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信托:世界500强雪松接盘 79亿爆雷产品有着落了?
摘要 厂长的话说起中江信托,那可真是信托业内的一朵奇葩,3年前其横空出世时,还曾被誉为信托界的黑马,然而仅仅一年时间,它就痛饮到了过度扩张的恶果。截至到今日,该信托已有35只产品逾期,涉及的总金额更是高达79亿。而令人颇为意外的是,对了这么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广州第一民企――雪松控股却如神兵天降,拍马赶
厂长的话
说起中江信托,那可真是信托业内的一朵奇葩,3年前其横空出世时,还曾被誉为信托界的黑马,然而仅仅一年时间,它就痛饮到了过度扩张的恶果。截至到今日,该信托已有35只产品逾期,涉及的总金额更是高达79亿。而令人颇为意外的是,对了这么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广州第一民企――雪松控股却如神兵天降,拍马赶来――世界500强来接盘,中江信托真能起死回生吗?
尘埃落定,雪松入主中江信托
一家毫无牵扯的民企,无端接盘一家负债累累的问题信托,这种童话里才会出现的白衣骑士,却在极为现实的资本市场里现身了。
据中江信托官网披露,就在前不久的4月21日,雪松控股在历时5个多月的等待后,终于得偿所愿,以71.3%的控股比例正式拿下了这家业内知名的踩雷王――中江信托。
至此,广州金融圈再添一位潜力无限的“虎将”,只是可怜了江西,继江南信托“上交”中航系后,其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张信托牌照也已拱手让人。
而敢于吃下中江信托这样的烫手山芋,雪松控股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土豪,而是一尊十足金的“黄金壕”。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雪松控股的前身为君华集团,这是一家以实业为主的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其发展到今天,已坐拥化工、文化旅游、地产、社区生态、云供应链、金融服务六大板块,还有2家公司希努尔(行情002485,诊股)和齐翔腾达(行情002408,诊股)在A股上市。
和早已奔走深圳的前辈恒大不同,雪松行事向来低调,不太引人注目,直到去年该集团首次荣登世界500强,并成为广州的第一民企后,这座万亿帝国的尊容才逐渐清晰起来。
说起来,雪松的掌门人张劲,也是一位踩着风口,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物。
1989年,在上交所、深交所还在筹划时,张劲就开始借钱买内部股,这成了其创业启动的第一桶金。
1997年,在二级市场吃尽苦头的张劲毅然退出了股票市场。他听从香港导师的建议,回乡创办了君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一举杀入了房地产领域。
2000年,他又因房地产接触到大宗商品行业,当时大宗商品在国内方兴未艾。。。也就是这么一次意外,造就了雪松这个万亿帝国的立身之本。
物换星移,当时间来到2016年时,去年刚完成更名的雪松以48亿的价格收购了旗下的第一家上市公司齐翔腾达。也在那一年,张劲放出了王健林式的豪言――“五年目标三万亿”!此言非虚,在2017年的时候,雪松的营收就已突破了2210亿。虽说这次收购中江,前前后后的耗费不下百亿,但对于一个着眼三万亿的巨头而言,这不过是个隔靴搔痒的“小问题”。
当然了,钱再多也不是随便花的,至少雪松收购中江信托就不是什么一拍大腿的爱心之举。
根据他们家的官方解释,雪松的最大业务板块为大宗商品的供应链,而借道信托的应用场景和产业资源,雪松能够为其扩宽新的盈利空间。
所以目前来看,这是一桩皆大欢喜,三方收益的豪门姻缘,且不论雪松布局信托的真意为何,但至少在中江信托看来,这无疑是一场雪中送炭的及时雨。
79亿涉雷,黑马之死
说起故事的另个主角――中江信托,其本事没那么大,但舆论热度就要火得多。
其实讲起来还有些唏嘘,中江信托由老牌信托公司江西国际信托演变而来,它于81年成立,03年合并组建,12年完成更名。其业务范围包含政信合作、银信合作、企信合作等。在2016年时还曾被媒体奉为业界黑马,其当年的全年营收曾达到36.16亿,在68家信托公司中位列第六。
和前几年吃相难看的金控集团如出一辙,这公司业绩好了,名气大了,其野心也会不可抑制地膨胀起来。
16年后,中江信托明显加速了其业务推进的步伐。17年中江完成增资扩股、首次把分店开到了外地,后来还因为违规交易国盛金控(行情002670,诊股),被证监局批评警告过。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江信托,就已经有了产品逾期的苗头:
而18年伊始,金融环境进一步恶化,其他的省级信托平台亦不能幸免,而此前乐衷跑马圈地的中江更是雷声不断。
从金马系列、金鹤系列、金虎系列、金海马系列再到最近的银象系列,手下“动物”纷纷脱笼造反。。。厂长结合诸多消息来源,做了个简单统计,算上已违约的和有风险的,发现中江信托的问题产品共有50个,涉及的投资者达2400名。而根据接盘侠雪松的说法,其涉及的总金额并非之前坊间流传的50亿,而是79亿!所谓的信托雷王也绝非“浪得虚名”。。。
厂长仔细看了下,这么多的爆雷项目,其主要的大问题有两个。
一个是项目本身的风控问题,还有一个是大环境的因素。
先说前者。有个很有意思的点,厂长发现中江信托非常偏爱那些“十八线”的政信项目:
比如在雪松入主的前几天,还刚刚响了一对不大不小的雷:
这个“金马419”,它发行于2017年3月,期限2年,按资金档其收益分为7%、7.3%、7.6%三类。融资人为隆阳广厦,其实控大股东为保山隆阳国资。资金用途为“让云南保山隆阳区财政局2.5亿的应收债权”,风控上也有隆阳国资做担保。
而这个银象402,发行于2017年2月,2年的期限,也分为7%、7.3%、7.5%三档。其融资人为施甸天源供水。。。巧合的是,这家公司也是由保山国资全资控股。其资金用途为“施甸县廉租房和公租房的项目建设”。
厂长这里要强调一点,这些政信项目看似高大上,可政府兜底并不等于保本,因为政府也会“没钱”啊――尤其这些财务状况本就捉襟见肘的偏远小县城,厂长真不知道这家信托是怎么想的,是支建还是助贫啊?
