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顺天应人 用无为之法做私募
摘要 新浪财经讯5月26日消息,5月26日,由东方证券(行情600958,诊股)和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东方证券杯私募梦想创业营”的沙龙在北京举办。北京神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宇在沙龙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做事情一定要“顺天应人”,做私募基金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一定要找到顺应自己的内心、能力以及你的同事
新浪财经讯5月26日消息,5月26日,由东方证券(600958,诊股)和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东方证券杯私募梦想创业营”的沙龙在北京举办。北京神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宇在沙龙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做事情一定要“顺天应人”,做私募基金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一定要找到顺应自己的内心、能力以及你的同事和客户的人性的方法。也就是无为。
陈宇从金牌董秘到金牛私募,从重阳投资的打工投资,到神农投资的自立门户。2009年成立的神农即将迎来自己的十周年,陈宇自己评价,这十年其实也是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的。他需要在投资和管理两条战线上作战。
以下为陈宇发言实录:
陈宇:刚才看给年轻人颁奖我感到热血沸腾。
今天这个场合,我特别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过去做私募投资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历程。
原来给我用的演讲主题是“人性的弱点”。事实上经过将近十年的洗礼之后,我确实感悟最深的就是“人性的弱点”。克服“人性的弱点”是过程,实现“无为”是目标。
回到《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上来,我特别喜欢它的案例教学。今天用30分钟的时间,也把我们过去这些年里我能够想到的一些重要的点,跟大家报告一下。
第一,我从2001到2007年在上市公司招商地产当董秘。看了半天猪跑了以后,我觉得自己可以去吃猪肉了。2007年牛市的高点,我就觉得是时候重温投资梦想,于是踏上征程,投身私募的蓝海。那个时候之所以是“蓝海”,确实因为没有多少家私募。
第一步先到了现在著名的私募机构―重阳投资,任董事副总经理,给裘国根先生干了一年多以后,因为父亲生病,我回北京陪他,所以从重阳辞职,来到北京创业。在创业的开始,我有一个搭档,他是王国斌先生手下自营的副总,他做基金经理,我做研究支持和运营。我觉得这个搭档挺好。但是我在北京,他在上海,两地分居。一年多之后,我们也“分家”了。这时我们募集的第一只基金,我只能自己干。
2011年当基金经理以后,遇上千点下跌的熊市,到年底正收益的股票占比只有百分之几。当时市场很差,我印象深刻,因为是做过实业的,知道创业者首先要先活下来。所以,在2011年我基本经常空仓,中间抓住机会做了一两个小波段。2011年12月初的时候,市场跌到2300点,我们排在全国私募的前五。当时我有一个小小的妄念在脑子里产生,我想我是不是稍微迈的步子再大一点,就能把泽熙给赢了,拿个第一?产生这个妄念之后,我加了满仓,结果市场绝望式杀跌到2100点。我们当时回撤了十个点,摸到了我们风控的底线。风控止损怎么做?每一家私募都有风控,下跌10%卖掉,对尽调的人都会这么讲。但是股灾来了之后,很多人不会执行当时制定的策略。找各种原因和借口,90%的私募不会执行止损的纪律。我说没关系,我是干企业出身的,现在本金跌下来10%,这是我们第一只产品,必须要活着,必须止损。虽然判断接下来一周之内反弹的概率很大,我想了两天,头发白了三根,我说我们必须要活下来,万一如果继续下杀,我们这个产品清盘以后我们的事业就结束了,渠道也不会再理我们,客户也不会再认我们。作为一个初创者,活着最重要,你定的铁律最重要,执行最重要,我们就全部清掉。平掉后第二周市场果然急速反弹,我们买的所有股票都是快速往上走,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我们做企业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我们是怀着梦想来,好不容易发了一个产品,有一帮人支持你,不能有闪失。哪怕一开始胜利来得晚一点,延迟享受是做投资很重要的一个要点。
