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一周年 500万亿银行理财和信托如何改头换面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2019-05-06 13:32:15

摘要
来源:中国基金报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房佩燕过去,银行理财和信托,几乎成为刚性兑付的代名词,但去年4月底实施的资管新规彻底打破了中国资管市场存续多年的刚性兑付惯例,而合计超过50万亿的银行理财和信托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基金君和您一起来看一看资管新规一周年30万亿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四大变化距离资管新规发布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房佩燕

  过去,银行理财和信托,几乎成为刚性兑付的代名词,但去年4月底实施的资管新规彻底打破了中国资管市场存续多年的刚性兑付惯例,而合计超过50万亿的银行理财和信托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基金君和您一起来看一看

  资管新规一周年

  30万亿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四大变化

  距离资管新规发布已满一周年,我国资产管理行业重塑呈加速态势。作为占据大资管行业四分之一规模的主力军,银行理财市场过去一年中经历深刻转变,体现在新品发行、风险管理、经营模式等多个方面。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净值型产品发行量持续增加。另外,随着净值化转型的推进,商业银行在估值系统、营销体系、产品设计及客户梳理等多方面推出新举措。为应对监管要求,银行同业业务大幅下降。

  业务转型的同时,一年中7家银行已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多家银行快马加鞭地组建资管投研团队,打造资产管理专业能力。

  净值型产品发行量攀升

  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管理,是新规对银行资管产品的要求。过去一年,各家银行积极响应号召,持续加大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力度。

  自去年4月底资管新规落地后,净值型产品发行量增长显著。据融360大数据统计,去年5月即资管新规落地后的次月,各类银行新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共155款,环比接近翻倍。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为521款,较去年4月的83款增加527.7%。另据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市场上共有141家银行发行了净值型产品,同比增加88家。

  上市银行披露的2018年年报数据也显示,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提升。例如,浦发银行的净值型理财规模突破4000亿元,占比提升至48.68%;中信银行个人净值型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占比较2017年年末提升25.98%。

  净值型产品发行量增加的同时,净值型产品体系也进一步完善。一家大型股份行资管部人士介绍,“打破刚兑后,客户更关心底层资产。银行需要根据投资范围、风险收益等对净值型产品加以细致划分,以匹配不同客户需求。新规落地后,我行构建了包括现金管理类、债券类、项目增强、偏股类及另类投资在内的净值型产品体系。”

  他表示,除产品类型外,银行对净值型产品收益计算方式也有所创新。一方面,在零售端针对不同产品采取差异化收费模式,如固收类产品费率较权益类产品适当降低;另一方面,一些净值型产品收取浮动管理费,即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一部分归客户所有,另一部分作为投资管理人的浮动管理费。

  风险管理压力增加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银行理财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的过程中,资产管理部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也在发生深刻改变。

  “过去理财产品基本不需要考虑估值问题,新规要求净值生成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风险暴露明显抬升,要求机构每天盯市。同时,按照新规要求,不得开展或参与资金池业务,短期可能降低资金利用效率,需要关注有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鲁政委说。

  一家上市城商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表示,面对这些挑战,银行在过去一年采取了多项举措。其一,加快内部系统建设。多家银行对现有IT系统进行改造,以支撑资产估值、净值计算、份额登记等事务。其二,升级营销体系。过去出售理财产品相对简单,但现在涉及资产配置、收益波动、风险匹配等多个方面。去年下半年以来,理财经理培训、客户投教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的重点工作。其三,开展更全面的客户梳理。“以前银行每年会对既有客户开展测评,衡量其合格投资者身份。现在不少银行会根据客户年龄、资产、投资年限、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梳理和筛选,然后实行定向营销。”

  上述大型股份行资管部人士也称,“为避免将产品卖给不合适的投资者,新规之后我们每次发行新品,都会在说明书上做出详细的风险揭示。去年下半年起,总行资管部陆续带动各个分行给所有理财经理做培训,并配合宣传折页、公众号等强调新的产品体系。”另外,该行还借鉴了公募基金的一些风控操作方法,如建立信评体系,培养信评研究员,形成评审会在内的专门机制,严控风险。