当然了,除了喜欢“跑地图找小县城”,中江还涉足了上市公司和商铺这样的地产项目,其产品不但越发越多,且基本外包,对融资方的信用还不讲究,反正就是来者不拒。。。更何况中江也确实有些时运不济,刚要大干一场就撞上了时代的南墙。
17年是什么时候?那正是金融去杠杆的关键之年,什么意思?就是之前能批的钱,没了,之前能贷的款,悬了,之前还能还的债,完了。。。
比如上面讲到的云南保山项目,其官方说辞就直指“宏观调控”,具体来讲就是“因国家经济宏观调控调整导致融资渠道受限,建设项目前期垫付资金难以收回”――从政府部门、银行资管,再到国企民企,整个金融体系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大而广的宏观概念,最终都会通过信托、保险这样的产品,传递到融资结构的最底层――投资者的头上去。
前两年的爆雷潮,也正是一个时代落幕的梭影,而中江信托,也不过是时代浪潮里赶得最急,也死得最快的一只虫子。
雪松接盘,投资者真能解套?
在项目逾期和金融环境的双杀之下,中江信托的业绩也随之一落千丈。
根据年报显示,中江信托18年的营收仅为3.5亿元,同比腰斩62.96%;总资产为94.24亿,也已跌落百亿门槛。
对于投资者的兑付期望,中江信托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在这种情况下,雪松的积极入局,自然是给回款无望的投资者带来了希望。
“股东变更是否就不认账了?认账的话认多少?雪松将以何种方式,多长的周期来弥补这个窟窿?”
对于萦绕在投资者心头的诸多疑问,雪松方面也算诚意满满。工商变更刚刚完成,雪松掌门人张劲就亲自出马,以“恳谈会”的形式一并解决。
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张劲提出让投资者进行现场登记,并反复强调“将对中江的问题负责到底,并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而厂长浏览其官网,发现其初步的处理方案也已出炉:
总得来看,分为两步骤。
首先,在今年7月22日之前,中江信托将会把2019年4月22日前的逾期信托的相关利息权利转让给雪松控股,而雪松控股也会按照原合同约定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及付息频率来兑付利息。
其次,在相关利息权利转让后的6个月内,雪松将推动中江信托以转让债权及追讨债务人的方式,来确保投资者的全额本金到位。
对于这一条,据最新消息,雪松方已经和三家资管签订协议,对于收购时产生的折扣问题,雪松也会予以弥补;不但如此,对于中江信托未能兑付完的利息,雪松控股将在公告发布的一周内先行垫付,再补足相关手续。
至于这会不会又一场精心设计的缓兵之计?厂长个人觉得,问题不大。
从资金规模来看,作为世界500强的雪松,资产规模已达万亿,那么几十亿的窟窿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话说回来,怨有头债有主,中江的眼光确实独特,但融资方才是导致产品逾期的罪魁祸首。在此之中,有三方担保的担保方跑不了,有资产抵押的也得拿来变现。另外就是政府项目,由于融资方的特殊性,一般来讲这种产品是不大会造成实质性的损失的,当然时间成本的问题要另说了。
总的来看,中江信托的这次“卖身”相当之成功,甚至还有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味道。在借机搭上了雪松的大船之后,如果其真能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契合好产业+信托的新业务模式,中江的黑马之旅可能还有新的篇章。
不过话说回来,可不是所有的问题企业都能遇到他的白衣骑士,而且白衣骑士自己,也有难处。
前阵子有粉丝向厂长爆料,说是雪松旗下私募的某只债权类产品没有在中基协备案,而是在金交所挂牌的。
销售人员开始介绍说,今年债权产品几乎没有备案,备案的也多为明股实债。不过这位粉丝之后又发现了在中基协备案的债权类产品,想要退款,不想却出现了退款困难的问题。
今年其他类私募备案大幅度减少,很多都转战金交所挂牌。而信托则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做固收产品,雪松拿下中江信托,是不是也有这块的考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