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扬基金杨爱斌首次揭秘:我为什么要放弃私募

来源:私募排排网 2016-09-21 09:20:20

摘要
【导读】在资管圈里,杨爱斌被称为从阳光私募转向公募基金的“第一人”,有人说鹏扬基金的设立意味着公募2.0时代的到来。2016年7月14日,对于杨爱斌来说,是令人激动的一天。那天,他在微信上转发了此前证监会关于核准设立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他说,“衷心感谢鹏扬基金获批成立一路上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

【导读】在资管圈里,杨爱斌被称为从阳光私募转向公募基金的“第一人”,有人说鹏扬基金的设立意味着公募2.0时代的到来。

2016年7月14日,对于杨爱斌来说,是令人激动的一天。那天,他在微信上转发了此前证监会关于核准设立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

他说,“衷心感谢鹏扬基金获批成立一路上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的领导和朋友,也感谢一路相伴和我们共同努力的同事和伙伴!”

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5年多的准备和努力,历时15个月的申请之路,始终朝着目标义无反顾前进。如今再度踏上公募征途,怎能不动容,心中豪情万丈。

在资管圈里,杨爱斌被称为从阳光私募转向公募基金的“第一人”,有人说鹏扬基金的设立意味着公募2.0时代的到来。

而如今身为鹏扬基金总经理的杨爱斌,更是深知其背后的责任与意义。他说要沿袭阳光私募根深蒂固的“绝对回报”理念,将“绝对回报”的理念进行到底,致力于为公募投资者真正带来长期稳健的回报。

投资生涯17载 难舍公募情

今年7月,杨爱斌正式拿到了6月28日证监会同意设立鹏扬基金的批文,成为首位“私转公”的行业大佬,告别私募江湖,重新开启公募征程。从公募到私募,如今再回公募,回忆往昔,感慨万千。

1998年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毕业,杨爱斌先是去了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但那时亚洲金融危机,银行业经营压力较大,而他对此也兴趣寥寥,于是毅然转身。

1999年杨爱斌来到平安保险集团,平安当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投资管理中心,在固定收益领域做得很好,是债券投资的黄埔军校,杨爱斌有幸进入其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后来担任集团资金营运中心组合管理部副总经理等职。

2005年杨爱斌进入华夏基金,开启与公募匪浅的缘分。“05年中国股市跌至1000点,基金行业也不好做,我几乎是抄了中国股市的底和基金的底”,杨爱斌笑称,后来华夏基金一路上扬,凭借优秀的投研体系,打造了“黄金一代”基金经理,杨爱斌则是华夏固收部门的灵魂人物,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

但到2011年由于种种原因,杨爱斌无奈离开从业7年的公募基金,选择自主创业,转投私募,设立北京鹏扬投资。“2011年债券市场跌至底部,我非常看好其中的机会,但华夏当时新发业务暂停,我没办法只能出来单干。”他回忆,有点无知者无畏,却很幸运。

正如杨爱斌所言,2011年刚刚创立的私募鹏扬投资,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第一,最大的天时是债券市场经历一轮暴跌,正好是牛市的起点,他当时发行产品做投资,能够抓住债市大牛市,为客户创造好收益;第二,那时候银行比较愿意以结构化产品形式,让私募担任投资顾问,使得他们在起步阶段相对容易;第三,私募基金总体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在杨爱斌的苦心经营下,鹏扬投资在不到5年里规模扩大到400亿元,成为债券私募中的翘楚。但这些年杨爱斌一直有难以割舍公募情怀,而且由于债券投资多承接机构资金,更适合公募,到2015年4月他毅然向证监会递交了设立公募鹏扬基金的申请。

杨爱斌说,“申请公募并非心血来潮,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希望能打造一个有特色的基金管理公司。”

历时15个月首家阳光私募派公募诞生

实际上,早在鹏扬投资设立之初,杨爱斌就为公司制定了三步走的目标,打算未来折返公募领域。那些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当年杨爱斌给鹏扬投资制定了三步规划:第一,用三年时间把规模做到100亿;第二,引进类PE的财务投资者,成为鹏扬的合伙人;第三,拿下公募基金的牌照。“我们只有有了规模再去引进外部投资者才能取得一定溢价,人家才会认同你;而有了外部投资后,我们的资本金实力就会增强,才能开始第三步去申请公募牌照。”杨爱斌解释。

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在《关于管理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函〔2013〕132号》中,明确自然人可以成为基金公司的主要股东发起设立公募基金,私募资产管理机构等可以申请公募牌照,政策大门逐步打开。杨爱斌笃定决心,开始加速迈入公募领域的步伐。2014年引入上海华石投资,2015年4月就递交申请设立鹏扬基金,在申请书上,鹏扬基金的股权结构是杨爱斌个人持股55%,上海华石投资持股45%。

