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时怎么了 私募业绩居然追不上股指
摘要 今年以来,创业板指上涨89.16%,而普通股票型私募平均业绩今年以来仅上涨30.31%,仅创业板指的一半不到。截止12月18日,同期公布业绩的1000多支股票型私募中,仅有10%以下的私募管理人能超越创业板指的收益,即使以7成仓位操作效率来进行换算,也仅有约20%的私募业绩能超越创业板指。这个数字令
今年以来,创业板指上涨89.16%,而普通股票型私募平均业绩今年以来仅上涨30.31%,仅创业板指的一半不到。截止12月18日,同期公布业绩的1000多支股票型私募中,仅有10%以下的私募管理人能超越创业板指的收益,即使以7成仓位操作效率来进行换算,也仅有约20%的私募业绩能超越创业板指。
这个数字令人震惊,但这实际上是受限于今年特殊的暴涨暴跌市场所影响。如果以2014年的股票型私募平均收益与创业板指对比,即可发现,股票私募2014年平均业绩为27.78%,而创业板指当年涨幅为12.83%,2014年的股票私募平均业绩的确是创业板指涨幅的2倍。同时,统计2008年以来的收益数据,股票型私募的平均业绩也是大概率跑赢沪深300的。
但上述数据也的确为私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当两市股指大涨大跌时,私募怎么避免业绩也跟着股指一起过山车呢? 有人会说,靠择时。但事实上,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想要捕捉到市场机会,准确的择时是非常困难的。无论是由于市场本身的规律或者基金经理出身等因素,择时并不好做。
闪电打下来时,你在场吗?
有研究表明,股市中极少数具有超常收益的交易日对股票市场的长期收益具有巨大的影响,但是这几个有超常收益的交易日如闪电般,转瞬即逝,相对于整个交易周期过于短暂,所以基金经理很难抓住这些时点,择时成功的概率也就不言而喻。
《赢利输家的游戏》一书中举过一个例子:标普500在1980—2000年间的收益率年均为18%。如果扣除涨幅最大的20天,年均收益率从18%降到12%,降幅高达33%。而这20天,仅在20年的交易日中占了0.5%。而在中国,笔者统计了2000年至今的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0.94%]单日涨跌幅,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总的来看,统计A股收益最好的25天平均收益率,超过样本时段平均日收益率的130倍,收益最差的25天平均收益的绝对值也都在所有样本平均日收益率的140倍以上。但是,两市的单日涨跌幅有99%都在-6%至6%区间内,基金经理需要抓住有超常收益的交易日仅占1%不到,需要避开有超常下跌的交易日也仅占1%不到,基金经理要在这样的概率里成功抓住大行情,不仅需要本身的能力足够高明,运气也必不可少。
择时痛点:行研+大规模
择时困难的另一个现实的原因是,国内的很多基金经理其实是行业研究员出身,对于基本面和股票价值等方面研究得比较透彻,因此这类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更高明。但在市场情绪这一方面,尤其是市场理性程度快速下降时的情绪面,行业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把握起来,可能并没有那么准确。并且,对于规模较大的私募来说,大幅度的仓位调整也会带来较高的冲击成本,因此这些大规模的私募基金经理在为基金择时的时候,也会更为慎重,可能因此会错过一些机会。
择时之难,大佬也失手
事实上,想要持续有效的择时是全球的难题,连知名海外的大佬们都有失手的时候。以华尔街巨头为例,即使是说过“别人疯狂时我恐惧,别人绝望时我贪婪”的股神巴菲特今年也受到了美股寒冬影响,不仅持股股票下跌,连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也创出2008年以来最低记录。而空神保尔森因为固执看多黄金和押注波多黎各国债,旗下多支基金损失。艾克曼等华尔街的知名基金经理也没能躲过今年美股的巨震,所管理的基金都出了较大波动。
尽管择时困难,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以国内私募基金的现有业绩来看,还是有一些私募基金在择时这一方面业绩优异。比如,泽泉涨停板1号、鑫兰瑞这两支基金,在今年的股灾之前,这两支基金及时减仓,因此并没有遭受很大损失,6月以后基金的净值线均趋于平稳。而景富趋势成长一期、君享展博一号这两只基金,尽管在6月股灾间受到一定损失,但他们的基金经理抓住了灾后反弹的机会,让净值回到了股灾前的水平。其中,景富趋势成长一期6月19日至今涨幅已达64.14%。当然,这些私募的择时能力能否保持还有待考察。
虽然择时的难度较高,但是,无可否认,这一策略如果能把握住大涨的时间段,同时加强风控,也可能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不失为一种优秀的策略。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需求,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