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禁令解除 大规模减持难现

来源:证券日报 2015-12-29 06:20:50

摘要
【史上最严禁令解除大规模减持难现】今年7月8日,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出台18号令,对重要股东减持行为作出限制。从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随着6个月期限即将到期,“减持潮”一说渐渐流行开来。然而,6个月里,宏观经

【史上最严禁令解除 大规模减持难现】今年7月8日,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出台18号令,对重要股东减持行为作出限制。从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随着6个月期限即将到期,“减持潮”一说渐渐流行开来。然而,6个月里,宏观经济和市场层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预期中的“减持潮”会不会如约到来呢?

今年7月8日,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出台18号令,对重要股东减持行为作出限制。从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随着6个月期限即将到期,“减持潮”一说渐渐流行开来。然而,6个月里,宏观经济和市场层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预期中的“减持潮”会不会如约到来呢?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前期宏观政策效果不断积聚,经济运行出现较多积极变化。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在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的同时,投资结构持续改善,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出口商品也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对于即将展开的“十三五”画卷,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部署,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着力补齐短板,发展实体经济。而且,伴随各方面改革措施落地,明年将是政策效果集中显效期。股票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风向标,在宏观经济预期稳定向好、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稳中有升是大概率事件。

从市场层面看,2016年资本市场有多项利好政策落地。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这标志着,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将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步伐。注册制改革长远利好资本市场,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极具意义。

此外,近期市场并购举牌行为不断,除了对个别公司的青睐,也表达了资本力量对市场前景的信心。据《证券日报》记者此前统计,自2015年7月1日至12月15日,A股上市公司获大股东增持的市值合计逾3000亿元,排除7月份维稳因素,有476家公司在第四季度获大股东增持。加之后续深港通、沪伦通等推进,A股市场将逐步与国际接轨,更加充满活力和吸引力,也蕴藏更多机会。

【注意事项】

史上最严减持禁令到期 1月份要躲开哪些股票

今年7月8日,证监会发布的18号文规定:“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2016年1月8日就是这一减持禁令的到期日,A股是否将面临一大波减持大潮的袭击?哪些股票最有可能成为这波减持大潮的主力呢?

“我们已经在12月份逐渐降低仓位。”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财商》记者表示,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实体经济困难重重,上市公司资金链也十分紧张,减持令解除之后,必然会有不少大股东减持套现。并且A股的反弹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减持大潮很可能是新一轮调整的开始。

一名从事大宗交易套利的私募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减持禁令下,过去半年大宗交易套利基本上都做不了了,而随着禁令的解除,不少上市公司股东已经开始寻求合作,当中不少是过去半年内解禁的股票,不少大股东都存在套现的需求。”

易联众(300096.SZ)12月23日发布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古培坚为了个人投资新项目和理财需求,拟在2016年1月11日至2016年7月10日,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9.77%。

统计显示,在2015年7月8日至12月31日期间,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共有524家,解禁股数合计841.2亿股,解禁市值合计11900.15亿元。

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刚则指出,考虑到多数情况下,上述股东持股属于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股改限售股、追加承诺限售股,再剔除解禁股数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的公司,筛选后共计136家公司,解禁股数合计260.09亿股,解禁市值合计4782.01亿元。

《财商》统计发现,2008年以来限售股解禁出现明显峰值的月份主要有2009年10月、2010年11月、2013年7月以及2015年5月份。从解禁高峰当月走势来看,各指数涨跌互现,并无明显规律。但是,解禁高峰之后往往伴随着市场顶部的形成。

其中,2009年10月当月,市场普遍上涨,但随后两个月内反弹顶部形成,2010年A股陷入漫漫调整。2010年11月的解禁高峰同样伴随着当年3000点顶部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5月份,市场迎来巨量的股东减持,但在牛市的高歌猛进之下,在当月走势仍然非常强劲。不过这也恰恰成了牛市顶部出现的预兆,6月份A股市场随即陷入大跌。

由此可见,限售股解禁虽然不是影响市场走势的一个决定性力量,但解禁高峰与市场见顶之间的微妙联系不得不有所警惕。

《财商》统计显示,在减持禁令期间,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共有524家,其中剔除解禁股数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的公司之后,实际控制人为个人的公司共有120家,这批股票很可能在限制解除后遭遇大股东减持。

需要注意的是,在股灾发生之后的过去半年间,除了“承诺不减持”之外,一些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高管等还进行了增持的动作,根据规定,“在增持行为完成后的6个月内以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通过查询上述120家公司半年来公告情况,《财商》发现,其中有42家公司大股东或者董高监在近半年有过增持行为,还有一些公司虽然在7月份推出了增持计划或增持倡议,但在增持实施方面的进度并未公布。

《财商》通过几个指标,剔除明年1月份仍受限于“不减持”承诺的公司,包括今年7月份以后大股东等进行过增持的公司等,重点列出了31家公司。这些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这些公司解禁部分限售股占总股本比例大于20%。大比例的限售股解禁,对公司股价有形无形间都会形成一定的冲击。

第三,这些股票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50%。涨幅大,伴随着估值和股价压力就较大,继续向上空间受限,而产业资本高位减持的意愿较为强烈。

除此以外,明年一季度还有一大批解禁新军逼近。《财商》统计发现,一季度解禁压力主要来自近两年刚刚上市的次新股,其中,近六成公司在2015年一季度前后上市。这批股票当中,第一财经《财商》重点筛选出了19只解禁股在总股本占比高且股价涨幅较高的公司。对这些市场流通盘冲击较大或变现条件成熟的股票,在解禁期前后建议适当回避。(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