所以,第一个案例跟大家分享,首先我犯了一个错误,想要急于求成,想要拿到当年的第一,所以步子迈得大了点,扯了蛋。
我们被扯了以后,还好知道错了,退出得很坚决。虽然退出来以后又涨了,说是不是你退出来是错了?我觉得退出来是对的。
这是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先活下来。
要有对自己开枪的决心,到2015年真正股灾发生了以后,你会发现你如果一直秉承这样一个“活下来”,并且坚决去执行你所定下来纪律的这种信念,就算是遇上更急风暴雨的市场。最后你是不会被击垮的,这也被后来的市场所印证。
2011年过去以后,2012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2012年市场继续下跌,但是当时我心力憔悴。09年开始创业,2010年没怎么挣钱,2011年净值亏了几分钱。2012年一看形势又不好,上半年又没怎么挣钱。创业公司就是这样,很少一帆风顺。我总是把马云创业的时候在湖畔宾馆别墅里忽悠那18个人的照片,经常拿出来看。创业者在初期的时候不幸遇到一个艰难的岁月,坚持下来是最重要的。不过我自己坚持下来没什么问题,但是我的客户坚持下来就有点问题,更重要的是我的员工坚持下来就有更大的困难。现在北京房价这么贵,十万块钱一平米,孩子还要上学,我再画一个特别大的饼,说咱们将来干到100个亿,每个人我都分给你一个亿。他们一开始信我,两年熊市之后就不信了。我感到很累,这是我们创业当中的一个过程,非常艰苦,我当时心力俱疲,身上很不舒服,我就想到去哪里充电一下。你看郭广昌也好,马云也好,都练太极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因为他实在没招了。我当时也没有招了,怎么办?能够同时恢复体力和精力,想来想去太极最好,又把身体练了,思想上还能进步,我又姓陈,我就去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我到陈家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以后,就拜了太极拳的大师陈照森先生为师,练了一个月。一个月以后,有如神功附体,马上就不一样了。回去了以后,我连做路演大家都觉得“好象你说话的底气有劲了”,练了功夫,是不一样。
自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练完太极回来,我创造了12个季度的正收益连胜,大比例击败了沪深300。通过这个案例想和大家分享。创业会遇到困难、挫折,可能要跳出来。不是说跳出窗户,而是要跳出当时的困境。总会有贵人相助,总有一些事情能让大家重新审视自我得到力量。我得到力量,是去练了太极。推荐给大家,万一哪一天你净值不好,可以去陈家沟找我师傅。
2012年底我们的净值果然创了新高。创新高的时候我就说“太好了”,红军长征已经到了陕北。我们就要换地方,我们要换个办公场所。
之前我们公司的这些员工在1.0阶段的时候,说实在的,除了我以外,我们公司其实所有“上船”的员工,不是我去千挑万选的,都是搭船的。神农当初是刚开的小公司,想要一个顶级研究员,没有人会来;想要一个有经验、有渠道资源的销售,没有人会来。于是乎贴出去招聘启示,6000块钱一个月,喜欢炒股吗?喜欢。行,那就来吧。这样的员工跟我们一起走了两年以后,跟散户的心态是一样的,他觉得陈总这个公司干了两年,一直不赚钱,又要搬家,还是拿了工资走吧。而且我们还要开始考核了,为什么要考核?因为我知道明年肯定要挣钱,要给大家发奖金。发奖金,没有考核怎么办?我说我们开始考核,你的努力,对应你将来的收入,这样我以后好分钱。我这么想的挺好,员工不乐意啊,不赚钱还想管的严,结果搬完家跑了一小半。
我倒是收获很大。我们在二级市场做投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自我人性弱点的控制以及对他人人性弱点的洞察和把握。
