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强者恒强” “私奔公”现象渐显
摘要 最近一年,私募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开始了真正的行业大洗牌——大型私募多元化发展,迅速扩大规模,而小私募家底薄,日子更加艰难,行业呈现“强者恒强”局面。与此同时,受市场环境变动加剧的影响,私募基金发展出现新趋势,“私奔公”逐渐成为私募基金的选择之一。百亿私募增至112家今年以来,随着市场震荡,私
最近一年,私募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开始了真正的行业大洗牌——大型私募多元化发展,迅速扩大规模,而小私募家底薄,日子更加艰难,行业呈现“强者恒强”局面。与此同时,受市场环境变动加剧的影响,私募基金发展出现新趋势,“私奔公”逐渐成为私募基金的选择之一。
百亿私募增至112家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震荡,私募产品发行寒意渐浓,新增数量一再下探。不过,随着5月市场反弹,私募出现了难得的“大跃进”,不仅百亿私募数量猛增,后续部队也不断涌入,5月完成登记备案的私募大幅增长。
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的私募为112家,较4月增加了11家,为去年以来单月增长之最;管理规模在20亿元到50亿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348家,较4月增长15家;管理规模在50亿元到100亿元的达127家,较4月增长2家。和聚投资、淡水泉投资、博道投资、高毅资产、理成资产、巨杉投资等知名私募5月均成立了数只产品。
数据还显示,5月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982家,比4月增加102家;已备案私募基金30260只,环比增加1726只;认缴规模6.45万亿元,实缴规模5.30万亿元。而在今年3月,新增私募管理人备案一度全面遇冷,仅有1家私募管理人备案成功。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各方对新规逐渐适应,后续私募备案工作有望加速。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私募行业洗牌局面正在加剧,“二八分化”愈加明显,在“股灾”后业绩不错的大型私募受到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追捧。据统计,截至5月末,拥有20只以上产品的私募占比仅为3.3%,而产品数量不超过3只的私募占比则达76%。从排行榜单来看,产品数量排名靠前的私募机构多数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四大私募重镇。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强者恒强”的趋势可能更加明显。
私募积极申请公募牌照
随着规模的增加,私募在业务模式上的布局也越来越多元化,“私奔公”成为业内一大现象。5月末,知名私募上海博道投资向证监会递交设立公募基金的申请;专注大宗交易的浙江思考投资近期也发布公告称,拟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此前,重阳投资、鹏扬投资等多家私募已递交了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请。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规模较大、机制成熟的私募机构来说,创设公募公司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卡位,私募抢夺公募牌照渐成趋势。而在格上理财研究员徐丽看来,私募基金争相进入公募业,无非是出于三方面的考量——产品线扩充、加强品牌效应和提升公司人才使用效率。
证监会网站公示信息显示,截至6月3日,有31家拟设立公募基金正在静候待批。其中,有大私募背景的除了前述的博道基金、重阳基金,还有凯石基金(上海凯石益正投资董事长陈继武发起设立)、鹏扬基金(两大发起股东分别为上海华石投资有限公司和自然人杨爱斌)、瑞泉基金(九鼎投资是股东之一)、恒越基金(惟一股东李曙军为上海恒越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挚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泓嘉基金、国鑫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国融基金、中晟基金等。
值得关注的是,私募基金申请公募牌照,符合当前的政策导向。根据证监会相关负责人的表态,对一些有能力、规模较大的私募机构,证监会正在鼓励其申请设立公募基金。例如,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近日透露,证监会正在积极推进7项措施,对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牌照,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思考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符合申请条件、政策上也鼓励,因而正着手准备申请公募牌照。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除九鼎投资设立的九泰基金、中科招商设立的中科沃土基金外,鲜有私募机构成功设立公募基金公司,投资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更无设立公募公司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