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股通上半年净流入逾600亿 触及牛熊分界
摘要 业内专家认为,上证指数已触及素有“牛熊分界线”之称的半年线,后市值得期待。“随着A股加入MSCI、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以及英国脱欧公投等不确定事件的陆续落地,短期市场风险出清,前期情绪修复的约束性因素得到缓解,市场将迎来情绪加速修复推动下的反弹行情。”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李少君在最新的研报中表示。本周
业内专家认为,上证指数已触及素有“牛熊分界线”之称的半年线,后市值得期待。
“随着A股加入MSCI、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以及英国脱欧公投等不确定事件的陆续落地,短期市场风险出清,前期情绪修复的约束性因素得到缓解,市场将迎来情绪加速修复推动下的反弹行情。”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李少君在最新的研报中表示。
本周伊始,A股市场在经历了5月份的平淡、6月份的动荡后,最终于昨日上演“红色星期一”。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1.90%报2988.14点,深证成指上涨1.45%报10609.86点,创业板指上涨1.70%报2248.71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有着“精准抄底”之称的沪股通也在延续此前的净流入行情。截至当日收盘,沪股通资金净流入12.21亿元,余额117.68亿元,余额占额度百分比为90%,至此,沪股通已连续4个交易日净流入;与此同时,港股通当日资金净流入11.49亿元,余额95.51亿元,余额占额度百分比为91%。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虽然今年以来场内的观望情绪浓厚,但沪股通资金仍呈现持续净流入,“抄底”意愿并未发生改变。数据显示,沪港通1月份资金净流入71.88亿元,2月份资金净流入49.01亿元,3月份资金净流入181.28亿元,4月份资金净流入100.9亿元,5月份资金净流入123.49亿元,6月份资金净流入88.06亿元。截至6月30日,沪股通上半年累计资金净流入达614.62亿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今年A股没能加入MSCI,随后又有英国脱欧的“黑天鹅”事件冲击,致使全球股市为之大幅震荡,但A股市场却顽强地经受住了考验,并走出V型探底回升的走势,在6月27日至29日期间连收3根阳线,市场情绪得到较大改善。目前,上证指数更是触碰到了素有“牛熊分界线”之称的半年线。如果后市能够成功站上半年线,将极大重燃投资者的做多信心。随着养老金分批入市、深港通择机开通等利好因素逐步兑现,预计下半年A股市场将会带来惊喜。
“下半年,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以及债务违约等将成为影响大盘走势的重要因素。”杨德龙分析认为,货币政策不会收紧,而是继续保持中性偏松状态;人民币汇率逐步企稳,大幅贬值可能性不大;日后“债转股”方案出台也将有效化解企业债危机的可能性。整体来看,只要不发生意外事件冲击,下半年的大盘走势有望超出市场预期。
【延伸阅读】
深港通预期显著升温 机构预计深股通额度达3000亿
近期,资本市场对于深港通的预期越发强烈。尽管深港通具体“发车”时间还有待确定,但业内对于深港通的模式、门槛、额度等均有所预计。在香港、深圳和上海市场一体化的大趋势下,A股市场的国际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
据经济参考报7月4日报道,深港通箭在弦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6月30日出席建党95周年大会后表示,深港通还有些技术问题,没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只能讲今年一定会通。
尽管如此,业内对于深港通的预期正在显著升温。公开资料显示,6月21日,港交所宣布,为便利联交所对“中华通”系统的进一步提升,及回应参与者对深港通中,北向结算所需要的接口规范之查询,联交所已发布所需资料册,市场参与者可于6月27日起进行端对端测试;最终的运作模式仍待监管机构批核。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时启动深港通,在3月底,李克强总理在亚洲博鳌论坛上则表示,今年要择机推出深港通。4月下旬,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政府正积极筹备深港通准备工作,以便在商讨完成后尽快推行。6月28日,梁振英再度表示,沪港通运作一年多以来成效良好,希望深港通今年内开通,以进一步促进市场发展。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沪港通南向交易近期出现了大规模的资金加速净流入。目前港股通的总余额以日均15亿-20亿净买入量来估算,四十个交易日左右就会耗尽余额。相当于两个月后,港股通将出现“能沽不能买”现象。不排除近期沪港通扩容甚至推出深港通接棒的可能性。