  理财产品结构分化

  鲁政委告诉记者,过去一年银行业感受较为强烈的变化还有同业理财的萎缩。据中国银行业官网显示,在银行理财规模总体平稳背景下,同业理财延续前期收缩态势,规模和占比继续双降,全市场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1.22万亿元,同比下降2.04万亿元,降幅超六成。与此同时,个人类理财规模快速增加。

  据普益标准数据,同业理财压降幅度在今年一季度持续,环比直降近四成。自2017年高点以来,同业理财规模已经超过25个月下滑。

  一家大型国有行资管部副总经理介绍,同业业务的削弱使得银行理财业务收入普遍下滑。在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措施集中落地的2018年,多家银行主动压缩同业资产规模,同业专营非标投资规模大幅减少。

  招商银行分析认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将有序压降不合规产品规模,停止不合规资产投放,同时,客户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也需要一定时间培育,这将在短期内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和收入增长带来很大的挑战。

  过去一年,个人类理财主要发力方向是类债基及类货基产品。随着市场利率下行,作为现金管理类的银行类货基产品相对吸引力上升,规模激增,个别产品甚至已达到2000亿。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类货币理财并未大规模配置短久期利率债和现金存款,而是大幅增持长久期的信用债。”上述大型国有行资管部副总经理表示,这实际上是从此前的非标错配过渡到标债错配,即用长久期的信用债对接不能期限错配的非标业务。

  理财子公司陆续获“准生证”

  资管新规落地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管子公司提上重要日程。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银行宣布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7家已获批筹建。

  谈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筹备情况,上述股份行资管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该公司主要在三方面加以准备,首先,受业务范围变化和独立运作的影响,人员缺口较大。银行招兵买马扩充投研实力,目前该行资产管理部约有100人,仍在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的方式加强人员储备。其次,确定理财子公司组织架构,包括部门职能、业务流程以及薪酬服务体系等。第三,品宣、口号等企业文化建设也在同步推进。

  一家大型国有行广州分行资管科科长称,其所在银行已成立理财子公司筹备小组,由副行长以上级别的领导牵头,资管部总经理推动落实具体事宜。他说:“过去一年,银行致力于自身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投资组合管理队伍的组建,逐步提高投研、风控、运营的专业化水准。为填补权益投研和渠道管理等银行不太擅长领域的人才缺口,多家银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公募、券商等非银机构人才成为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资源,不过,囿于行业薪酬限制,很难‘挖’到总监级别以上的成熟人才。”

  在鲁政委看来,资管新规实施及理财子公司筹建中,银行理财内部的薪酬和激励机制十分关键。“银行资管需要更灵活的竞争机制,才能培养出行业领军者。”他表示,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等有效招揽和留存优秀人才,增强公司实力并提供更长期的服务。

  去通道破刚兑

  信托业近十年首现利润负增长

  资管新规落地已经一周年,去通道、破刚兑、去资金池使得通道业务和非标业务受到较大冲击,资产规模大幅缩水。数据显示,2018年,信托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出现负增长,为近十年首次出现的情况,超过六成信托公司盈利下滑。

  与此同时,信托业务发展更加规范,信托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得以提升,将促进信托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信托业近十年首现负增长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信托公司通道业务和非标业务承压,导致行业资产规模缩水。

  华南某大型信托负责人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资管新规要求去通道、破刚兑、去资金池,对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和主动管理业务冲击较大,信托公司积极转型创新压力大增。在通道业务方面,规模出现大幅压缩;证券业务方面,统一杠杆率使得原有的杠杆红利消失,竞争更为激烈;在主动管理业务方面,明股实债、地产项目非432融资完全禁止,项目来源减少,并且与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资金端银行理财配置非标需求大大减少,直销和代销成为主要资金来源,受200人限制,大额项目募集难度加大。

  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年来的变化,一是去通道,二是非标市场的承压。

  “以前信托行业绝大部分规模来源于通道业务,这一块规模的萎缩会带来信托公司业绩的下滑。房地产平台是信托公司最主要的业务之一,这两年由于市场对房地产融资的限制,地方融资平台频频出现违约,同时负债端受到多重限制,包括银行理财资金无法投放这块业务,房地产平台的产品也出现下滑。”他说。

