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投资再扩围 6000亿资金候场
摘要 【险资投资范围再扩大6000亿元增量资金候场】《证券日报》记者获悉,3月9日,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拓宽了险资的投资范围,提出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还可以投资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
【险资投资范围再扩大 6000亿元增量资金候场】《证券日报》记者获悉,3月9日,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拓宽了险资的投资范围,提出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还可以投资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证券日报)
险资投资范围再扩大 6000亿元增量资金候场
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3月9日,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拓宽了险资的投资范围,提出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还可以投资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
由于保险大类资产配置的相对长期性,存量资产的大幅度变化基本不大可能,更多来自于新业务增量和原有大类资产到期后的重新配置需求,对此,分析人士预计,2016年可配置的保险资金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按照当前10%-15%的配置水平,理论上将有4500亿元-6000亿元的增量资金进入股市。
华融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赵莎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资金此次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宽,有利于险资更加直接深入到优质的企业中,投资更加靠向前端,投资成本和风险相对较低,同时,投资收益更高。此外,由于保险资金具备安全、资金量大以及期限长的特性,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部分产业正好缺乏资金,险资比银行贷款更加直接,允许险资投资设立基础设施、养老等领域有助于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保监会加快了推进险资运用市场化的步伐,《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时隔六年迎来了第二次修订,有利于监管体系的进一步规范。拓宽险资投资范围,有利于提高险资的承保能力,提高险资的偿付能力,助力险资投资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进而增加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而保险公司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北京工商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征求意见稿》还增加了险资对于重大股权投资的规定。如险资对于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实施控制、对与保险业务相关的企业实施控制且投资金额较大、对拟投资企业未实施控制,但投资金额或比例达到相关标准,以及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时,险企需要报请保监会进行核准。
【新政亮点】
保险资金高调进入PE投资市场 万亿体量引发地震
二级市场表现不尽如意,保险资金正携万亿体量资金冲向股权投资领域,而目前投向PE领域的险资规模已达千亿。
险资投PE意愿浓厚
继券商直投涉足股权投资引起PE界震动后,一个更大量级的机构投资者已经来了。
券商中国记者获得的一份保险投资专项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保险资金共参与了32起PE投资事件,投资金额高达1514.79亿元,总共涉及17家保险机构,其中投资总额最大的是中国平安,投资金额占到2015年险资PE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
目前险资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规模并无公开数据,上述数据的发布方上海容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保险资金投资PE事件进行了持续跟踪。除了得出以上数据,容天金融还发现,保险公司正在通过几种渠道加码股权投资。
“保险资金必将成为股权投资市场重要力量。”容天金融旗下的保险投资网总经理方少华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方少华表示,私募股权基金具有5-7年的投资周期,流动性相对较低,这与保险资金的匹配度非常高,保险资金是仅次于养老基金的最适合投资于私募股权的机构投资者。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中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具有较稳定的回报率,是投资组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资本市场的不尽如人意,也让不少保险机构密切关注私募股权投资。在券商中国2月中旬发布的中国保险CIO调查显示,股权投资是2016年保险公司重点关注以及愿意增加投资意愿的三大领域之一。
4种模式参与PE
2014年保险资金参与PE的公开案例还屈指可数,2015年的险资PE投资事件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
上海容天金融的调研显示,目前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主要模式有四种:即股权收购、间接投资、险资设立PE,以及其他类型。当前我国险资投资PE以间接投资为主,其次为直接的股权投资和险资自己设立PE机构或PE基金等方式进行投资。
2015年,险资间接参与PE投资的事件有6起,投资规模1214.11亿元,占到2015年险资PE投资总额的80.35%。
间接参与的特点方面,从投资标的来看,险资更偏爱与政府机构有关的基金产品,例如中国平安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组建了国内首只安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就合作机构来讲,险资更偏爱与国内外一流的PE机构合作,如同创伟业;在投资时点上,去年6月份股灾之后,险资出手的次数有所下降。
2015年险资通过收购股权方式进行投资的事件共有19起,远远多于间接投资的方式,但投资总额仅为262.17亿元。
以股权收购方式进行投资的险企大多成为了投资标的的控股股东,最高控股比例达到93.44%。股权收购标的主要集中为金融机构、医疗健康行业企业、大型外资公司,如蚂蚁金服和Uber等案例。
目前为止,险资设立PE的案例并不多,但是险资在PE领域的投资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2015年险资设立PE事件共4起,涉及金额38.51亿元。从设立标的来看,1起为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剩下的3起均为关于金融投资机构。
其他方式是指保险公司与其他机构相结合,创造新的合作机制来完成。2015年总共发生3起合作事件,集中在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领域。
万亿体量引发地震
相比券商直投,保险可谓是一个“巨型”机构投资者。
2015年,保险业总资产12.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66%。按照保监会规定权益类资产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30%,理论上保险资金可用于股票和股权投资的规模为3.71万亿。
对比同期券商直投公司,注册资本434亿元再加上管理资金,总规模在千亿左右。保险股权投资可运用资金是券商的数十倍。
“当年券商直投进入PE界的时候已经引起了行业震荡,其实保险资金的进入才是真正的地震。”一位券商系PE公司人士表示。
根据保险投资“稳健、安全”的原则,以及相关监管要求,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主要在大健康、大消费、大金融等领域。
一位PE界人士表示,过去保险机构投资PE,往往要求兜底、每年有稳定现金流,这令PE机构难以接受,成为阻碍险资和PE合作的重要原因。
不过,现在保险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正在提升。一位保险公司股权投资部门人士表示,由于投资PE在整体资产配置中的比例不大,保险公司的PE投资更多地参照市场标准,不再一定要求项目具有定稳现金流,公司内部会对每一笔投资的偿付能力影响进行测算。(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