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联寰通资产:躺赚时代一去不返 在多资产类别中寻找收益
摘要 “躺赚”时代一去不返在多资产类别中寻找超额收益——对话安联寰通中国多元资产投资总监曾睿近些年来,伴随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多家海外资管巨头纷纷来华抢滩。截至目前,21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已有16家机构发行了38只私募产品,这些产品涉及股票、债券、量化对冲、多元资产等多种
“躺赚”时代一去不返 在多资产类别中寻找超额收益
——对话安联寰通中国多元资产投资总监曾睿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多家海外资管巨头纷纷来华抢滩。截至目前,21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已有16家机构发行了38只私募产品,这些产品涉及股票、债券、量化对冲、多元资产等多种策略。其中,作为新兴概念的多元资产投资策略受到了多家外资私募的青睐。
今年3月,安联寰通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成为第18家外资私募管理人。资料显示,该公司的母公司德国安联集团是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安联投资在世界各地设有24个办事处,管理资产总值为5050亿欧元。
那么,在外资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布局力度的当下,安联寰通的首只私募产品会选择怎样的策略?安联寰通如何看待外资与本土机构的竞争,以及当前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针对这些问题,安联寰通中国多元资产投资总监曾睿一一给予了解答。
多元资产策略适合中国市场
记者:安联投资准备发行的第一只产品准备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曾睿:我们第一只产品采取相对稳健的多元资产机遇策略,定位在中低风险、争取绝对收益,且流动性充足。
我们引入安联投资多元资产的旗舰策略,结合中国投资团队对国内各大类资产的深入理解,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国内的股票、债券、商品等多个资产类别进行系统化的配置和投资。同时,我们还会充分发挥安联投资内部各单资产的投资能力和优势,对各资产类别进行进一步的收益增强,以使组合达到更好的收益风险回报。
我们的多元资产团队会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收益预期和风险偏好,定制出最优的投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已经为国内投资者定制了相对中低风险的机遇型策略和高风险高收益的成长型策略。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安联投资多元资产投资的主要策略?这一策略是否适合中国市场?
曾睿:安联投资多元资产投资的主要策略,简言之,就是“动态多元资产配置”。这是属于争取贝塔(Beta)加阿尔法(Alpha)的投资策略,贝塔是取得市场回报,而阿尔法是争取超额收益。做法上,我们通过战略型(SAA)搭配战术型(TAA)配置择时,争取市场回报;再通过主动选股,争取阿尔法。
动态多元资产配置特别适合中国市场,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植根于行为金融学,透过理性系统化的方式掘取市场上非理性行为创造出的收益,这套系统我们在国外运作多年,也取得了相当优异的综合表现。对于容易受人为非理性行为影响、市场有效性相对较低的市场,我们的策略特别适合,我认为中国市场会是策略运作得宜、有效的市场之一。
记者:目前已有20多家外资私募,产品发行数量达到35只,各家公司都在选择符合自身特点或擅长领域的产品进行试水,安联第一只产品选择多资产策略的原因是什么?
曾睿:安联投资是有保险背景的资产管理人。从数字上来看,安联投资全球超过6000亿美元资产中超过25%的资产来自于多元资产,等于在安联投资体系中,多元资产是公司的旗舰型策略,也是扎根在安联人心中的DNA。
从市场角度来看,安联投资刚开始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进行产品布局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做容易的事情,一个是做正确的事情。或许你可以观察到,很多机构会选择带来海外QFII策略。
其实,安联投资从2009年开始就已经管理A股策略,而且业绩很好,表现相当优秀。就当时考虑来讲,直接做A股是个容易的选择,但我们没有选择走看似容易的路,而是选择做了正确的事──引进多元资产策略。
记者:安联的多元资产策略瞄准了哪类目标客户,市场空间怎样?
曾睿: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产品线的两端很拥挤:左端是现金理财型产品,主要由银行或公募基金提供给低风险承受度的投资者;右端是权益类资产,在这一领域不论公募还是私募产品都很丰富,但属于供大于求。只有中间的中低收益、中低风险收益区间是市场的蓝海。
在这区间能服务客户的只有非标资产投资,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随之而来的降杠杆过程中,未来非标资产的投资机会可能逐步压缩,投资非标所承担的信用风险会逐步上升。因此,通过系统性投资取得中低区间段的风险收益是我们认为可行的策略,这是从产品端来看我们选择多元资产策略的原因。
至于市场空间有多大,举个例子,市场上非常大的资方是商业银行,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建立是大势所趋,这也标志着银行理财保本保收益的终止。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钱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式、理念和方法,这意味着多元资产策略拥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再延伸来讲,跟养老金相关的目标周期基金、生命周期基金,核心都是多元资产策略,我坚信多元资产策略在中国有非常大的空间。不能否认的是,虽然多元资产策略在海外发展数十年,但在中国是新兴概念,需要花更多力气教育投资者。但多元资产策略是安联投资的优势与长项,我们认为引进这样的策略是初期困难、长久正确的事情,相信假以时日,做正确的事情终究会得到回报。
记者:相较于海外成熟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元资产投资有何不同之处?
