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创新战略”课题研究成果发布
摘要 渤海信托近日召集国内信托研究专家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其前期开展的信托创新战略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呈现。从2015年9月开始,在中国生产力学会、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个强大的科研机构的邀请下,渤海信托参与、支持了“信托创新战略”课题研究。此次专家会议上,各研究小组的成果报告也同时发布。报告指出,尽管信托业
渤海信托近日召集国内信托研究专家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其前期开展的信托创新战略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呈现。从2015年9月开始,在中国生产力学会、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个强大的科研机构的邀请下,渤海信托参与、支持了 “信托创新战略”课题研究。此次专家会议上,各研究小组的成果报告也同时发布。报告指出,尽管信托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信托发展的深度不足。
我国截至2015年3季度末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达到15.62万亿元,但业态仍存在局限性,主要仍以融资贷款为主,本源业务发展不足。信托配套制度也有待完善,例如信托课税制度仍不配套、信托登记制度尚未得以落地等。而在市场需求上,我国社会财富发展进入新阶段,存量财富达到数百万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占比60%,财富类型日趋复杂多样,包括银行存款、不动产、非上市股权、股票、债权、期货、投资基金、贵金属、艺术品等,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更加强烈,且更加多样化。财富管理体系有待扩展,“自主管理”不适用于当前阶段,从境外国家相关经验来看,“他人管理”体系亟待建立,而信托可有效引入“他人管理”模式。
具体而言,对于养老信托、公司债信托、家族信托、公益信托、知识产权信托、土地流转信托,报告认为,现行养老制度对老年人的权利保障不足,侵害老年人财产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养老信托可引入财产管理机构,结合专项受益人保障制度,切实保障老年人财富;公司债信托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下滑的宏观背景下,能代替债券持有人行使抵押权,有效保护债券投资者的利益;家族信托则可保障企业家事业稳定,化解家族财富传承风险,管理多样化的信托财产;公益信托目前的问题是设立门槛较高、管理成本较高、投资管理能力较弱;知识产权信托可拓宽知识产权商品化、产业化渠道,解决我国知识产权转化难的问题,有效实现财产增值;土地流转信托可引入专业土地管理机构,解决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民流转意愿不受尊重、农民土地缺乏退出机制等问题,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可采用地方政府引导模式、信托公司主导模式。
据介绍,2015年监管层在信托领域频频出台新政,对信托行业提出了极高要求。自2013年来大资管时代竞争愈发白热化,各金融业态围抢信托市场蛋糕,信托自身生存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风险个案的屡屡爆发,更对信托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让部分信托机构因此保守退缩。另一方面,在深挖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家族信托、土地流转信托、公益信托等创新业务模式也已崭露头角。
在此背景下,从2015年9月开始,由中国生产力学会、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召集国内顶尖博士后和业界专家组成课题小组,分别对不同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作为课题组总组长,渤海信托董事长、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李光荣博士在会上表示,做金融应秉持“四个四”的理念,即摆正四个关系、站在四个源头、坚持四个说话、反对四种倾向,而此次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开展信托创新战略课题研究,就是要站在四个源头,即站在政策、知识、信息、操作的源头做信托。政策是方向,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把握政策的宏观导向,依此指导企业的经营行为。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性也非常明显,没有知识,我们就找不到正确的工作办法,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信息,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就会盲目。而操作是我们具体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行动,我们所说的信托创新当然要站在操作的源头,切实对公司的信托业务发展起到指导推动作用。知难行易,目前的课题研究成果还处在理论阶段,但我相信只要深入研究,并持续加以完善,一定会得出重大成果,对渤海信托,乃至对信托行业的创新转型贡献力量。
作为此次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中国银监会非银司原司长、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导师高传捷教授亦对此次研究提出了较高期望。他指出,目前国内信托行业虽然陷入瓶颈,但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不少较好的创新业务模式,例如家族信托、土地流转信托等,而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要重点关注这些领域,但为什么一直难以真正发展起来,原因就在于政策、制度等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无法支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因此,国内信托市场首先需要在顶层设计上进行研究完善,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制度架构,让信托公司乐于发展新业务,所以目前更重要的是市场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