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结构改革持续推进上半年保险业原保费增速由负转正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9-08-01 07:53:10

摘要
在“开门红”三个月期间,寿险业务占比始终较高,1月曾达到89.7%,是冲击保费的绝对主力;而“开门红”结束后,健康险占比逐步提升,4月曾达到29.0%,是稳定保费的重要力量。在非车险业务的支撑下,产险公司保费收入虽然整体增速不及去年同期,但从各月来看,正在逐步回暖。非车险的潜力不容小觑。在寿险业务收

  在“开门红”三个月期间,寿险业务占比始终较高,1月曾达到89.7%,是冲击保费的绝对主力;而“开门红”结束后,健康险占比逐步提升,4月曾达到29.0%,是稳定保费的重要力量。

  在非车险业务的支撑下,产险公司保费收入虽然整体增速不及去年同期,但从各月来看,正在逐步回暖。

  非车险的潜力不容小觑。

  在寿险业务收入的强势拉动下,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25537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虽未达到2017年23%的高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7.5个百分点。

  在保费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市场,保费收入结构的变化更为明显:车险不再“独大”,健康险成为稳定保费的重要力量。

  受益“开门红”

  寿险上半年保费同比增长15%

  1至6月,寿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18831亿元,同比增长15.2%,而去年同期为-8.5%。

  从单月保费收入来看,1月“开门红”强势回归,推动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8%。此后,虽然逐月下降,3月还曾一度降至6.2%,但6月又逐渐回升到12.6%。

  在经历过转型阵痛之后,寿险业已经度过了寒冬,保费增速趋稳。

  从险种来看,前6个月对寿险公司原保费贡献最大的险种为寿险,收入15026亿元,占79.8%;其次为健康险,收入3438亿元,占18.3%;意外险收入367亿元,占1.9%。不过,从各月情况来看,不同险种占比区别较大。在“开门红”三个月期间,寿险业务占比始终较高,1月曾达到89.7%,是冲击保费的绝对主力;而“开门红”结束后,健康险占比逐步提升,4月曾达到29.0%,是稳定保费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分别为1123.5亿元、1587.18亿元、2410.47亿元、4042.50亿元、4389.46亿元、5448.1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22%、41.27%、51.87%、67.71%、8.58%和24.14%。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近期发布的《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19》显示,健康险面临多重风险隐患:一是重疾险市场非理性竞争趋势显现,激进的产品定价叠加部分重疾发生率发生变化、赔付支出攀升,加大了险企经营亏损的风险隐患;二是核保和核赔两端面临的逆选择风险和欺诈风险增大;三是健康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细分市场针对性不足、产品供需结构不匹配,部分中小公司简单复制其他公司产品,经营能力和服务能力欠缺,为未来赔付埋下风险隐患;四是运营专业化水平低、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可见,尽管健康险契合当前人们注重健康的需求,但对于险企自身而言,保费增长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不等于高质量发展。

  除了保费结构发生变化,上半年,寿险公司的集中度也出现了变化:6家上市寿险公司原保费增速普遍低于行业水平,其合计市场份额降至55.3%,而在去年年底这一数字是57.6%。

  寿险保费集中度为何下降?

  一方面,源于上市公司舍弃了一定的“量”,以换取“价”的提升。

  长江证券(行情000783,诊股)研报认为,上半年,上市险企更加注重高价值业务的销售与发展,虽然新单保费仍为负增长,但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有望推动新业务价值全年达到10%以上的增长。

  另一方面,则源于拥有“明星产品”的中小险企市占率提升较快。

  “总体来看,消费者购买重疾险的品牌意识略有淡化,而对于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关注度提升。重疾险对渠道销售能力要求较高,上市险企凭借渠道优势具备竞争优势,但囿于重疾险产品条款的复杂性,仅从重疾和轻症的保障种类和赔付金额看,中小险企的产品或更具性价比。”长江证券如是判断。

  受累汽车销量下降

  财险上半年保费增速走低

  不同于寿险公司的蒸蒸日上,财险公司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6706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低于去年同期的14.8%。

  财险公司好不好,关键依然在车险。

  今年上半年,车险保费收入3966亿元,在财险公司保费收入中占比为59%。在银保监会披露的财险公司经营的9个险种中,增速排在第八位。

  “201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新车销量的持续走低,车险保费增速低迷,加之商车费改持续推进带来的竞争加剧,使车险业务不再是财险公司业务增长的最大驱动力。” 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证券分析师赵然称。

  车险“一险独大”的地位正在一点点被瓦解。韦莱韬睿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2010年至2016年,车险保费对财险公司的贡献率一直在73%、74%,直到2017年才出现了松动。今年1至6月份,车险业务对行业贡献率降至59.1%,而从6月单月来看,则进一步降至54.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至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97.8万辆和1012.7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5.8%和14%。从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4%和12.9%;SUV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7.6%和13.4%;MPV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3.8%和24%;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3%和17.5%。

  瓦解仍将继续。“预计全年总体将呈现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从2019年6月产销数据完成情况看,虽然行业整体降幅有所收窄,但是行业产销整体下降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产销已连续12个月呈现同比下降。

  车险式微,使保险公司纷纷将注意力转向非车险业务。

  与去年同期相比,意外险保费增速达到42.6%;健康险、责任险超过30%;保证保险、农业保险超过20%。非车险业务市场份额也越来越高,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非车险业务对产险公司保费贡献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险,占8.0%;农业保险,占6.7%;责任险,占6.2%;保证保险,占5.6%。

  正是在非车险业务的支撑下,产险公司保费收入虽然上半年整体增速不及去年,但从各月来看,正在逐步回暖。产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增幅从2月的低点1.5%,经历过3月的8.7%、4月的9.3%、5月的9.7%,6月已经重回两位数,达到13%。

  而在6月当月,农业保险对产险公司保费贡献达到14.2%,环比增长8.4个百分点。非车险的潜力不容小觑。

  权益市场回暖

  保险投资收益提升

  截至2019年6月末,保险业总资产195026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6.4%;净资产22958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13.9%。

  赵然表示,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回暖,保险资金抓紧配置窗口,投资于股票及基金的比例提升了1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73672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5.8%。从资产配置结构看,银行存款26335亿元,占15.2%,与去年年底相比增长0.31个百分点;债券59830亿元,占34.4%,下降0.09个百分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1904亿元,占12.6%,上升0.9个百分点;其他65603亿元,占37.8%,下降1.31个百分点。

  7月29日,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发布中期业绩预增公告称,经初步测算,该公司2019年中期归母净利润同比预计增加约188.86亿~221.71亿元,同比增长约115%~135%;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增加约140.59亿~173.67亿元,同比增长约85%~105%。

  而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即“股市投资收益增长”。公告称,自2018年年底以来,中国人寿在既定战略资产配置策略安排下及时布局、主动操作,叠加今年上半年境内股票市场大幅上涨影响,导致公开市场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加。

  “在监管鼓励险资入市、增加权益投资的基调下,预期险资在股票和基金等权益类资产方面的配置仍会有所提高。”赵然预测,保险业年化总投资收益率有望达到5.5%。

  近期,银保监会采取多项政策措施,鼓励保险公司更好地发挥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比如,支持保险资金投资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通过新股配筹、战略增发和场内交易等方式参与科创板股票投资;鼓励保险公司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等。而从监管部门今年以来的表态来看,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