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托资产规模下降13.54% 信托业务收入仅下降3.25%,WHY?
摘要 信托业务收入是各家信托公司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各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管理的重点。统计年报数据发现,2018年68家信托公司共实现总收入1105.49亿元,较2017年的1189.40亿元,下降了7.05个百分点。其中,信托业务收入为790.87亿元,相较于201
信托业务收入是各家信托公司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各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管理的重点。
统计年报数据发现,2018年68家信托公司共实现总收入1105.49亿元,较2017年的1189.40亿元,下降了7.05个百分点。其中,信托业务收入为790.87亿元,相较于2017年的817.45亿元,同比下降3.25个百分点。
从下图可以看出,这也是近年来信托业务收入增长率首次转负。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在监管政策收紧、金融去杠杆对信托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的背景下,信托资产规模出现大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信托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远小于信托资产规模13.54%的下降幅度,原因很可能是费率较高的主动管理类信托规模的下降幅度小于费率较低的被动管理类信托规模的下降幅度。
根据年报数据统计结果发现,截至2018年底,主动管理类信托规模为74539.97亿元,相较于2017年的77310.57亿元,下降了3.72%;被动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50039.42亿元,相较于2017年的182355.18亿元,下降了17.72%。
具体来看,2018年,信托业务收入排名行业前20位的信托公司该类指标的总额为472.65亿元,在全行业中占比59.76%,相较于2017年的59.66%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20家信托公司所实现的信托业务收入已经占到了全行业信托业务收入的60%左右,可见行业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具体到各家公司来说,2018年,共有3家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其中,中信信托以54.50亿元占据行业榜首,且大幅领先于行业第2位、第3位平安信托和中融信托。
信托报酬率指标与信托业务收入紧密相关,一般用信托业务收入与信托资产规模平均值的比值表示。信托报酬率是衡量信托公司经营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反映了信托公司在信托业务中获得报酬的能力,以及在信托资产管理水平方面的差异。通常认为,信托公司在对信托资产的管理中,主动管理能力强、作用发挥得大,取得的报酬一般就会较高。反之,如果信托公司在信托业务中并没有进行主动管理、所起到的作用小,信托报酬率就会偏低。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以来,行业整体信托报酬率水平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2018年,信托报酬率延续了前期的下行趋势,达到0.32%。信托报酬率一直呈现这一态势的原因在于:一是传统的房地产信托、基础设施信托等领域的竞争日趋充分,很多信托公司通过降低费率以提高竞争力;二是信托公司的风控体系日渐完善,风控要求不断提高,以往的高风险、高收益类型的项目越来越难以符合信托公司的风控标准。
具体到各家信托公司来说,东莞信托、杭工商信托、长城新盛信托、华信信托、民生信托以及重庆信托这6家信托公司连续两年进入信托报酬率排名前10位。信托报酬率超过1%的信托公司共有8家,其中东莞信托以2.33%蝉联行业榜首,杭工商信托和长城新盛信托分列行业第2位和第3位。
总的来说,信托业务收入和信托资产规模不同步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主动管理类信托规模占比的快速提升,这也说明过去一年信托行业在去通道、主动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此同时,行业加权信托报酬率依然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背后是传统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和信托公司主动提升风控要求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信托公司应主动顺应强监管的政策环境,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建设,积极开展费率较高的主动管理类业务,缓冲信托资产规模的降低给信托业务收入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