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托研究(六)
摘要 绿色信托的前景展望(一)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契合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绿色发展是我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在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中占据主动和有利位置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色经济是我国目前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新的动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信托的前景展望
(一)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契合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
绿色发展是我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在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中占据主动和有利位置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色经济是我国目前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新的动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三期叠加”的重要时期,绿色发展需要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城市建设、生活方式等的全面转型,需要制度、政策、管理体制的系统保障。传统的能源行业、建筑行业、冶炼行业、化工行业等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亟待调整、工艺流程和能源结构亟待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亟待转变、环保治理装备水平亟待升级。而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对绿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环保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地方干部环境责任审计与追责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保督察制度等陆续落地实施,绿色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作为绿色发展重要推手的绿色金融越加重要。
2016年4月,周小川即表示,估计在将来五年内,中国每年在绿色范畴内的投资需求约6000亿美元。但财务资金在全体绿色投资中的比例将有所降低。据预算,2015—2020年,只有10%~15%的绿色投资项目能由政府出资支撑,社会资本将占到85%~90%。在此状况下,金融业担当着调动社会资本介入绿色事业,弥补绿色产业融资缺口的重担。但绿色金融行业前期投入资金较大,项目储备时间较长,而信托公司作为中国的“实业投行”,一直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截至2017年末,信托行业受托资产规模中,直接投向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达15万余亿元,占整体规模的近60%,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信托具有跨市场资源整合和交易结构灵活安排的独特优势,如通过运用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投贷联动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能够满足绿色环保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为绿色产业提供相关的信托产品与服务,既可以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领域进行融资支持,又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引导资金流向高端产能。这均将极大的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二)深度发挥信托优势,形成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共识
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已开始探索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之路,绿色金融的全球化合作也逐步加深。2016年,我国将绿色金融列入G20议题,并倡议发起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该小组提交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在全球财经政策层面和金融界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不少国家和地区加速发展绿色金融。同年11月,共有175个国家签订的《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绿色金融国际上也有相对成熟的经验,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都有较好的发展。2017年,绿色债券全球累计发行量已突破1202亿美元。同时,国外绿色保险也快速发展,绿色资产证券化、碳金融等都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而我国一些大型银行,通过损失分担模式、国际转贷模式等与国际大型金融机构进行绿色金融产品的合作。
绿色信托的发展有利于将绿色金融的国际共识转化为切实的绿色发展。一方面,信托公司通过跨境直融、境外子公司融资等方式引进境具备绿色偏好的机构投资者,为其跨国投资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国内原来难以获得资金的绿色项目融得资金;另一方面信托业可推动国内绿色企业“走出去”,为其提供境外IPO、定增、跨境并购等跨境业务;最后将加速信托业与国际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合作,引入学习先进的业务经验。
(三)提升信托行业共识,推广绿色信托标准和评价体系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标准建设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并在近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信托行业而言,绿色化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绿色信托标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目前,在中国信托业协会的领导和组织下,行业内已成立了由中航信托、中信信托、英大信托、重庆信托、百瑞信托、杭工商信托、云南信托、长城新盛信托8家信托公司组成成员单位的“绿色信托标准制定工作组”,该工作组在人民银行研究局处以及银保监会政研局的指导下,开展了多次研讨以及初期工作落实,分别就绿色信托发展现状、绿色信托标准制定必要性、前期研究及实践成果、绿色信托标准制定的指导原则与内容设计、绿色信托指引的制定要点和绿色信托统计报表设计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基于我国绿色信贷及绿色债券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成熟经验,绿色信托标准体系的构建应当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国情以及信托行业的发展特点,充分考虑产业特点及资源禀赋,顺应结构调整方向,切实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各信托公司应积极配合信托业协会开展绿色信托标准的制定工作,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的行业共识,结合数字化发展趋势,助力行业绿色信托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的推进,使标准的规划、制定、实施、修订有机协调,并实现国家、行业等各层面标准的有效承接及相互补充。
(四)共建信息互联平台,促进绿色信托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信息平台也不断涌现。目前市场中有全球性质的组织机构,如G20设立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有IT企业参与的平台,如中国企业蚂蚁金服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发起成立全的球首个金融科技企业的绿色金融联盟;有金融机构独立建立的服务平台,如马鞍山农商银行发起设立的综合性绿色金融平台网站绿蜂;还有地方政府支持的相关平台,如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支持建设的陆家嘴(600663,诊股)金融城绿色金融综合发展平台。另外,多家高校等科研机构也积极建立相关研究信息平台。
目前市场上尚无专门针对信托领域的信息平台,但统一、专业化的信息平台是绿色信托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绿色信息平台的建立,第一,有利于增进绿色产业上下游、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具有专业技术力量支撑的信托产品;第二,行业绿色信息互联平台将可以为市场提供行业环境信息、环保管理政策、金融机构组织信息等,成为专业人才金融思想交流平台,同时可以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提升全行业的专业水平及创新能力;第三,有利于加强不同种类金融产品间的信息交流,促进金融链条的完整性,缓解目前绿色金融工具多元化不足及期限错配等问题,提升绿色资产的流动性。第四,有利于传播绿色责任,引导更多的金融企业将资源配置到绿色环保领域。
信托公司可联合监管部门、环保部门、金融同业、绿色环保企业等相关机构,共同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及数字化优势,破除信息壁垒,避免信息不对称,有效加强金融企业对环境风险的监测、识别和控制,促进绿色产业与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大众的有效对接。同时,平台的建立将有利于传递先进信托公司绿色信托实践案例,推广可复制经验,促进各家信托公司相互交流借鉴,推动整个行业绿色信托的迅速发展。
(五)创新探索商业模式,助力信托行业深化转型发展
自2017年以来,我国即提出了去通道、降杠杆的监管要求,“资管新规”也特别强调不同机构资管产品的平等地位,监管不得根据金融机构类型设置市场准入障碍,从根本上抑制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的动机。在此背景下,信托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日益增大。信托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信托制度灵活性的优势,但也要审慎把握创新方向,避免走上利用信托制度优势开展简单低端的通道业务、充当监管套利工具的老路。绿色信托的发展,顺应了目前我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传统落后的重污染行业必然会被淘汰,新兴的绿色产业将占据优势地位的趋势,推动了产业机构、能源机构的绿色转型,支撑绿色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实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信托业的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
《2017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行业存续绿色信托项目564个,资金规模1693.19亿元,已有32家信托公司专门设立了绿色信托业务部或团队。通过灵活的信托制度安排,以支持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业务,也不断丰富和拓展绿色信托的业务类型、服务领域及产品内涵。可以看出,绿色信托已成为绿色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并有望成为未来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六)大力开展绿色实践,彰显信托行业的社会责任
信托以“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为内涵,先天性具备责任基因。早于2012年信托业协会便制定了《信托公司社会责任公约》,就信托公司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公益责任和环境责任作了相关规定和指导。在环境责任方面,要求信托公司支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以支持国家环保政策、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绿色金融业务,积极支持低碳项目投融资,引导和鼓励客户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并积极付诸行动;努力开展以支持环保事业为目的的公益信托业务,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维护生态平衡;制定自身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计划。
各家信托公司也一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不仅以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回馈社会,还大力促进公益慈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等。而绿色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涉及民生福祉的重要问题。在此情况下,信托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坚定贯彻绿色理念,通过引导资金投向、创新绿色信托项目、加大绿色信托研究投入、提高自身绿色发展能力以及参与绿色环保公益事业等方面,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