当你做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时,你会发现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只是花在投资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花在内部和外部,和你打交道的人和合作者的人上。
做投资的时候,大家对着屏幕,看不到对手,另外对付自己也还容易一点。但是我们开私募基金,研究员净是高考状元、长江学者和院士的博士,都是高度的自信、自我的人。这样的研究员、基金经理,你不可以驭使他,你不可以支派他,你只可以帮助他、引导他、一起合作。而且人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努力,过低地评价他人,这是人性的特质;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不喜欢听批评。一群高智商的人怎么组织?搞来搞去,我的一个结论是一定要顺人性。我们做投资一定要反人性,我们做私募公司管理一定要顺人性。我是付出很大的代价才知道。
前两天开私募的百人论坛,现在在协会备案的证券投资公司将近8000家,管理3万个产品,这个数字已经是我刚出道时的至少十倍。当年如果说我还可以比较轻松地跑到全国排名前十。现在你要让我跑到全国前十几乎不可能,我只能说跑到前10%,已经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了。今年我们在招行体系里排到80个同行的第三,但是也不敢搁在全国去跑,只能在精选的赛道上,在比较大规模的私募同行里去跑。
在座各位出来,你该怎么做?这是一个课题。营销定位、宣传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这个行业里有很多人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比如星石的定位,先是定义为绝对收益,后来赛道赛道转换也比较成功。从容是一个定位全天候的典范。高毅是高举价值投资大旗。8000个同行在竞争,可以说如果你不是第一,你就需要切出一个属于你的赛道,成为这个赛道上的第一,这是现在的发展之道。现在各行各业都被以新浪为首的互联网带坏了,信息太发达了,供给太充分,以至于不是第一,不是爆款就活不下去。
这是诸位面临的竞争态势。当然做投资的核心永远是净值,吹得天花乱坠,定位定得再好,不给客户挣钱,你也拿不到钱。给客户挣钱,挣得足够多,宣传差一点、营销差一点,无非就是成功花的时间长一点而已,最后钱也会追着你走。这是我们当年对业态的基本分析。分析完之后,我们就跑净值。学雷军,学小米,刷分。刷分的核心是拿奖,那时管用,现在也许不太管用。我们分析了金牛奖的评选条件,发现刚好跟我们的投资风格能力相匹配,我们也是坚持按照风格去做,我们12个季度连续盈利,大比例地击败了沪深300,回撤较小,所以连续拿到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金牛奖。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怎么办?其实如果有水平,总有办法把你定位出来。比如高毅的邱总就是运营的高手,当然水平更高的还有汇添富前总裁林总,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看,他写的《给投资者的信》,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是资产管理行业领军人物所写的最牛的指导性的文章,大家可以学习一下,比我今天的演讲精彩一万倍。
实践做得很好的高毅的邱总,他在市场运营方面做得非常优秀。大家可以看一下高毅的网站、合伙人制度、高毅给自己价值投资的定位和高毅不同阶段推动合伙人的宣发。谁的业绩好,他就采用对话,记者访谈等等,会交叉着让他们的声音在客户、在市场上形成影响,同时在渠道推动。我们私募的主要工作分为投资和公司管理,达利奥先生的《原则》讲得非常清楚。你要么集中精力做好投资,要么做好公司管理。两件事同时都能做好的人,非常少。
再说说扩张,有一句老话叫做“规模是业绩的敌人”。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实证现象是一个私募基金前一年拿了一个全国冠军,做得非常好,所有的渠道爆发产品,一下子给他一百个亿,第二年就瘫了。如果第二年没有瘫,就一定是高手,但往往第二年业绩就钝化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第二年就瘫了。什么原因?
