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人寿:加快本土化发展步伐 向中型寿险公司迈进
摘要 中国保险报网讯(记者付习习)记者近日从长生人寿获悉,该公司最近一次董事会通过的公司2019-2021三年发展规划中,正式提出将迈向中型寿险公司的发展蓝图:未来三年,将建成20-30家中心支公司、50-100家营销服务部。2019、2020和2021年,公司大个险新单标保将分别达成3亿元、5亿元和7亿
中国保险报网讯(记者 付习习)
记者近日从长生人寿获悉,该公司最近一次董事会通过的公司2019-2021三年发展规划中,正式提出将迈向中型寿险公司的发展蓝图:未来三年,将建成20-30家中心支公司、50-100家营销服务部。2019、2020和2021年,公司大个险新单标保将分别达成3亿元、5亿元和7亿元;同时13月继续率持续保持在85%-90%;期末公司总资产将达到100-150亿元人民币。从而顺利实现新业务价值保持持续增长,规划期内亏损有效降低,规划期后尽快实现盈利,公司发展真正迎来拐点。
改革转型从来就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作为中国首家获准开业的中日合资寿险公司,长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16年以来已历经两次股权变更:2008年,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接手上海广电有限公司50%股权,公司由广电日生人寿更名为长生人寿。2015年长生人寿完成增资扩股后,股权结构变为长城资产及旗下长城国富持股共计70%,日本生命保险持股30%。正是在这次股权变更后,长生人寿开始了“新长生 新征程”之路,也正式迈出了本土化加快发展的步伐。
2016年12月30日《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6〕113号)印发,此后监管机构连续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行业回归保险本源,做强主业,提高保险产品保障属性。进一步加强了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要求,对治理市场乱象、补齐监管短板、防范行业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面对监管部门要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长生人寿在充分认识到监管政策将逐年收紧的基础上,公司总经理沈逸波曾在2017年底的年度工作会议要求全司上下“要清醒认识到市场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不转型就没有出路,早转型、早主动。只有顺应行业回归保障大趋势,长生人寿这叶扁舟才能在巨舰争霸、百舸争流的汹涌波涛之上乘风破浪轻舟远航。”
转型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按照长生人寿内部的说法就是“转型就必须做好脱层皮的准备,不脱胎换骨的转型注定要失败。”随之而来的是2017年以来,长生人寿开始全面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大幅削减理财型产品销售,转向保障型产品特别是重疾保险型产品。根据寿险公司经营规律,长生人寿2017年、2018年连续大幅提升了用于分支机构拓展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用于个险代理人渠道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
同时根据该公司提供的数据,因2016年公司为尽快扩大资产规模,通过银保业务渠道销售的产品主要为福享年年年金保险、鑫得益二号两全保险(万能型)两款产品,均为中短存续期产品,产品基本形态都是保单生效两年后退保收益较高的理财型保险产品,2016年这两款产品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6亿元和5亿元左右。历时两年后,上述两款产品迎来了预期内的正常退保给付高峰期,公司契约、财务、业务等部门通力合作,认真兑现每一位给付申请人的退保给付要求。2018年这两款产品合计正常退保给付21亿元左右,占公司当年度退保金90.7%。2017年初,为贯彻《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及“1+4”系列监管政策要求,该公司全面调整了银保业务结构,大幅削减银保低价值业务,不断提升银保高价值业务。也正因为这种大力度的业务结构转型,该公司2017年总保费规模和经营利润有所下滑。但是,“公司同样深刻认识到,这种由于战略转型造成的亏损,恰恰是为了确保公司转型成功和今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长生人寿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最新经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历时三年时间,长生人寿顺利已完成再造两个“长生”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年度个险标保从2015年的0.35亿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1.4亿元;第13个月继续率由2015年的56%增加到了2018年底的90%;银保期缴业务保费由2015的区区1千万元大幅提升到了2018年的1.8亿元;年度规模保费由2015年的7亿元扩充到了2018年的23亿元。分支机构由2015年的4家省级分公司增加到了2018年的7家省级分公司,基层营业单位由21个扩充到48个。这一系列的经营指标,或许可以坚定长生人和长生客户对公司未来健康快速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