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当前私募基金管理人规模中能看出什么?
摘要 随着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井喷式发展,私募基金已经与公募基金平分秋色,对于投资者来说,及时了解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现状于发展趋势,是个人在对投资环境的认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私募金数量多规模小图1:私募基金管理人规模分布数据来源:Choice,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2
随着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井喷式发展,私募基金已经与公募基金平分秋色,对于投资者来说,及时了解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现状于发展趋势,是个人在对投资环境的认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私募金数量多规模小
图1:私募基金管理人规模分布
数据来源:Choice,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7月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自主发行基金规模达50亿元以上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数量为56家,占比仅为0.66%;20-50亿的私募为118 家,占比1.40%;10-20亿的私募为137家,占比1.62%;规模为1-10亿的私募为1294家,占比15.32%;而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管理人数量为6844,占比81.00%,仍是市场主流。
可以看到,自主发行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仍是少数,微型私募机构占极大数,中国私募基金产品具有数量庞大但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
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融资能力有限,需要与多个融资渠道合作提升管理规模,而每个融资渠道根据自身利益诉求都希望设立新产品;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部分基金产品业绩长期低迷或因单位净值跌破止损线而被动清盘,基金公司只能依靠不断发行新产品来达到融资目的。
产品数量多且单产品规模小会带来诸多弊端
首先,一家基金公司拥有多支基金产品,而且要面对多个渠道及托管方的要求,产生较高的运营成本,加大了基金公司的生存压力,而在国内目前大部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又是公司的创始人和管理者,这势必会分散基金经理的精力,从而影响投资业绩,最终受害的是投资者。
其次,一家公司管理的多支同策略产品可能存在业绩不一致的现象,基金管理难以做到相互独立,极易 成为利益输送的掩体,蕴藏较高的道德风险。最后,不容忽视的是,繁杂的基金产品会极大地提高监管成本,为监管机构管理带来不便,进而降低整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运行效率。
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的集中度并不高:一方面,我国资产管理市场实则是很大一块蛋糕,基金管理人面临着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多重外部挑战,目前仍未进发到内部竞争与淘汰为主的格局。另一方面,我国基金市场还有成熟发展的空间,除基金经理明星化外,基金公司品牌效应仍未成形,依旧处于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之中。
随着基金业发展,头部效应将会逐渐显现:行业的投资者主要还是以高净值个人客户为主,他们投资私募是为了获取alpha。投资者的要求不断趋严,对历史业绩、管理人职业经历、团队整体水平、投资方法、公司运营能力的标准将越来越高。一方面,这将使得私募管理人要习惯更加透明地展示自己。另一方面,这将导致孵化型及小型私募遭遇生存挑战。
其次,监管的态势在趋严。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环境,对信息披露、业绩报酬等方面做出了更高的规范要求。合规成本将体现在IT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完善。这将不可避免地提高私募管理人的运营成本。
总体而言,国内私募基金行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对于私募基金来说,保持核心竞争力才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这个核心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业绩上,也体现在公司治理、公司文化、公司品牌等很多方面。未来资源会进一步向头部私募集中,有特色的小型私募才能有一席之地。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