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半年报密集披露 股票质押业务仍为最大“灰犀牛”
摘要 8月中下旬,上市券商进入半年报密集披露期。截至8月20日记者发稿,已有8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半年报,从披露的数据来看,上半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但仍有券商因踩雷而计提减值准备,其中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成为最大“灰犀牛”。整体业绩同比大增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19年上半年度经营数
截至8月20日记者发稿,已有8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半年报,从披露的数据来看,上半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但仍有券商因踩雷而计提减值准备,其中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成为最大“灰犀牛”。
整体业绩同比大增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19年上半年度经营数据进行了统计。131家券商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789.41亿元,同比增长41.37%;实现净利润666.62亿元,同比增长102.86%。其中,119家券商实现盈利,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3家。
具体来看,有的业务收入增幅明显,如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增幅达110.02%,利息净收入增长103.08%,而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同比不增反降,减少8.32%。
从目前披露半年报的券商数据来看,上半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有的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近30倍。
对于上半年业绩增长原因,上述券商认为主要受市场环境影响,尤其是经纪、自营等传统业务明显回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分别较年初上涨19.45%和26.78%。
“在政策、资金双重利好驱动下,证券市场迎来估值修复,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及大市上涨,2019年一季度证券行业业绩同比大幅增长。虽然在2019年二季度市场进入调整,证券行业整体业绩受到影响,但在2019年一季度高同比增长及2018年上半年低基数的基础上,2019年上半年业绩有望实现较高的同比增速。”东莞证券分析师李隆海表示。
单项业务寻求突破
除了传统业务的整体回暖,券商还受益于单个或多个特色突破的业务。有的券商单项业务收入变动较大,同比增长超2000%。
例如东吴证券(601555,诊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2758.33%。东吴证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尤其是在投资等交易型业务方面把握住了市场机遇,取得较好的业绩回报。与此同时,公司严格控制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增幅远低于营业收入,从而实现较高的利润增长。”
半年报数据显示,东吴证券投资交易型业务同比增幅最大。从各业务营收占比来看,其投资与交易业务占比最高,达42.46%。
而国盛证券借助“投研战略”,实现全业务链协同增长。“国盛证券研究所自2018年初成立以来,实现快速发展,投研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实现全行业全面布局,协同发展,投资研究业务是国盛证券现在和未来极其重要的战略业务。”国盛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华创证券则以固定收益类业务见长,上半年实现营收12亿元,其中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5.59亿元,占据营收的近半壁江山。
股票质押回购是“重灾区”
不过,也有券商受累于某项业务“折戟”,导致业绩增长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目前,东方证券(600958,诊股)、西部证券(002673,诊股)、东北证券(000686,诊股)、山西证券(002500,诊股)以及国海证券(000750,诊股)陆续公布了资产减值情况,合计计提资产减值超过10亿元。其中,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是“重灾区”。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公司“爆雷”引发的股票质押风险成为影响券商业绩的重要因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金融领域“去杠杆”,部分公司业绩成长面临压力,企业间的优胜劣汰加剧。对于券商而言,股票质押风险整体上难以避免。但如何避免“踩雷”将考验券商的风险控制能力,这是决定券商业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此外,多家券商发布关于计提信用减值准备的公告。总体来看,涉及计提信用减值准备的业务主要包括:融出资金、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以及债券投资等。
例如,国元证券(000728,诊股)发布关于计提信用减值准备的公告,对存在减值迹象的金融资产(含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和应收账款等)计提各项信用减值准备合计2.56亿元,占公司上半年净利近六成。其中,主要来自股票质押,计提减值准备占比达87.55%。
另外,太平洋(601099,诊股)证券主要对两项其他债权投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4156.92万元。其中,本应在1月15日兑付的“18康得新SCP001”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发生实质违约;由于发行人信用质量严重恶化,“18康美MTN001”本金和利息偿付具有重大不确定性,已存在客观减值证据。
“当前股票质押风险仍相对较高,但在可控的范围内。粗略估计,股票质押市值若继续上涨10%-15%,股市整体的质押风险可能基本化解,但是个股的风险仍需谨慎排查。即使股市上涨,部分股票脱离了平仓线和警戒线的位置,大股东‘借新还旧’的融资逻辑可能依旧未变,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化解质押风险。”长城证券(002939,诊股)分析师汪毅认为,股票质押整体风险有所下降,但仍有待进一步化解。
实际上,自2018年10月以来,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地方纷纷出台规章制度支持相关各方纾困措施落地,优化投资环境为增量资金入场“铺路搭桥”,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化解股权质押和流动性风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机制。
华泰证券(601688,诊股)策略分析师张馨元认为,股票质押风险得到进一步缓释乃至基本解决,有望为A股市场上行奠定良好基础。短期看,或将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的进一步修复,同时还有望改善A股市场的流动性结构,股票质押风险的解除与股价上涨之间有望实现正反馈效应;中长期看,上市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问题的解除,使得其更有充足的动力进行资本运作,有利于活跃并购市场,提升直接融资占比,夯实上市公司平台主业,促进企业盈利和成长性预期的边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