然而,投资二级市场的私募公司想要拿下公募基金牌照,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么多年私募做公募业务也一直只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来。对于监管来说,最担心的是同一公司如果既做私募业务,又能做公募业务,想要完全做到防范利益冲突、利益输送,十分困难。“我们本来想以鹏扬投资的名义申请公募业务,但难度很大,后来我们打算另起炉灶,重新设立鹏扬基金。”为此,杨爱斌甘愿彻底放弃经营多年的私募公司。

随后,杨爱斌在申请公募牌照同时,开始对私募业务进行清理。一方面,对于作为管理人的自主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从2015年上半年就开始主动清理、关停;另一方面,对于新发行的顾问管理型私募基金产品,增加可以变更投资顾问的条款,无需另行召开持有人大会,“个别产品是一对多的资产管理计划,做重大变更需要所有的持有人同意,为此我们费了很大的周折,直到今年6月才把私募产品清理完毕。”

从2015年4月2日到2016年6月28日,历时近15个月杨爱斌终于拿到了公募牌照,达成多年以来想要重新回到公募基金的夙愿,鹏扬基金也成为首家从阳光私募迈入公募殿堂的公司。

以“固定收益+”打天下 开启公募2.0时代

未来已经开启,在公募基金规模已超过8万亿,基金公司数量步入100+时代,这位在资管行业辛勤耕耘17载的投资人,未来打算如何展开他的公募新征程呢?杨爱斌的答案是,将走出一条以债为基础、大力发展“固定收益+”的特色化发展路线。

回顾这些年,杨爱斌与债券投资一直有着不解的缘分。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写的就是《金融工程在债券中的应用研究》,当时遍览复旦外文图书馆金融投资方面的专著,研究海外先进债券金融工具。而进入平安保险后,他扎实学习债券投资,不断吸收海外债券投资理念和方法体系,到华夏基金担任债券投资总监。

杨爱斌酷爱读书,最早读过讲格罗斯的传记《债券之王》,还会看格罗斯每个季度出台的未来投资展望,觉得格罗斯和太平洋(601099,股吧)投资管理公司(PIMCO)是债券领域的王者,“他们对债券的理解力和洞察力,都十分强大。”到了私募以后,杨爱斌看得更多的是桥水基金的每日观察,研究桥水的宏观分析体系、资产配置方法,“达里奥的投资分析框架体系对我的影响很大。”

经历17年的锤炼,杨爱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债券投资风格和理念。在他看来,投资永远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应该追求风险最低、收益最高的投资,“我既不会全面退守,也不会完全进攻,我总想着怎么在防范风险和收益之间获得平衡,在控制风险同时获得好的收益。”他说。

作为第一家从阳光私募领域跨入公募的资管公司,有人将鹏扬基金的设立称为公募2.0时代的到来。现在公募基金公司有100多家,杨爱斌认为,未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很幸运鹏扬能够在中国公募下一个发展大时期能够站在起跑线上,我们的目标是做一家以债券投资为基础,致力于为客户打造多元化资产配置的公司。”

鹏扬基金的公募愿景:以债为基础发展“固定收益+”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公募基金行业诞生将近20年,目前市场还没有专注债券投资的公募公司,我们希望未来业内一提到债券投资,就会想到鹏扬基金,这是我们追求的特色和品牌。”华夏基金任职6年、鹏扬投资创业5年后,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回马一枪”,注销掉全部私募业务,挺身重新杀回公募队伍,畅谈了自己对转型公募后的愿景。

以债券投资为核心 多元化投资策略

在杨爱斌看来,鹏扬要做公募基金,就要做出特色。鹏扬基金的特色就是要发挥债券投研专长,将鹏扬基金建设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有影响力的、能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

长期以来,债券型基金由于费率较低、弹性较差,很难为公司带来太多的盈利,公募行业也鲜见以债券投资为重点的基金公司。然而,在杨爱斌看来,专注债券投资正是公司追求稳健收益、完善客户体验的重要途径。

杨爱斌认为,基金规模不是卖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公司的资产规模是靠投资管理、资产升值做大的,而不仅仅是靠频繁追逐市场的“风口”。鹏扬基金将以美国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为榜样,通过专注债券投资业务,努力跻身为公募行业有影响力的公司。

同时,脱胎于私募基金的鹏扬基金,在投资上也秉承了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风格。

杨爱斌称,“长期来看,债券这种稳健性的投资更能让客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

谈及鹏扬基金的发展战略,杨爱斌表示,一是在产品线上,公司未来仍将以债券投资为核心,发展公司的多元化产品策略,以后不仅有量化对冲策略、被动指数化策略,还会发展积极股票策略、新三板策略等,以“固定收益+”的多元化策略布局市场,适应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另一方面,在发展路径上,鹏扬基金将争取在3年内实现千亿级的管理规模,力争5年左右完善公司的产品业务线并挂牌上市,在公募业内占得一席之地。