业内有意见认为,深交所在2015年对深圳成指进行扩容,新的指数样本股数量从40只扩大到500只,扩容后市值覆盖在60%左右。参考上交所的选择范围,同时考虑到上市股票的流动性、市值规模等,深港通中深交所标的很可能是新扩容的深圳成指成分股加上浙江世宝、山东墨龙、海信科龙、新华制药、东北电气等五家在深交所上市的A+H股(根据变动需要剔除ST股)。申万宏源则认为,未来开放标的可能为“深成指+AH股+恒生小型股”,港股通标的有争议。与沪股通相比,“深港通”A股标的以民营企业为主,集中在计算机、房地产、医药行业,且成交额和换手率相对“沪股通”较高,市值较小;港股通开放标的如果是恒生中小型股板块的话,主要分布在金融、地产业,而恒生小型指数成分股中消费品制造业总市值突出,不排除同时开放恒生大型和中型板块的可能性。
在额度方面,中金公司认为,深港通的初始额度或与沪港通类似,其中深股通的额度为3000亿元,但港股通的额度则有望进一步上调至5000亿元。至于交易门槛,深港通的北向交易依然没有限制,而南向交易门槛存在降低的可能性,即从目前沪港通的50万元下调至10万元。
资料显示,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后,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资金流向以北向为主。进入2015年下半年后,受到A股市场异常波动、人民币贬值等因素的影响,资金流向开始以南向为主。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沪股通可用余额为1653亿元,港股通可用余额则仅为579亿元。沪港通开通以来的393个交易日中,沪股通累计买入成交10480亿元,累计卖出成交9381亿元,资金净流入为1099亿元;港股通累计买入成交5464亿元,累计卖出成交3443亿元,资金净流入为2021亿元,整体来看,呈现“北冷南热”的格局。
业内人士认为,深港通开通后,资金南下热情可能更高。类比沪港通经验,结合目前人民币贬值现状,为避免汇率风险,海外投资者投资A股动力不强,深港通开通以后为A股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内地投资者为规避汇率风险,资金借道深港通南下的热情可能相对更高。长江证券的研究则显示,参照沪港通,分别按照5%和7%的日度平均使用率来进行估算,下半年A股和港股能够引进的增量资金分别为570亿元和650亿元,对两地市场来说,深港通能够引入的增量资金有限。
香港市场和A股市场有着显著的区别。港交所的数据显示,港股市场整体机构投资者成交占比高达50.66%,远高于个人投资者的水平。港股投资者中有39.28%来自海外,其中来自英国和美国的投资者又占到了其中的49.10%。相比之下,A股市场则仍然是一个散户主导的市场,截至2016年3月,在A股所有个人投资者中,25.94%的投资者持有股票流通市值不足1万元人民币。长江证券认为,基于投资者结构的差异,深港通开通之后,流入资金的投资者风格将更多地类似于QFII,集中在大市值、低估值、高盈利和高股息的个股上。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大霄(专栏) 则表示,深港通开通以后,一方面,从投资理念来看两地市场都有互相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从流动性来看,两地资金流动都会加剧,使得香港、深圳和上海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大市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强化三地整体上的融资能力。在他看来,短期资金的“北向”或者“南向”流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通起来”。
尽管A股市场三度落选MSCI指数,但种种迹象显示,从深港通到研究之中的沪伦通,A股市场的国际化正在显著加速。
稍早之前,证监会宣布,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从事境内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业务。证监会表示,此举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境外基金管理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加深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华泰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 罗毅(专栏) 认为,虽然MSCI第三次冲关失利,此次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基金的业务获批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透明度,使得国内资本市场向国际市场靠拢,增加海外市场对A股的认知,提升未来A股融入国际市场的概率。
另一方面,沪伦通也正在推进之中。在此前的2016陆家嘴论坛上,英国财政大臣特别代表阿什顿勋爵在致辞中表示,目前伦敦证交所和上海证交所正积极开展“沪伦通”合作事项。上交所副总经理阙波同样发言指出,全球交易所在金融危机之后做了很多创新,各大交易所也有很多合作,比如沪伦通是订单驱动模式。
花旗银行研究部董事、首席中国策略师孙贤兵认为,A股在全球投资者的视野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领先的大机构已经在逐步加码中国A股的投资。MSCI推迟并不影响全球投资者对A股的边际重视度提升,并不影响中国A股慢慢走向国际化的一个进程,A股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中国政府的努力也显而易见。(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