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告诉你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
摘要 最近私募界又颤抖了,因为著名的私募大佬 裘国根 在筹划了3年之后,终于成功的转型进军公募了。这不禁又让我们想起了前段时间大肆报道的史上最大规模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的新闻,两者联合起来,不禁想问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到底在哪儿,公转私,私转公,转转不停,到底大家转变的动力又在哪儿呢?首先看看私募大佬成
最近私募界又颤抖了,因为著名的私募大佬 裘国根 在筹划了3年之后,终于成功的转型进军公募了。这不禁又让我们想起了前段时间大肆报道的史上最大规模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的新闻,两者联合起来,不禁想问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到底在哪儿,公转私,私转公,转转不停,到底大家转变的动力又在哪儿呢?
首先看看私募大佬成功进军公募界。通过设立重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方式,著名的私募大佬终于成功进军公募业务。其实除了重阳投资之外,早在3月中旬的时候,长安基金也如愿转型进入公募,另外鹏扬、凯石、高瓴、弘毅等也都成功申请了公募牌照。
看来公募虽然是一片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还是具有吸引私募大佬的突出优势:
看重公募的主流地位。公募仍处于资管行业的主流地位,市场空间更广,在存量规模、发展速度及未来发展潜力方面也具有更高的吸引力。而对于迫切寻求发展空间的私募来讲,正好迎合了他们业务拓展的需求,符合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扩大管理规模。许多私募通过开展公募业务的方式来帮助扩大自身管理规模,实现多元化经营,保证公司运行的更加稳定。
实现一二级市场业务联动。一级市场私募对申请公募牌照热情更高,证监会也公示多家PE大佬更希望进入公募行业;一级市场私募获得公募拍照后,更容易联动一二级市场业务, 例如利用公募来募资,私募来运作,双向联动,更容易帮助公司长期发展,获得市场青睐。
再来看看公募基金经理转型潮。激励机制的缺乏直接导致许多基金经理转身投向私募行业;另外,2015年私募行业发展迅速,监管上对私募持鼓励姿态,《基金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也基本认可了私募,这也吸引了大量的基金经理进入私募基金淘金。
其实无论对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来讲,能够跳脱出人力、财力、物力上的转换成本转型,无非是更看重对方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公募没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让许多基金经理转向了更能赚钱的私募业;而私募看重公募基金的主流地位和各项扶持政策的支持,借以扩大自身规模。看来各取所需才是王道,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其实只隔了这一重薄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