有很多,包括低利率环境、经济下行下的资产荒、银行传统表内资产负债表改善需求等,我觉得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9月28日,国金资管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委外资金的分食者
在银行委外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类机构的资管规模也实现跨越式增长。数据显示, 2015年基金专户、子公司资管、券商、私募总资产分别扩张88%、129%、50%、266%,至4万亿、8.5万亿、11.9万亿和1.7万亿。
银行委外给机构带来的不仅是规模的增长,更有业务上收入的增加。例如,券商承接委外业务的收入为固定管理费以及超出承诺投资收益率部分的收益分成。若规模足够大,收入亦将十分可观。
分吃委外蛋糕的市场格局已经初步成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获悉,当前券商资管是银行主要的委外合作对象,规模占据近半。其次基金及子公司专户也占据绝对优势,信托与保险跟随其后,而私募作为新闯入者力量也正在扩大。
申万宏源测算数据显示,2016年1季度全部银行委外规模中,券商资管为12.7万亿,基金公司2.6万亿,基金子公司5.5万亿,信托规模为4.13万亿,保险规模为2.8万亿。在主动管理的银行委外规模中,基金及子公司为3.5万亿,券商是2.7万亿,信托是2.0万亿,保险为2.0万亿,总计主动管理的银行委外规模为10.1万亿。
“承接委外的机构仍是以大中型的基金、券商等金融持牌机构为主。这些机构的优势在于投研团队相对稳定,合规风控体系完善、中后台支持体系等。” 国金证券(12.710, 0.10,0.79%)资产管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申万宏源分析师孟祥娟表示,国有行及股份制银行更倾向于大基金、大券商,因为后者重视的是规模与风控。而城商农商行,因资金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更注重收益。“城商农行多与小型券商、基金合作。主要原因为大型委外机构希望以规模取胜,降低边际管理成本。小型委外机构则通过提高收益取胜。”孟祥娟指出。
一位业内人士也指出,根据经验来看,国有行委外偏向于基金及子公司专户和信托,股份制银行偏向于资管计划,地方性银行偏好资管计划和基金及子公司专户。而目前保险资管计划的规模较少。
在原有争夺银行委外纷争格局之下,战场又闯入新进者——私募机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主打量化对冲、股票策略的私募亦在银行委外市场上崭露头角。一家主动管理规模数百亿的中型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私募主要走另类投资策略,尤其是在量化对冲、商品期货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国金资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委外资金主要来源为银行机构,基于风险性和资金监管的角度考虑,目前私募在绝对占比上并不大,但未来却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在其看来,随着一批私募机构的发展,它们在量化对冲、股票策略上的投资管理优势逐渐体现,而私募基金在人才激励上比较有优势。“长期看大型私募或者说管理能力强、投研服务团队稳定完善的私募将会在未来的委外市场中抢占部分基金、券商的份额。”上述国金资管人士表示。
私募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银行委外市场中极具竞争性的机构之一,不过也有券商人士认为不必过于担心。“我觉得目前不用太担心私募。因为商行的委外对风控要求很高,单独一家私募可能过不了大行的法律和风控。”北京一家上市券商的资管人士认为,在目前委外业务禁止签保底协议下,商行还是会考虑分委外机构的背景与资质。
券商承揽委外资金三大模式
在所有机构对银行委外的竞争中,券商资管具有一定优势和竞争力。前述一家中型券商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券商委外规模持续增加,尤其在城商行布局较多。“券商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配置资产,一方面还可以提供优质资产,例如发行债券、ABS、两融资产包等,有一定市场竞争力。”该人士表示。
券商与银行的委外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投与投顾。前一种就是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券商资产管理计划来进行投资管理的操作;后一种由银行委托特定通道(基金子公司、信托等)作为管理人,发起设立资产管理计划,由券商资管作为该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建议。
“通道业务曾经也是券商资管与银行委外合作的主要方式,不过,随着新八条等监管的趋严,以及传统通道业务风险计提标准的提高,此类业务有较明显的收缩趋势。”国金资管人士表示。
此外,市场上还有一种“二手委托”,即一些大中型券商或者基金公司在承接了银行的委外资金后(主要是债券委外),因为委外资金较高的业绩基准要求或者是公司风控趋严无法满足委外资金的业绩基准,将部分资金转手给其他机构,通常是小券商或者基金公司。因为评级等因素,小机构一般较难直接承揽银行的委外资金管理。
“这种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博取高收益,但这种方式不是主流,且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一位资管人士向记者表示。