第一,资金总量的增加,毫无疑问对于投资者特别是不同的投资体系有不同的挑战。巴菲特这种投资体系,资金总量的增加没有什么,但是跟相对比较高频交易、套利、投机这种策略的基金经理来讲,尤其是搞小票比较集中的是个挑战。
第二,情绪上是显著的压迫。为什么?因为你前一年拿一个亿干一倍,你觉得特别爽,投资人都获益,天天夸你。这时候再给你一百亿,所有一百亿的投资人都希望钱给你之后一年之后又挣一倍。这是不对的,没有人可以几何数级每年一倍地成长,不可能。但这一百个亿背后的客户,包括渠道的投顾都会给你带来压力。所以,基金经理这时动作容易变形,他想我要给大家创造像去年一样辉煌的业绩,让更多的人赞美我,让更多的人不要对我失望。这时通常就会有大的回撤。
第三,团队的超常扩张导致精力耗散。我是做企业的,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一共就7个人,一个基金经理,带了一个半专业的基助。到15年我就想既然已经从3000万干到将近40亿的规模,就应该借着这个机会迅速地扩充我的团队,抓住市场调整的契机,来进行我们整个团队的扩编,等下一个大牛市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放手一搏。想法很对,但现实很残酷。我们从7个人,最多的时候扩张到了28个人,我们的研究员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人。一年以后我发现不对,不对在哪里?不对不在于我们的资金总量增加,尤其还赶上了大熊市暴跌,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构成障碍。障碍在于在对付股灾的同时,还要面对着将近30个对你高要求、高期望的新员工。如果你的精力和组织的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满意。这是很要命的,私募不是工厂扩产能,厂房盖完设备装好以后,雇2000个人,培训一段时间找人管好就可以干了,不是这个概念。资产管理公司每一个员工都是名校毕业的高考状元,每个人都是智商、能力水平极高的人。创始人稍微懈怠或者公司发展慢了一点,他们就会走,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每个员工的培训、组织和管理都会消耗创业者极大的精力。如果你公司的架构没有做好扩张的这种管理架构的准备,像一个管理者能够充分管好的下属极限就8个人。如果同时管30个人,同时你还要应对一个十倍以上的资金总量的投资,还要应对一个暴跌50%的市场,能力就不够了。
这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相信在座的各位都非常优秀,将来总有一天你们的资金总量会在一年半年时间里乘以十甚至乘以一百。这时我建议大家这时候先稳一下。管钱容易管人难。加人可以,一个人、两个人慢慢加。策略不要着急变。如果找不到好的投资机会,宁愿把仓位降下来。
围绕将近十年资产管理和投资的经历,我们在去年提出了极品投资的理念。
首先,我们在投资行为过程当中,只投这个市场上百里挑一最好的公司。大家说这和价值投资有什么区别?我们说极品投资就是做到极致的价值投资,好公司十里挑一,前10%的算好公司,P90,但是对我们还不够,我们要做P99,我们要投资市场里像腾讯这样优秀的公司。为什么?第一,只有投最好的公司才能成功。第二,只有极致聚焦才能取得研究优势。一个人专心研究最好的一家公司,比研究一百家平庸的公司更容易取得成功。我们公司定的这个策略,整个的团队全要与之匹配。我们选科技、医药、消费三个赛道,按赛道配置研究员,一个赛道配置有两个研究员。然后基金经理主导。事实上等于是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探索之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投资管理公司在全球范围之内做的大的就两类,巴菲特是一类,就是以一两个基金经理为投研核心,公司围绕着基金经理,把他的能力激发到极致。这种策略一定是集中投资,极品投资。因为一个基金经理不可能长期处理全年超过30个以上的投资机会。一年看300到500个公司,这种强度只有在公募基金,并且由林奇那样的天才才能承担。你要想干成功,特别是极品投资人,必须聚焦投资。
第二种,像桥水、富达这样的公司化规模化运营,公司化运营的核心是定位要好。班子要搭得好,组织管理要做得好,营销要做得好。要分散投资,多策略组合。
这是两条线,没有优劣,核心是你要知道自己是哪条线上的人,你自己的能力在哪方面。我们的能力决定了就是要走极品投资的道路。精干的团队,深入研究,集中投资。定下来以后,每个人都要聚焦,会做的更好。
前两天我碰到王国斌先生,我请教斌总:您的团队有多少人?斌总说,我就10几个人。我问,您觉得私募管理100个亿的投研团队应该怎么搭?国斌总说,一个基金经理自己管不了200亿还出来干什么私募?国斌总就是有这样的能力,他做投资真的不需要大团队,他一个人干两百个亿也是干,管一千个亿也是他,他是巴菲特式的,办公室也不常去,自己背着包天天在外面调研,一个星期至少出来跑四天。这是一类投资人。另外一类,国内几家规模领先的大私募,他们能管理几百人大团队,几百个亿的基金照样管的很好。这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最后,作为结语,我认为一定要“顺天应人”,做私募基金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一定要找到顺应自己的内心、能力以及你的同事和客户的人性的方法。这就是无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