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基金加速进入中国“硬科技” 抢人大战悄然打响
摘要 在政策的催化下,这一轮科技创新的“追逐赛”成为一场无硝烟的战争。“那些外资投资机构在中国的基金挖走了我们很多科技投资人才。”深圳创投人士May最近发现,一些外资投资机构在中国的基金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布局越发来势汹汹,而在早些年,他们在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公路”上疯狂地跑马圈地,投出了多个行业独角兽且如今
在政策的催化下,这一轮科技创新的“追逐赛”成为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那些外资投资机构在中国的基金挖走了我们很多科技投资人才。”深圳创投人士May最近发现,一些外资投资机构在中国的基金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布局越发来势汹汹,而在早些年,他们在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公路”上疯狂地跑马圈地,投出了多个行业独角兽且如今接二连三地上市。
从偏爱模式创新到追逐科技创新,这些扎根中国多年熟稔中国市场,且资金实力雄厚的外资投资机构的转身,就让许多本土创投机构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而最大的不安在于人才的争夺。
但是,有创投机构人士认为,不同于模式创新的项目投资,投资科技创新项目需要深耕细作和深厚的积淀,不是简单的招兵买马就能一蹴而就,因此这些外资机构中国基金也需要时间去适应思维模式的转换。
在巨大的政策红利和机会面前,一波热钱正在争相入场。甚至有投资人士认为,这一轮的科技热潮或将引发科技资源的盲目争抢,而价格泡沫和过度竞争也在所难免。
硬科技崛起引来各路资金
2000年开始,搜狐、新浪、网易、携程网、百度等公司相继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这场滚烫的中概股风潮引发美国风投对中国市场的热情急剧高涨。经过一番考察后,红杉资本、红点创投、经纬创投、KPCB等美国顶尖的风投机构纷纷开始开设中国办公室或者创办中国基金,2005年成为美元风投的中国元年。
进入中国后,他们开始寻找一些“能改变世界的东西”,这是美元基金的特征。以红杉中国为例,其首期美元基金在随后的两年间,成功完成了对大众点评、奇虎360、高德地图等一系列如今已经成为“独角兽”的优秀企业进行早期投资。
如今不难发现,从最早的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到BAT,再到如今包括滴滴、美团、摩拜、ofo等诸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在某些领域具有颠覆性创新的模式,融资无一例外引入的是美元基金。
为什么这些美元基金钟爱于模式创新?分享投资联合创始人崔欣欣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今的很多独角兽企业在十年前多是学习海外成功的案例,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和超越,由于有了海外同类案例作为参照物,投资人也比较能大胆放心的投资。此外,过去十年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了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许多商业模式基于人口红利之上取得了成功,而大量的资本在商业模式创新的赛道中也取得了好的业绩。
然而,近几年中国的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调整,投资的趋势也随之发生变化。“之前是copy to China,许多项目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在美国都得到印证了,在中国只是落地和运营,所以之前我们看到的都是运营比较强的企业。”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徐晨观察到,如今有很多领域已经不能简单直接地复制模式了,而且中国在一些技术开始与国外齐头并进甚至比国外超前。“从整个市场架构来看,越来越多新技术开始体系性地出现,甚至出现了一些颠覆性和突破性的技术,因此,投资机会也相应变多。”
事实上,近一年来,强调技术创新投资的VC越来越多,特别在国家出台政策支持高科技企业上市之后,投资圈内掀起了“硬科技”投资热潮。有投资人坦言“最近大家都在忙着看芯片、看生物制药等硬科技项目。”嗅觉敏锐且在前一轮模式创新的投资中赚得盆满钵满的外资机构们当然不会错过这已经开启的科技盛宴。
布局科创投资引发人才战
外资投资机构进入中国科技创新赛道的第一步是“抢人”。
