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业务高赔付拉警报 数据少、风控难专家建议险企谨慎介入

来源:蓝鲸财经 2019-05-27 09:16:19

摘要
近年来,随着信用收紧,不少险企也尝到信用保证保险高赔付压力的“苦果”。从早期被曝“踩雷”多家信贷平台、拖累自身的长安责任保险,到目前不少险企信保业务赔付率攀高,在多位保险业内人士看来,信保业务的高风险高赔付,已是不争的事实。从试水布局到谈之“色变”,不禁令人思考,信用缺失的整体环境下,国内信保业务究

  近年来,随着信用收紧,不少险企也尝到信用保证保险高赔付压力的“苦果”。从早期被曝“踩雷”多家信贷平台、拖累自身的长安责任保险,到目前不少险企信保业务赔付率攀高,在多位保险业内人士看来,信保业务的高风险高赔付,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试水布局到谈之“色变”,不禁令人思考,信用缺失的整体环境下,国内信保业务究竟该如何发展,是否具备适宜“土壤”?业内人士对蓝鲸保险分析称,并非所有险企都合适涉足信保领域,应当审慎介入,此外,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还需介入到贷前、贷中、贷后的全部流程,掌握主动权,而非简单承保理赔。

  低保费高风险高赔付,财险公司信保业务多“折戟”

  据了解,保险公司的信保业务,主要包括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进出口信用保证保险等多类型,可面对个人、企业等,目前,风险高发地带主要集中于小额信贷保险及履约保证保险。

  “实体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背景下,银行不良率上升、资产质量下降,包括信用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因素,也均传导到贷款相关的信用保证保险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赔付率的增加”,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蓝鲸保险分析称。

  长安责任保险公司即是受信保业务“拖累”的典型案例。2018年3季度,长安责任业绩“变脸”,偿付能力充足率由正转负,4季度末,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下滑至-152.6%,细究背后原因,即是高额的信保业务赔付支出。

  长安责任保险解释称,2018年以来,在去杠杆等金融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社会融资的信用明显紧缩,部分客户现金流受到影响,逾期还款上升,公司进行赔款垫付。受信保业务大额现金赔付影响,长安责任保险利润状况、流动性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如今尚处于信保应收债券清收处置,压缩业务成本的“苦日子”中。

  2018年,天安财险保证险保险业务收入0.06亿元,承保亏损1.33亿元,“主要受信保业务赔付影响”,天安财险解释称,2018年,其承保的房抵贷业务发生不同程度的违约,信保业务综合赔付率为258.10%,高于行业同等规模公司。

  此外,2018年,多家中小财险公司承保的网贷平台出现不同程度的违约情况,同样面临不小的赔付压力。蓝鲸保险梳理财险公司2018年年报发现,不少险企前五大险种中,信保业务承保赔付率超过100%。

  举例来看,安心财险保证保险原保费收入0.44亿元,赔款支出1.75亿元,承保亏损0.76亿元,赔付率397.73%;阳光信保信用险保费收入0.32亿元,赔付支出0.43亿元,赔付率134.38%;太平财险保证保险原保费收入9.27亿元,赔款支出11.23亿元,赔付率121.07%。

  “由于信用违约情况增多,不少险企亏损严重”,宋清辉说道。

  蓝鲸保险从业内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1季度,财产险细分险种中,信用保险承保亏损约20亿元,承保利润率将近-30%,在各险种中垫底。

  “目前各家公司中,信用保证保险总体都是承保亏损,由于违约成本低,承保风险大,整体赔付比较高”,业内人士王立刚说道。在多位保险业内人士看来,信保业务的高风险高赔付,已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少、风控难,专家建议中小险企谨慎介入信保业务

  事实上,监管层也早已窥见其中风险,并且加以控制。

  2017年,原保监会即发布《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在开展网贷平台信保业务时,对合作的网贷平台制定严格的资质准入要求,做好保险产品及服务等方面信息披露,避免网贷平台进行虚假、误导宣传。

  “不少借贷平台都是片面宣传 ,可能某一个产品与保险公司有合作,就夸大宣传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声称有保险公司兜底”,王立刚指出。这样的方式,也加大了借款人、投资人与保险公司之间冲突矛盾,部分险企即陷入与网贷平台的舆论风波中,被投资者指责称与平台相互推诿责任。

  近期,上海银保监局针对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履约保证保险,支持部分网贷机构展业的情况,开展专项风险排查,约谈相关保险公司,要求立即停止签发高风险网贷机构保证保险新单,稳妥处置存量业务风险。

  “实际上,很多险企之前并不了解借贷平台真正的运作模式,很多资产标的都是虚构标的,并不具备价值,掩盖了真实风险”,保险业内人士张明明说道。

  “想法是好的,通过引入保险加强平台风控,但信用问题并不是简单风控可以把握的,目前国内失信程度比较严重,甚至有恶意失信行为的发生”,王立刚表示,“保险公司对信保业务的风险评级、资信收集能力都相对较弱”。

  “消费金融暂时还属于新事物,不良率、坏账率都没有充足的数据支持”,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对蓝鲸保险分析道,其表示,从商业逻辑来看,保险公司做好精算、风控即可应对未知。“但目前,消费金融领域信息不充分,没有数据作回测、回验,首先在精算端就有所不足,保费低而风险高,不少中小险企都是‘交学费’”。

  “保费推高就没人购买了,这是信用担保,不是抵押担保,意味着愿意投入的成本少”,王立刚指出。达成一致的是,不少业内人士对蓝鲸保险表示,并非所有险企都合适涉足信保保险领域。“保险公司面临许多行业客户,无法做到对每个行业都熟悉,术业有专攻”,张明明指出。

  “对小公司来讲,信保业务需要大量人才和费用投入,包括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后续联合执法,都要跟上,暂难具备这方面的专业能力”,王立刚持有相同意见。同时,其建议称,为推动信用保证保险发展,险企需要具备介入到贷前、贷中、贷后的全部流程的能力,掌握主动权。包括对接央行征信系统,或者专业的征信平台,对客户过往进行整体评估,降低风险程度,配备相对完善的人员体系,以及专业的催收的队伍。

  “经营信保业务,还应当坚持依法审慎合规、小额分散、风险可控的经营原则,信保业务的整体规模,要与公司资本实力相匹配”,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分析称。尽管当前我国信用体系跟取得了长足进步,跟发达国家还有所差距,难言是否具备适宜信保业务发展的“土壤”,但行路始于足下,“只要遵循风险与费率相匹配原则,保险就没有不能做的业务,只是看如何定价、如何风控”。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