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远离内幕交易!证监会重拳出手年内罚没4.14亿!
摘要 内幕交易年内罚没4.14亿元 2019年以来,证监会网站已公布48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共罚没5.73亿元。从处罚事由来看,有22件均为内幕交易,罚没金额更是达到4.14亿元;从其当事人的年龄分布来看,70后当事人最多,涉及25件行政处罚决定书。 在市场上的诸多违规行为中,内幕交易往往占据着较高的比例。
内幕交易年内罚没4.14亿元
2019年以来,证监会网站已公布48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共罚没5.73亿元。从处罚事由来看,有22件均为内幕交易,罚没金额更是达到4.14亿元;从其当事人的年龄分布来看,70后当事人最多,涉及25件行政处罚决定书。
在市场上的诸多违规行为中,内幕交易往往占据着较高的比例。自2018年以来,内幕交易违法违规行为仍活跃于市场,证监会2018年内共处罚内幕交易类案件87起,占比全部行政处罚的28.06%。该数据既凸显出内幕交易的猖獗程度,也说明对于内幕交易行为,需要进一步强化监管。
从内幕交易涉案范围来看,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领域最为严重,究其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造假者的违法成本太低,没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对此,监管方便曾公开表明,对部分违法行为罚则偏轻的条文尽快形成立法修法建议,此外,处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也成为监管重点,将加以重拳整治。
内幕交易的特性及危害
在证券投资业,内幕交易一般指证券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利用内幕消息,从事买卖或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或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股票买卖,从中获利或避免损失的行为,其因严重扰乱市场运作,危及投资者利益,是监管所明令禁止的行为,近年来,私募基金的身影也开始出现在相关案件之中。
在私募基金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部分私募机构及从业人员合规意识缺失,借助基金产品实施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等违法行为,预计未来监管层会进一步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查处,投资者也要对此保持谨慎,不要参与其中。
对此,有投资者表示,监管层在处罚直接相关人后,是否也能追溯根源,杜绝影响到市场公平交易的行为。而有基金业人士也对投资者表示,虽然私募基金在设立内控制度管理办法中,都会强调防范内幕交易行为,但执行时仍有不少疏漏之处,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方面,内幕交易违规人员的涉及面越来越广,从上市公司内部一般人员到高管甚至是董事长、内幕交易知情人的亲戚与朋友,以及地方相关部门的人员等,都曾经牵涉其中。另一方面,账户选择上,从利用自己账户进行内幕交易,到借用或控制他人的账户,甚至通过信托产品进行内幕交易,也说明内幕交易越来越隐蔽。
此外,在资金投入上,从几百几千万元攀升到上亿元,说明违规者窃取市场利益的胃口越来越大,也说明其作风越来越“剽悍”。
个人投资者为什么要远离内幕交易?
首先,内幕交易的发起者,即幕后主使才是内幕交易的最大获利者,一般来说,盲目跟风容易被轻易蒙蔽而得不偿失,而案件波及投资者较为广泛,个人极易成为受害者。而机构一旦涉案大多成为操纵价格的黑手,因此要极力避免接触到内幕交易,防止其中风险的爆发。
其次,从法律层面,内幕的知情人利用消息或者试图打探消息的真实性,这本身就已经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了,这其中本身也包含了巨大的法律风险及投资风险。而作为不知情人,被他人的假消息利诱,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最后,对于涉案人员,内幕交易扰乱了市场的运行,证监会不仅会处罚机构与大户,从事内幕交易一经查实,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都会被警告甚至处罚,很多主犯至今仍身陷囹圄,在近年来媒体爆料的诸多案件中都会有涉及内幕交易的典型案例,无论机构与个人一旦涉案最终都逃避不了法律的严惩。
所以,投资者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一定要提高防范内幕交易的思想认识,对于私募基金相关风险防范,投资者还可以借助财查到APP进行存续期记账管理或对通过权威大数据查询对金融产品加以关注,及时掌握私募基金、基金管理人及高管等舆情动态,提前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