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新三板挂牌私募去年遇滑铁卢 一季度业绩回暖(表)
摘要 八成新三板挂牌私募去年遭遇滑铁卢一季度业绩明显回暖经过监管“洗礼”,新三板挂牌私募仅剩20家。根据信披要求,这20家私募机构近期披露了2018年年报,2019年一季报也陆续出炉。《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这20家机构的财务数据发现:80%的挂牌私募去年业绩下滑,甚至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告负。在募资难
八成新三板挂牌私募去年遭遇滑铁卢 一季度业绩明显回暖
经过监管“洗礼”,新三板挂牌私募仅剩20家。根据信披要求,这20家私募机构近期披露了2018年年报,2019年一季报也陆续出炉。
《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这20家机构的财务数据发现:80%的挂牌私募去年业绩下滑,甚至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告负。在募资难、退出难困境下,挂牌私募投资业务低迷,管理收益和投资收益指标表现不佳。
截至5月14日,12家挂牌私募机构已经披露了一季度财报。记者发现,受益于二级市场股票市场回暖,不少私募机构投资业务好转。但是募资困境尚在,为实现自我供血,不少机构加速减持退出动作。
新三板私募业绩比拼
记者整理分析20家机构的财报数据发现,2018年新三板挂牌私募业绩整体下滑,但也有逆势增长的机构,行业分化明显。从业务收入构成来看,受去年低迷的市场环境影响,挂牌私募的投资业务收入下降明显。
营业收入超亿元的9家机构:
受减持新规、资管新规、IPO审核收窄、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影响,2018年VC/PE日子不好过,“募投管退”纷纷受限。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16家挂牌私募机构营收或净利润跌幅明显,甚至出现二者双双告负的现象,如天图投资。不过,也有机构营收和净利润均逆势上涨,如信中利、博信资产、清源投资、中城投资。
营收、净利润均逆势上涨的4家机构:
以信中利为例,其2018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7.22亿元、3.3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72%和11%。不过,随着挂牌机构私募业务的剥离,营收和净利润并不能完全代表投资业绩。《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信中利一半以上收入来源于游戏业务,而公司基金管理业务收入占比不到一成,贡献收入约2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被视为“PE巨头”的九鼎投资去年也掣肘于募资难等困境,新增管理规模大幅减少,去年管理费收入同比减少三成。虽然去年投资收益同比增长83.07%,但这主要是受益于其加速投资退出行为。其母公司九鼎集团发展成金融控股公司,自2014年挂牌新三板以来,2018年出现首亏,净利润为-1.97亿元,同比减少117.11%。
硅谷天堂去年也陷入亏损,营收同比减少逾四成,净利润同比减少205%至-3.74亿元。公司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受整体市场环境影响,项目退出收益减少。从收入构成来看,主要收入来源投资管理业务和投资收益两块下降明显,跌幅分别为6.68%、61.93%。此外,硅谷天堂“踩雷”中弘股份和康美药业,令资产减值损失逾4亿元,因此净利润告负。
净利润为负数的7家机构:
还有更惨的,天图投资、思考投资的2018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告负。年报显示,口碑不错的VC机构天图投资年度营收为-7.58亿元,同比减少168.72%;净利润为-13.58亿元,同比减少263.22%。对于业绩如此惨淡的原因,天图投资认为主要是去年二级市场“萎靡”,股票市值大幅缩水。
一季度回暖但困境尚在
2018年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收入缩水的背后是募资难困境。资管新规落地已满一周年,回首这一年,银行理财资金入场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受限,大部分VC/PE陷入“钱荒”危机,募资难困境引起“哀嚎不断”。
截至5月14日,有12家新三板挂牌私募机构披露一季度财报,分别是九鼎集团、思考投资、久银控股、同伟创业、方富资本、浙商创投、中城投资、金茂投资、联创投资、架桥资本、博信资产、菁英时代。记者统计发现,一季度过半数的私募机构业绩有所回暖,主要是得益于股票市场的好转,募资端困境依然存在。为实现自我供血,私募机构减持退出潮正在加速。
一季度,部分私募机构迎来“春天”。去年盈利大幅下滑的PE公司菁英时代、久银控股、架桥资本等,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翻倍增长。其中,菁英时代解释称:一是因为公司以前年度项目在今年一季度清算,公司从清算信托产品中获取较多的投资顾问费收入;二是2019年资本市场回暖,公司以自有资金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幅上升。同样地,久银控股、九鼎投资、思考投资等纷纷表示,受益于二级市场回暖。
有的私募机构仍处于人民币基金募资“寒冬”中。例如方富资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2.57%,其解释称主要是管理费收入减少所致;浙商创投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均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在管基金进入延长期,不再收取管理费,另一方面新增基金的部分管理费收入尚未达到收入确认条件,导致营收同比下降;金茂投资在一季报中提及,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四成,原因是收到与投资管理业务有关的现金较去年同期减少。
此外,管理费下降的还有九鼎集团。其一季度营业收入2.98亿元,同比增加78.70%。其中,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0.47%。值得注意的是,其一季度管理费用同比下降。另外,继去年清仓式减持退出后,九鼎投资一季度“快马加鞭”,已经完成10个投资项目的完全退出,累计收回资金33.2亿元,是投资本金的3.7倍。
新三板私募何去何从?
曾几何时,新三板成了“资本赌桌”。一位从事股权交易的人士曾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吐槽:“一些臭名昭著的私募机构在新三板融资圈钱,再拿去做投资甚至挥霍,把市场‘玩坏了’。”
对此,2015年12月,证监会叫停私募等金融机构在新三板上的挂牌融资。整改期间,新三板私募进行“剥离”和“瘦身”的运动。2017年12月,不符合自查整改要求的中科招商等5家挂牌私募机构被强制终止挂牌。被强制摘牌一年后,中科招商仍然深陷与投资者的纠纷中。
整改之后,新三板挂牌私募一方面不能定增融资,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公开信息披露。困境之下,这些私募机构何去何从?
有观点认为,继续留在新三板是最佳选择。“首先,这些挂牌私募离开新三板也需要面对投资者压力。其次,离开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去处。再次,新三板流动性虽然较差,但还是可以交易的。壳价值虽然不大,但也有上市公司品牌效应。”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李明(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文来自于天天基金网)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