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寿险公司新班子成立 如何精准施策
摘要 五大寿险公司在新一届班子成立后,大多已祭出新招。从它们公开的战略内容看,大多剖析了自身痛点和短板,或结合集团战略优势,精准施策,让自己的发展更加坚实、更可持续。同时,也在向竞争对手对标看齐,力争巩固或提升自己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把脉后确定发力重点在几个大型寿险公司中,新一轮比拼,有的更倾向于从弥补和
五大寿险公司在新一届班子成立后,大多已祭出新招。从它们公开的战略内容看,大多剖析了自身痛点和短板,或结合集团战略优势,精准施策,让自己的发展更加坚实、更可持续。同时,也在向竞争对手对标看齐,力争巩固或提升自己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
把脉后确定发力重点
在几个大型寿险公司中,新一轮比拼,有的更倾向于从弥补和做强自身相对“短板”开始。比如中国人寿(601628,诊股)和新华保险(601336,诊股)。
2013年至2017年寿险市场的高增长周期中,寿险市场集中度大幅下滑。不过细数各大险企的份额下滑情况,业内人不无打趣称“好像只有中国人寿被下滑了”。2011年中国人寿市场份额为31.7%,2018年降至20.4%,足见作为寿险龙头的市场份额之争压力巨大。
如今,中国人寿正在“重振”路上。不过,重振非单纯讲规模,而是坚持价值优先,目标是“由规模领先迈向质量领跑”。目前来看,效果超出预期。在重振目标下,中国人寿开启“鼎新工程”,构建经营型、战斗型组织体系,进一步强化和活跃基层生产单位,同时强化总部管控能力。另外,还在振兴重点大中城市市场,同时,巩固好县域市场优势。
对于以王滨为舵手的新任管理层重振国寿的战略思路以及政策落实,业界普遍给予较高评价。有资深寿险人士评价国寿是一头沉睡的巨狮,一旦醒来,爆发出的能量就会很大。
新华保险则是上一轮比拼中,赢了价值、失了份额的一家险企,这样的业务基础有“留白”,给接棒者留了潜力。推动新华保险加快发展、迅速赶超,成为新一届班子的工作重点。其明确提到,用三到五年时间,使新华整体实力再上一个台阶,市场份额、资产规模、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稳居寿险行业第一梯队。
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近日提到,公司要采取“资产负债双轮驱动、规模价值全面发展”模式。他还提出要重塑发展格局,其中,保障型寿险业务是主业,财富管理是新的业务与盈利增长点,明确将“大力发展销售队伍”。
发挥集团战略及资源优势
新一轮赛跑中的另一起跑姿势,是本身已有较好基础,并且带有较强的集团化战略色彩。
平安寿险多年稳居市场第二,而且市场份额也在巩固提升,盈利能力强。其战略带有鲜明的平安集团的战略特点,有“产品+”、“科技+”双翼驱动战略。一方面不断升级创新保障型产品和长期储蓄型产品,支持高价值业务增长;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从传统寿险公司向科技型寿险公司转型。要稳住利润份额、盘活人力资源、推动科技转型,平安人寿还要持续融入平安集团这艘巨型战舰。
太保寿险“新老交接”完成,新的掌舵者潘艳红在太保集团和寿险担任过多个要职,是一位专家型干将。作为中国太保(601601,诊股)集团旗下最重要和业务转型最成功的子公司,太保寿险确立了转型2.0,业务重点是产能提升、科技赋能,同时营销策略节奏也有所改变,以前与行业一致的注重开门红转向业务季度间的均衡发展,财务资源和人力发展也是按照这个节奏在配置。
接近太保寿险的人士分析,太保寿险目前的发展架构和转型2.0路径已经非常清晰,例如寿险负债端坚持个险渠道价值增长、团险重在客户转化,营销架构上关注养老、健康生态圈的打造。这些战略从多年行业发展历史来看是正确的,只要继续沿着这个方向推进、落地,太保寿险的未来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在寿险头部机构2012年~2018年的比拼中,太平人寿堪称唯一逆袭者,在集团“三年再造”、“精品战略”实施背景下,使其无论业务规模、市场份额还是业务品质,都提升一大截。2018年,太平人寿市场排名较2011年提升两位至第五位,2018年贡献了整个太平集团76%以上的经营净利。
如今,太平人寿的发展与集团发展战略更加紧密结合。2018年,太平集团出炉了新的发展战略规划,即在2035年把中国太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现代金融集团,并提出了“共享太平”的新蓝图。对于太平人寿而言,其定位是做好“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的排头兵”。简而言之,太平人寿不仅要做强实力、做大规模,发展壮大自己,也要为集团战略提供最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