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入市比例有望提升 万亿增量资金有望入市

来源:北京商报 2019-06-11 07:17:30

摘要
监管鼓励险资入市又有新动作。6月9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银保监会正在积极研究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事宜。这是继今年3月,银保监会“喊话”鼓励和支持险资入市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后的进一步动作。据机构测算,险资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每提升1个百分点,资本市场就有望迎来1705亿元

  监管鼓励险资入市又有新动作。6月9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银保监会正在积极研究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事宜。这是继今年3月,银保监会“喊话”鼓励和支持险资入市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后的进一步动作。据机构测算,险资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每提升1个百分点,资本市场就有望迎来1705亿元资金增量,若按照市场传言该上限由30%提升至40%,届时A股有望迎来万亿元资金增量。

险资入市比例有望提升 万亿增量资金有望入市

权益类投资比例有望“松绑”

  近期有消息称,“银保监会正积极研究修订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拟在当前30%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提升至40%”。对此,银保监会6月9日正面回应,正在积极研究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事宜。

  该新闻发言人表示,为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银保监会正在积极研究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事宜。总体方向是在审慎监管的原则下,赋予保险公司更多投资自主权,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优势,提高证券投资比重,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此前,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保险资金运用相关监管指标将股票、股权统称为权益类资产,同时上述《通知》也明确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不超过30%。

  如今,30%的“天花板”即将被打破。虽然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并未明确将投资比例放宽至40%,但多位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的保险资管人士均预估,比例提至40%可期。

  长城证券(行情002939,诊股)发布报告表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险资持股市值达到23.01万亿元,超过成为一般法人之后的第二大持股机构。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提高有望进一步提升险资在二级市场的话语权,尤其是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不过,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行情000686,诊股)研究总监付立春则分析,40%的上限已不算低,因为保险资产需要以长期、固定、稳健为主。而从股市过去的表现看,靠股市带来长期稳健的收益包括分红,事实上并不理想,因此该比例不宜过高。

  万亿增量资金有望入市

  若险资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提升至40%,将会带来多少增量资金入市?据长城证券研究所非银金融研究团队预测,以2019年一季度末的数据测算,保险入市资金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直接带来1705亿元资金增量,撬动二级市场。由此看出,若提升10个百分点,由此将带来1.7万亿元的资金增量。

  事实上,自2018年末至今,监管已对险资入市多次“吹暖风”。今年1月28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就曾公开表示,鼓励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加大专项产品落地力度。支持保险公司开展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专项产品通过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3月1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继续“喊话”,监管部门总体鼓励和支持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周亮表示,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保险资金具有长期资金功能,所以总体是鼓励和支持的,但险资对于所投资的行业和具体能投多少,还要考虑行业结构布局等问题。

  “喊话”的同时,多道鼓励险资入市的政策也相继出炉。从2018年来看,从允许设立纾困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再到扩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鼓励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银保监会已相继出台多项利好政策。

  2018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保险公司投资专项产品的账面余额不纳入权益类资产计算投资比例,纳入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比例监管。

  在相继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银保监会还表示,不再限制财务性股权投资和重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要求保险公司综合考虑自身实际,自主审慎选择行业和企业类型,并加强股权投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原保监会在2015年7月发布的《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就曾松绑该投资比例上限,其中指出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30%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对此,付立春表示,提升险资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分散了保险资产的投资方向,有助于提升险资在资产配置中的自由度和配置效率,以及有助于降低资本市场的波动性等。此外,提升险资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已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保险资金属于长期资金,比较稳健,对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证监会也在积极吸引险资入市。

  入市规模仍有上升空间

  监管不断“喊话”险资入市,那目前险资投资资本市场情况如何?分析人士表示,整体上看,保险资金配置的权益比例距离上限还有一定空间。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从保险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结构来看,2018年固收类资产(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占比为49.2%,而股票和基金类资产占比11.7%,其他投资占比为39.1%。总体来看,股票和基金类资产占比有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银行存款等现金类和债券类资产占比逐步下降,分别从2013年的31.6%和45.6%下降到2018年的14.9%和34.4%。其他投资(不动产、长期股权投资、基础设施管理计划等)占比则不断提升,由2013年的11.3%上升至39.1%。与此同时,股票类资产占比基本稳定在10%左右。

  也就是说,在现行的30%上限规定下,险资整体权益资产投资仍然有万亿“加仓”空间。

  另有一位保险公司高管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一些中小型保险机构由于负债成本较高,则会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一些公司的权益投资占总资产比例接近30%上限,而大型险企的权益类投资比例较低,多在10%-20%之间。

  此外,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对比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结构,我国保险资金对股票类资产的投资比重仍处在相对较低水平,未来有较大的上升空间。2017年美国寿险公司资产总计7.2万亿美元,其中债券等固收类资产占比最大,为48.5%,股票类资产次之,占比达31.5%。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包含基金)占比仅为11.7%。参考当前美国险资投资股票的比重,预计未来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比重有望增长2倍左右,也就是从当前的10%左右增长到30%左右。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