  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18年底,信托资产规模较2017年末下滑13.5%至22.7亿元,这是自2010年季度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出现信托资产规模的连续下滑。其中,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占比由2010年的75%逐年递减至2018年底的43%。

  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有所下降。超过六成信托公司在2018年盈利下滑,整体净利润同比下滑6.2%,为近十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不过,对于此前以主动管理为主的信托公司而言,影响则不大。一家小型信托总经理助理告诉记者,通道业务、套利等在2017年地方银监会已经要求清理了,而且,公司主要业务是主动管理、房地产基金的业务,因而过去一年影响较小。

  第一梯队业绩稳定

   信托行业规模下滑与资管新规中提出的“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减少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不无关系。事实上,资产管理规模压缩的绝大部分是监管套利、隐匿风险的通道业务,而主动管理类业务在整体结构中呈现上升势头。

  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在短期内受新规冲击,但从长期看,有助于信托公司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提升信托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促进行业长期稳健发展。具体而言,2018年平安信托加强风险管理策略引导、持续优化升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智能风险管理云平台建设、强化资产监控与投后管理等措施。

  有些信托公司则从源头切断风险。上述北京大型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量规避一些纯信用的投放,目前信托公司的两大核心还是城投和地产,很少做纯信用,基本都会要抵押资产来锁住风险敞口。

  上述小型信托总经理助理也告诉记者,去年的业绩一般,原因是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出现风险,出于审慎的角度,已经计提风险,因此利润缩水。他表示,未来只专注房地产业务,“去年的不良出现在股票质押、工商企业贷款、融资等,但房地产业务一个风险都没有”。

  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托业绩前十整体较为稳定。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及重庆信托占据净利润榜单前三,分别为34.2亿元、31.7亿元和30.6亿元。具体来看,中信信托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5.9亿元;平安信托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8亿元;重庆信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2亿元,投资业务收益则高达18.4亿元。

  重视主动管理业务和销售团队建设

  信托业转型提速

  随着资管新规相关细则逐步落实,监管套利空间缩小,信托公司原有的商业模式面临挑战,进入了新一轮转型期。不少信托公司表示,未来更聚焦于两点,一是主动管理业务,二是加大发展自身的直销能力。

  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主要布局两方面:一是标准化市场,“我们认为,未来信托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会来源于标准化市场,因此一定要把这块做大做强”;二是自主发行,公司正在建财富中心、销售团队,提高自主发行的能力。

  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安信托将未来几年的核心业务聚焦在金融服务、基建投资、私募股权、投行服务,努力提升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具体来看,未来将更聚焦B端客户、提升专业化投资能力,并强化主动管理能力。

  他分析,从内部合作角度看,随着集团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加快布局和不断延展,高净值客户对专业化、多品类、跨市场的产品存在巨大的需求,平安信托作为集团的产品中心,有能力为各个渠道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将是未来两年最大的业务机会;从外部业务机会看,平安信托在私募股权业务、基建投资业务、投行服务业务等面临较大机会。

  华南某大型信托负责人表示,公司的应对措施有四个:一是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包括非标领域的项目获取能力、股票债券标准化领域的投资能力以及股权投资能力;二是提升产品销售和财富管理能力,包括直销渠道建设和代销网络的扩张巩固;三是探索信托本源业务,如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四是探索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

  也有小信托表示只做小而美。某小型信托总经理助理告诉记者,该公司专注于做中小项目、大的交易对手。“我们的优势是募集能力,不靠代销,我们一年就能募资200亿,可能对于大的机构来讲微不足道,但作为注册资本只有10亿的小型信托,股东业绩的压力没有那么大,要求报酬的压力也没那么大,做自己专注的业务即可。”

  业内人士认为,在转型过程中,信托业将回归本源。

  华南某大型信托负责人认为,中长期来看,回归信托本源,培养核心能力,包括投资、资金募集和投行能力是大势所趋。在他看来,信托行业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信托在非标领域、在服务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领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强调,核心能力的建设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信托行业面临一个调整期。

  上述北京大型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信托公司有自身的优势,打通了实业领域和资本领域,相信在这轮调整过后,必然会有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唐婧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