曾睿:纵观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了资本市场的形态和有效性,进而决定了最适合财富管理的投资方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财富迅速累积。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高收益无风险的刚性兑付现象严重扭曲资产价格,导致资本市场有效性不足,资产配置没有用武之地。中国资本市场具有投资类别比较少、可以利用工具也相对较少等特点,因此,资产配置所产生的分散效果有局限性。
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刚性兑付模式被打破,资本市场逐渐变得丰富而有效,资产价格逐渐回归理性。在此大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财富结构来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至关重要,大类资产配置乃是大势所趋。
安联投资独有的策略能够保证在单个资产类别上获得非常好的择时效果,这让我们有信心可以在中国做多元资产策略。未来大类资产可能各自都有表现的机会,但我们聚焦在中国的股票、债券与商品上,在多元资产策略控制回撤的前提下追求具有竞争力的回报,这属于稳中求胜的策略。
A股被纳入国际指数是长期利好
记者:目前A股在海外资产组合中的占比还很低,您认为随着外资不断流入,这一占比最终会提升到怎样的水平上?
曾睿: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投资组合的比重上却不相符,A股被低配是显而易见的事。从国际主流股票指数提供商的A股纳入方案来看,A股通过指数纳入步入国际投资者的视野才刚刚开始,从初始比例到完全纳入中间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据测算,当A股完全被纳入国际指数体系之后,新兴市场指数中将有超过40%来自中国的在全球各地包括A股挂牌的上市公司。以当前市值来看,就算A股完全被纳入国际指数体系,总体占比大概也就5%左右。相比于美国55%的占比,考虑到两国之间的经济体量比例,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今年一季度末,外资持有A股市值已经接近公募基金,下半年这一差距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你认为外资持股市值如果与公募基金相当,是否会对A股话语权展开争夺?
曾睿:我认为,两者的投资风格和理念不同。你可以观察到公募基金换手率偏高,但以养老金和主权基金为主的外资换手率就不会那么高。以韩国为例,外资持股比重拉高之后,市场波动会下降。在外资不断进驻A股市场的前提下,我们乐见一个更开放成熟的A股市场,同时也要转换投资观念,不能再以过去的旧思维投资。
记者:外资进入A股市场以后,与本土机构会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您认为外资具有哪些优势?
曾睿:我从自身的经验来分析本土机构与外资的差别。我认为外资具备投资管理上的优势,包括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逻辑以及公司治理的完整性与风控等,特别是可以借鉴全球市场的投资经验,这些优势都特别适合外资机构做资产配置。
在多资产类别中寻投资机会
记者:如何看待今年下半年A股市场?
曾睿:安联投资全球多元资产投委会目前相对看好新兴市场股票,其中包括A股。就外部大环境来看,全球央行多采取鸽派态度,在市场一致的降息预期下,全球资金丰沛,流动性充裕,特别是市场预期美国在7月降息。整体来看,市场没有引发太大恐慌的意外事件与不确定因素,外部环境皆有益于新兴市场。我们会建议投资者可以稍微积极一点,在多元资产配置中适度拉高权益资产的比重。
不过,从基本面来看,A股目前尚不具备产生系统性牛市的基础,看不到一波明确的趋势性机会。简单说,就是不能躺着赚钱,但不排除有赚钱的机会。在这样的前提下,主动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可以通过择时、选股争取超额收益。
记者:今年上半年北向资金流向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在您看来,目前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更看好哪类资产的投资机会?
曾睿:要注意一点,北向资金未必完全代表外资,也不代表外资态度。如果要观察外资的动向,可试着参考MSCI等指数的配置。以MSCI为例,虽然中国资产是重要的类别之一,但目前整体上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偏低,大趋势来看,一定会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重。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包括MSCI、FTSE等最有代表性的全球主流股票及债券指数,预期在未来几年内会增加中国资产所占的配比。
至于外资更看好哪一类资产的投资机会,短期来看,全球市场充裕的流动性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风险资产形成支撑,股债都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从估值上来看,A股具有吸引力,中国的债券也有发展空间。
我们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后期,市场上单一资产确定的趋势性投资机会在减少,投资不宜偏废,应该在各单资产类别间寻求投资机遇,积极主动的多元资产分散投资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