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居民一季度赴港买保险报告来了 支付保费已连续三年下滑
摘要 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对香港保险的“贡献”为26.4%,这是继2016年达到40%的高点以来,继2017年、2018年之后,连续第三年呈现下滑。近日来自香港保监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新保单保费为128亿港元,同比增长7.9%,但在香港保险市场占比仍有所下降。同时,内地居民购买的香
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对香港保险的“贡献”为26.4%,这是继2016年达到40%的高点以来,继2017年、2018年之后,连续第三年呈现下滑。
近日来自香港保监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新保单保费为128亿港元,同比增长7.9%,但在香港保险市场占比仍有所下降。
同时,内地居民购买的香港保险类别也在变化,保费增长是由医疗保障类保单带动,其一季度购买的11.3万份保单(增长10.4%)中,10.8万份为医疗保障类,保费94亿港元,医疗保障类保单和保费分别增长11.2%、19.2%,而储蓄投资类保单数量和保费都呈下滑。
截至2019年3月底,香港共有162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94家经营一般业务,49家经营长期业务,其余19家则经营综合业务。登记的保险代理商共有2391家,个人代理人则有7.04万名,以及负责人及业务代表2.60万名。共有798名获授权保险经纪,登记成为获授权保险经纪的行政总裁/业务代表共有9711人。
长期业务:内地业务占比三年连降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香港保监局)日前公布2019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总额达到148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3%。
长期有效业务保费收入总额为1322亿港元,同比上升13%;一般保险业务方面,实现毛保费为166亿港元(上升7%),净保费则为114亿港元(上升7.7%)。
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方面,新造保单保费为484亿港元,同比增长9.4%。其中,由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为128亿港元,同比上升7.9%,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6.4%。
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历史数据,这是自2016年内地业务占比达到40%的高点后,连续第三年下降。此前2017年、2018年内地业务对香港保险业务的“贡献”分别降至32.6%、29.4%。2019年以来,这一占比数据则继续下滑,不过仍高于2015年之前的水平。
内地居民一季度赴港买11.3万份保单,96%为医疗保障类产品
在内地访客购买的这些新保单当中,约96%的保单,是医疗或保障类型的保险产品,例如危疾、医疗、终身人寿、定期人寿及年金等;约99%为期交保单。
具体来说,香港保监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内地居民购买的保单总数为11.3万份,同比增加10.4%。其中,医疗/保障型的有10.8万份,较去年同期的9.7万份,增加11.2%;储蓄/投资型的有4960份,较去年同期的5129份,减少3.3%。
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支付的128亿港元保费中,医疗保障型保单虽然保单量占据了96%,但是保费(94亿港元)占比仅74%;相较之下,保单数量仅4%的储蓄投资型保单,保费(34亿港元)占比达到26%,显示储蓄投资型保单的件均保费高于医疗保障型产品。
同时,内地居民赴港购买的医疗保障型产品的保费增加了19.2%,储蓄投资型产品的保费同比减少了14.7%。
一般业务承保盈利:直保利润2.92亿港元,再保亏损2.48亿港元
香港市场一般保险业务方面,一季度实现毛保费为166亿港元(上升7%),净保费则为114亿港元(上升7.7%)。期内,一般保险业务整体承保“转亏为盈”,由2018年首季录得亏损1.66亿港元,转为2019年首季录得盈利0.44亿港元。
其中,直接业务方面,毛保费及净保费分别为128亿港元(上升9.4%)及88亿港元(上升10.1%)。意外及健康业务(包括医疗业务)继续是保费增长的主要来源。受惠于数家新获授权保险公司的业务贡献,船舶业务也录得显著增长,其毛保费于2019年首季达到16亿港元,同比增长25.5%。
直接业务的承保利润为2.92亿港元,同比提升75%。由于申索情况改善,一般法律责任业务(包括僱员补偿业务)由亏损0.42亿港元转为盈利0.88亿港元。意外及健康业务(包括医疗业务)则主要受保费增长所带动,由亏损300万转为盈利0.99亿港元。另一方面,因为与台风相关的申索储备金的调整,财产损坏业务的承保利润下降至0.74亿港元(下跌58.8%)。由于申索情况转差及申索储备金的增加,汽车业务的承保表现较2018年同期下滑58.3%,录得亏损0.49亿港元。
而分入再保险业务方面,2019年首季毛保费及净保费分别为38亿港元及25亿港元,与2018年同期持平。虽然承保表现仍然录得亏损2.48亿港元,但同比收窄25.6%。由于申索情况改善,财产损坏业务的承保利润于2019年首季上升至1.79亿港元,同比增加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