通过与银行委外的合作,券商不仅可以迅速扩大规模,亦可以增加收益。反过来,券商资管规模及业绩也会成为银行委外资金选择受托机构的考量因素之一。“资产管理规模较大、评级较高的券商资管竞争优势明显,也占据了较大市场比重。”一家主动管理规模数百亿的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事实上,一直以来保底收益都是机构间争夺银行委外的竞争点之一。但今年7月份以来,监管层已明确禁止银行委外资金与受托机构签订保底协议。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尽管已明令禁止,但仍有部分机构在暗中操作。
“据我了解,有的机构仍然会变相私下签订兜底协议,有这个协议双方会有个心理约束,但这种是拿不到台面的。”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尽管没有了保底协议,但银行对委外资金均有一定的预期收益率,不过这种收益率预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调整。“目前情况下,预期收益在持续下调,这与投资品种和比重都有关系。”上海一家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委外投向多元化发展
债市一直是委外资金偏向的重点。但是今年在债市违约频现、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收益率持续走低等背景下,投资债市的委外资金开始有所下降。而量化、权益投资在委外中的比重正在增加。委外资金开始趋向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国金资管人士向记者表示,债券资产作为银行委外资金最主要的资金投向,配置的收益已经无法覆盖理财成本,而面对目前债券市场期限利差、融资利差、信用利差都处于历史低位的状况下,银行委外资金也积极的探索新的投资方向和领域,比如增加打新、对冲等多策略来增强组合收益,同时一些新的品种也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比如股票质押式回购、私募可交换债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券商委外投向上,固定收益类仍是主要方向,但量化对冲、打新、权益、定向增发等比重均有提升。“我们现在委外投向主要是股票质押回购、量化、权益+债券。”27日,北京一家券商的资管子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债券委外资金新增规模有限,现在一般是债券加一定比重打新,或量化、权益,多种策略混合运作。”上述中型券商资管人士告诉记者。
广发资管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也表示,考虑到理财收益率刚性的问题,仅仅投债可能难以满足收益率要求,一些银行也开始委托“固收+权益”或“固收+量化”的投资组合。
券商资管委外业务大多为固收部门负责,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有券商委外业务的负责部门为量化及权益投资部。有券商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市场上券商承揽的委外资金投向上主要以标准化资产为主,包括债券、股票主动管理(含定增)、量化对冲、FOF等,其中债券仍是最大投向。
券商委外投向选择这些领域的原因不外乎较高的收益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某券商资管拟发行的一只委外产品纯债+股票质押的业绩基准为4.7%,纯债+股票质押+打新的业绩基准是4.8%,而多策略的达到了5.5%。远高于纯债收益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国金资管的委外资金投向主要是股票量化对冲、债券和FOF。“债券委外资金稍许多一些,毕竟从委外市场的委托资金投向来看,债券委外占了绝大多数的资金,这跟银行整体以固定收益为主的资产配置比例是相关的。”国金资管相关人士表示。
固定收益类产品在投入上开始下降,量化、打新、权益等新产品比重增加。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多元化是一种长期趋势,也是资产大类配置的要求,可以满足资金不同需求,同时也对管理人提出了较高的管理要求。
在券商资管委外资金投向多元化的趋势下,一些创新产品也将迎来新的机遇。“长期来看量化对冲、定增领域机会和空间较大。”一家主动管理规模数百亿的券商资管人士告诉记者。国金资管人士则表示,长期看好量化对冲和各类FOF的委外,这些或在未来的委外资金占比中提高比重。
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FOF和MOM或将是未来委外资金的投向之一,但目前来看委外资金在FOF的投入上十分有限。
“我们最近发行的一只FOF资金来源是银行委外,但这也是经过我们长时间的争取。客观的讲,现在要想让FOF获得更多的委外资金的认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位FOF投资经理告诉记者,银行关注较多,但真正投入的却很少。
“在FOF和MOM方面,大的银行会有自己的团队在做,而小银行对净值型产品还有顾虑,毕竟基础资产是股票,比较担心风险。”上述FOF投资经理认为,银行观念不转变,FOF短期不可能成为银行委外的重点投向。
上海一家券商资管人士亦表示,短期银行资金也需要调整,FOF或者相关细分领域未来有比较大的空间。在其看来,现在还只是开始,一方面资金方要慢慢接受理念和寻找动力,另一方面管理人也需要时间把业绩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