“最近一些知名的美元基金又超募了。”May告诉记者。众所周知,募资难是大部分创投机构目前所深陷的困境,特别是一些小型VC机构几近弹尽粮绝的地步。然而,一些美元基金却能获得大量海外投资者的青睐,“实际上他们很看好中国新经济项目,所以知名的美元基金很快就募资完毕。”
然而,让May感到担忧的是,超募意味着这些美元基金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去争夺科技投资人才。去年某大型美元基金设立深圳办公室时,就把华南各大机构的科技类投资总监全部面试了一遍,“他们就要投资总监这一群中坚力量,心里都很明白想要哪些科技领域投资的顶尖人才,所以基本是逐一约谈。”
May告诉记者,现在本土创投机构科技领域的投资总监基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留任等升职,要么去这些美元基金。“这些外资机构开出的薪酬比普通机构高不少,年薪80万~200万元不等。”而据记者了解,许多本土创投机构最近也在招相关领域的投资总监,且一些机构还不惜重金招揽人才。
“人才的争夺也是我们担心的事情。”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对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表示,中国的科技创新还处于发展期,这个时候的科技人才劳动力成本很关键,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中国的整体优势也会被磨平。据杨磊观察,对于科技人才的争夺不仅仅在投资领域,创业领域也同样如此,“行业过热可能会导致成本急剧上升,引发个人水平和薪资的不平衡,暗藏风险。”
徐晨也认为,对科技人才的争抢而引发的过高的薪资肯定会给行业带来一些问题的,“科技类公司的成熟时间较长,需要一个反复论证和迭代的过程,不可能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就能看到成果的,所以前期都会经过很长一段烧钱的阶段,如果短期内增加薪资的话,中长期还能否坚持下去是个问题,万一行业不像现在这么热了,资金量减少了,还能否坚持下去呢?这是我们投资机构和科技公司都要去想的问题。”在徐晨看来,现在大家都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有高薪的机会就去了,“这也是成功的投资者和短期投机者的区别,要从长周期和稳定的角度去考虑。”
但是,徐晨认为,在这波浪潮和巨大的机会面前,各家机构在前期做相应的投入也是必须的,当然也有一些是被动防御,要保证竞争力就必须出那么多钱。“现在还处在扩张和跑马圈地的阶段,很难避免人才的价格泡沫和过度竞争的情况。”在杨磊看来,这很难用宏观调控解决,只能由市场去协调,“投机的人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淘汰,因为科技创新投资需要时间和耐心,很多机构未必能坚持下来。”
投资硬科技需深耕细作
不同于其他的美元基金,北极光创投一进入中国就聚焦科技领域。用创始人邓锋的话来说就是“想做大就要有壁垒,有可持续向上的发展动力,所以要找有壁垒的科技创新。”因此,北极光创投虽然在上一轮的模式创新浪潮中错过了一些机会,但在科技创新领域却沉淀了不少。
“科技创新的投资是比较容易建立壁垒的,因为需要时间和行业的积累。”杨磊告诉记者,这些年,回过头来看,北极光创投在科技领域的积累今天看来是很有价值的,如果以前没有积累现在才开始做,就还需要交学费,“这些年我们积累了对行业的认识、优秀的团队以及投资经验,我们现在的判断都不依赖于专家,而依赖我们的团队。”杨磊说。
在科技领域的积累还体现在项目资源上。“我们一直都投科技类项目,在项目资源上的竞争我们倒不会太担心。”May说。对杨磊来说,也同样如此,“我们不是特别担心项目资源,这十几年都在做深度孵化,和创业者一起成立公司,从零开始,现在大多数机构都不会跟我们在这方面竞争,这类项目需要花时间精力,不是赛道型的选手可以做的。”
在杨磊看来,以往投模式创新的美元基金的思维方式多是认准赛道广撒薄收,但科技项目的投资却没法延用这样的思维方式。相反,科技领域的投资需要真正的深耕细作,“至于科技项目的投资能否创造一种广撒薄收的模式还不好说,但一定很难。”
不同的资金、不同的思维方式进入到中国新兴科技领域,将给中国科技创新带来怎样的动能?在徐晨看来,现在很难量化哪个模式是对的,但多元化的进入方式比简单粗暴的同一种方式进入市场可能会更好一点,因为这样可能会给市场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同时也给创业者创造更多的机会。“单一的资金进入一个领域,如果创业者想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是很难得到市场主流投资人的认可的,但如果投资多元化和对市场认知多元化,创业者的可选择空间也大了,创业者可以找到跟自己理念更相近的投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徐晨认为多元化的资金和思维方式进入到科技领域的投资是件好事,当然久而久之,科技领域的投资也会大浪淘沙,对科技领域来说也是个积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