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缩量大跌磨底:私募辉煌过去时

来源:华夏时报(北京) 2016-04-23 00:50:55

摘要
(原标题:增量资金匮乏私募辉煌过去时A股缩量大跌磨底)热钱冲进了商品市场,却没有冲进股市。进入4月以来,经历了一轮弱反弹的上证综指在3000点附近横盘已久,面对继续上攻却始终差一口气,而“4·20”大跌则让本已焦灼的市场行情雪上加霜。截至目前,年报、季报披露都渐近尾声,对于高送转题材的炒作也趋于降温

(原标题:增量资金匮乏 私募辉煌过去时 A股缩量大跌磨底)

A股缩量大跌磨底:私募辉煌过去时

热钱冲进了商品市场,却没有冲进股市。

进入4月以来,经历了一轮弱反弹的上证综指在3000点附近横盘已久,面对继续上攻却始终差一口气,而“4·20”大跌则让本已焦灼的市场行情雪上加霜。

截至目前,年报、季报披露都渐近尾声,对于高送转题材的炒作也趋于降温。尽管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可与此相对应的是史上最高的信贷额与社会融资总量。

持续萎缩的交易量,让市场对于3500 点上方日均万亿的沉重被套压力变得愈发不堪,负能量的积蓄最终导致股指的倾泻。时隔一个月,上证综指再次迈进“二”时代。

与往次不同的是,本次大跌是大盘股与小盘股的双杀。截至4月21日,沪指、深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日K线图分别收出3个月、9个月、9个月、2个月来首次“5连阴”。

连续阴跌背后是增量资金的匮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最为活跃的私募资金也没有体现出更多的“救场意愿”。而这与今年以来围绕私募基金的重新备案和立法规范不无关系。深圳有私募基金总监甚至调侃:“这周的市场为什么大跌,成交量一直在缩小?因为私募大佬们都在复习准备周六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呢!”

缩量缩出的大跌

说本轮下探是缩量缩出的大跌并不为过。

去年5月以来,市场交易量持续下探。即使是今年第一季度展开的微弱反弹,与2015年下半年相比,也呈现出量价齐缩的态势。

缩量对应的是3500点之上的“史上最大被套压力盘”,疯狂的解套冲动让每次冲高都成了昙花一现。

4月20日,上证综指盘中大幅跳水,收盘重挫 2.31%,失守 3000 点关口。创业板指跌幅更大,收盘直接暴跌5.6%。与此同时,两融的融券余额也创下3月7日以来最大降幅,降低约130亿元,意味着风险偏好资金的大幅撤离。

21日,指数依然反抽无力,尾盘急速跳水,中小板与创业板再次遭遇资金大出逃,前期题材股甚至面临砸盘式下跌,导致创业板在最后一小时跌幅近2%。因为缺乏像样的反弹,21日的成交金额相比前一日也大跌三成,量的低迷更印证了当前的弱市特征。

22日,情况仍无好转,两市早盘大幅低开后,量能急剧萎缩,上证综指开盘一小时成交额仅有500亿元。虽然最终在收盘时终于以微涨结束了五连阴,收于2959点,但却掩盖不了低迷的人气——两市成交量严重萎缩,合计仅有4223亿元。

根据华鑫证券研究员万蓉的预期,未来一段时间里这种交易量水平的收敛仍将持续。她给出的逻辑是:面对庞大的抛售压力,既然不能放量置换,就只能反向缩量,只有缩到缩无可缩的行情才能爆发出新的攻击能量。

在她看来,市场之所以没有成交量,与投资者去年股灾以来形成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精神状态有关,而当前过高的估值水平对场外资金也没有吸引力。

“如果市场交易量水平得不到显著增加,主题性行情也难有持续性。”万蓉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的大跌中相对抗跌的创业板,这次呈现出资金加速出逃的趋势。数据显示,创业板本次的“五连阴”过程中,每天都有数十亿资金出逃,其中出逃的机构资金占比超过九成。4·20大跌当日,创业板指资金净流出达到66亿。

没有增量资金流入,新基金的募资也日渐疲弱,私募由于净值问题加仓难度大,存量资金难以盘活,市场只能依靠存量资金博弈。但好处是,至少这也令继续暴跌的可能性减小。

“因为存量资金博弈,市场很难出现单边的趋势性行情。”中信证券研究员秦培景表示。

私募入市意愿打折

在4·20大跌当日更新净值的3005只基金中,仅52只基金净值上涨,且大部分为债券基金,偏股型基金几乎全军覆没。

而近日一项针对公募基金的调查显示,对于未来一个月A股市场走势,30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整体转向谨慎,超过半数的投资总监表示看平上证指数走势,而前一个月,还有半数基金总监表示看涨。

除了公募基金,一向喜欢在暴涨暴跌中搅动风云的私募基金这次也没有什么动静。

一位著名的私募基金经理最近在其微博上写道:想要人进场抬轿子,要么有趋势,要么有价值。现在这两个都没有,你说怎么搞?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券商注意到,今年市场的量一直上不来与私募的“不作为”有很大关系。而这除了对市场的不看好之外,还与私募当下的状态有关。虽然“市场地量皆因私募大佬忙着复习无心看盘”只是一个段子,却也折射出2016年私募的整体处境—— 徐翔 事件后,随着监管趋严,私募的业务范围、投资行为、销售行为等已被严格规范,这意味着私募对市场行情“翻江倒海”般的影响力将受到约束。

根据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的说法,自2月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以来,90%的机构不符合登记备案的相关要求,通过率只有10%左右。

4月15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又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涉及私募基金募集环节的募集主体、募集程序、账户监督、信息披露、合格投资者确认、风险揭示、冷静期、回访确认、募集机构和人员法律责任等方面。该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私募监管办法。

与此同时,随着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第五批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被公示失联(异常)的私募机构已增至38家。其中前“私募一哥”徐翔旗下的上海泽熙投资赫然在列,名单中还包括此前被曝陷入“兑付危机”的深圳金赛银。

“日渐趋严的监管在完善市场基础性制度的同时,也将构建市场新的生态环境。当肆意翻动市场的资金被约束后,市场需要依靠自身力量翻盘,而这对市场机制与投资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华南的私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