实行彻底的人才市场化方案

公募近年来迎来大扩容时期,在杨爱斌看来,各路资金争相进入公募行业,一方面说明全市场对公募未来是看好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仍处在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杨爱斌分析,公募基金是运作最规范、最透明、门槛最低、投资者保护最为规范的长期投资理财工具。从全球资管行业发展的大局来看,公募基金公司是大资管时代最重要的资产管理者。而在当前的中国,公募基金的规模尚在银行、保险、信托之后。

杨爱斌称,“这说明公募基金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刚性兑付的打破和监管的完善,公募基金有望上升为资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

作为自然人发起设立的公募基金公司,鹏扬基金在发展上缺乏强大的股东背景,但在杨爱斌看来,资本并不是公募行业的决定因素,专业化的人才、尤其是训练有素的投研人才才是公募事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杨爱斌表示,鹏扬基金发展依靠的就是公司灵活的机制和彻底的人才市场化举措。

杨爱斌称,公募行业当前力推的事业部制并非解决人才激励问题的灵丹妙药。一方面,事业部制签约多则3-5年,少则1年,这样的考核容易导致业绩短期化;另一方面,同时推行多个事业部制会分割公司内部资源,无法形成投研合力。

杨爱斌总结,事业部制并不是彻底的、长期可持续的人才激励措施,彻底的人才市场化做法应该是股权激励。

“鹏扬基金未来的股权结构中,预留了20%以上的股份激励公司的核心骨干和优秀投研人才,把公司的优秀人才变成公司的股东,分享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收益。我认为,这才是彻底解决公募人才激励问题的方案。”杨爱斌称。

鹏扬基金杨爱斌:债市维持“慢牛”格局利率债为布局重点

“投资和足球很像,一种是荷兰队那样全面进攻型的打法,一种是意大利队那样全面保守型的打法,还有一种是西班牙队那样全攻全守的打法。在投资上,我们追求第三种打法。在风险大于机遇时尽量保守,在机遇大于风险时全力进攻。在追求收益、防范风险间取得恰当的平衡。”谈及自己的投资策略时,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用足球比赛来做类比。

杨爱斌不仅是鹏扬基金的掌舵人,而且还是公司产品的主管人。

在杨爱斌看来,虽然自2014年以来,债券市场的“慢牛”格局已经走了两年8个月,打破了债市“一年牛、一年平、一年熊”的三年循环规律;虽然部分卖方研究员也一直看空债市,但债市的“慢牛”格局并没有打破。

杨爱斌认为,最近海外发达国家债市暴跌的根源是利率水平太低,对经济的刺激效应越来越低,滋生资产泡沫、加剧贫富分化的负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本次杭州G20会议各国达成共识,刺激政策将由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积极财政政策和结构调整的结合,失去央行这个大买家的支持,今年上半年大幅上涨的海外债市转入了熊市。

但在国内市场,杨爱斌称,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债市的“慢牛”格局尚未结束。

“国内杠杆一直在增加,尤其是私营部门加杠杆的现象仍居高不下。”杨爱斌称,“债务市场见底是债券市场熊市的标志,但私人部门的债务仍然在扩张,房地产市场依旧很繁荣。相对于海外投资,我国债券投资仍旧存在盈利空间。”

在具体投资策略上,杨爱斌称,今年将做多利率债,尽量降低信用债持仓。利率债收益虽低,但不代表真实的回报率。真实回报率包含利息收入和资本利得,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但实际的资本利得有时甚至会超过10%。通过加杠杆、加久期,利率债的资本利得也不会太差。

而在经济下行、市场风险暴露的大背景下,信用债是杨爱斌谨慎投资的领域。

“企业部门的杠杆还是太大,信用风险尚未充分释放。”杨爱斌称,“我们在投资上倾向于做高等级的信用债,投资范围也局限于防御类的水电、公用事业行业,未来将介入一些医药、消费类新兴经济,避免介入产能过剩的行业。”

谈及自己的投资理念,杨爱斌总结,投资永远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我们追求风险最低、回报更高的投资策略。在风险很大时要尽量保守,在机遇很大时要全力进攻。在追求收益、防范风险间取得恰当的平衡。

杨爱斌举例称,如今年的信用债市场,信用债能够贡献的超额收益很有限,但一旦市场逆转或出现违约,对组合收益的侵蚀可能很大,因此,公司制定策略时会牺牲短期的业绩目标,而以积极防范大的风险为主要出发点。而在2014年利率债为6%时,我们会全力进攻,将久期、杠杆加到最高,即便我们看错了,也能获取5%的回报,如果看对了,就是10%以上的高收益。

“市场的风险与收益往往存在不平衡,我们能做的,一方面是准确地识别各类型债券的收益空间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战略性买入收益比较好的债券,获取超额收益;战术性回避风险较大的券种,规避调整损失。”杨爱斌称。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