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协会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
摘要 中国基金业协会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为加强私募基金管理人自律管理工作,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日推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失联(异常)”的私募机构将会被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开公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促进私募行业实行分类公示和差异化管理,完善私募机构的诚信自律和事
中国基金业协会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为加强私募基金管理人自律管理工作,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日推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失联(异常)”的私募机构将会被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开公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促进私募行业实行分类公示和差异化管理,完善私募机构的诚信自律和事中事后监控制度,有利于提示投资风险,并强化全社会对私募行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私募数量爆发式增长
对监管带来挑战
据了解,出现以下情形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将被中国基金业协会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通过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电话无法取得联系,同时协会以电子邮件、短信形式通知机构,在限定时间内也未获回复。
如存在上述情形,中国基金业协会将通过网站发布“失联公告”催促相关机构主动与协会联系,公告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仍未与协会联系的,将被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协会将在官方网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类公示”栏目中予以公示,同时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中将“失联(异常)”情况予以列示。
私募尤其是较小规模的私募机构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对私募行业的自律和监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协会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1821家,是年初6974家的3.13倍;已备案私募基金为20853只,是年初8846只的2.36倍;私募基金从业人员达33.92万人,也是年初12.44万人的2.73倍。
分结构来看,截至10月底,20亿元规模以下的私募基金家数今年以来增长219.08%,20亿元~50亿元规模的私募基金家数增长54.76%,50亿元~100亿元规模的私募基金家数增长46.67%,100亿元以上规模的私募基金家数增长97.67%。
北京某中型私募董事长表示,伴随着私募基金行业的大发展,行业内难免鱼龙混杂,有的私募可能在开展不正常的经营活动,也可能出现失联,这些情况都暗示了私募运作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公示,一方面,对投资者有风险提示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完善私募行业优胜劣汰的市场制度,按照是否合规对私募机构予以差异化管理,为行业发展营造专业、规范的市场环境。
中国基金业协会内部人士也透露,在私募机构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的检查或调查中,协会无法通过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联系方式与一些机构取得联系,致使一些自律检查无法推进或无法核实机构违法违规事实,案件处于僵持状态,影响自律管理工作效率,减低了自律管理的实际效用。
3个月内恢复联系
可从“失联”名单移除
上述中型私募董事长称,“‘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的建立,将由过去的受人举报、投资人出现损失的被动管理,转变为公开公示的主动管理,有利于加强对私募机构诚信自律的社会监督和约束。”
上述中国基金业协会内部人士也表示,此项制度可防止案件进入僵持阶段,并完善私募机构的诚信自律和事中事后监控制度。
如果私募基金管理人能在一定期限内主动联系,中国基金业协会还设置了“救济”措施,恢复联系的私募机构还可以从“失联(异常)”机构名单中移除。
协会发布的通知显示,若私募基金管理人被列入“失联(异常)”名单,3个月内主动与协会联系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并说明情况的,经研究同意,可将其从“失联(异常)”机构名单中移除;若3个月内未主动与协会联系的,协会将按照法规及自律规则相关规定,采取后续自律措施,将“失联(异常)”情况记入相关机构诚信档案,并报告证监会。
中国基金业协会
中基协字〔2015〕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