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世联行2018年财报的一些细节思考!

来源:跟我读研报 2019-03-31 10:11:21

摘要
本文继续对附注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思考,以完成对年报的分析,第三篇则着重分析行业和公司的逻辑。。。上篇文章从经营层面分析了公司的年报,我们看到经营利润只同比下降了25%,但为何净利润下降了60%呢?本文试图挖掘一下,总结如下:A.对外融资增加令利息支出增加了8000万;B.贷款和应收款的坏账准备增加又令

本文继续对附注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思考,以完成对年报的分析,第三篇则着重分析行业和公司的逻辑。。。

上篇文章从经营层面分析了公司的年报,我们看到经营利润只同比下降了25%,但为何净利润下降了60%呢?

本文试图挖掘一下,总结如下:A.对外融资增加令利息支出增加了8000万;B.贷款和应收款的坏账准备增加又令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了1亿;C.摊销费用增加了9500万;D.中报里出现的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平滑业绩的行为貌似逆转了;E.有1000万的营业外支出用于支付世联上海盛曜的重组成本;等等。

但我的会计功力不足,只能浅挖了,且可能错漏百出,期望纠正。。。

①p64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这是一个突然有了内容的栏目,之前的年报都是空白的,2018年的中报则是一个1亿元规模的笼统表达,而到了年底则是一个接近5亿元的详细列表了,其中规模较大的是2.6亿的金融业务、1.1亿的电商业务、6800万的代理和顾问业务、3700万的资产运营业务。

从表述上看,金融业务和代理顾问业务的问题不大,基本都是判决被告归还欠款,就是执行有难度而已,可能要产生一定的坏账;而电商业务和资产运营业务则出现了双向支付的判决,实质就是有关“对赌”的约定了,比如在电商的总包项目里世联要在约定时间、价格、数量内实现销售,否则就需要支付违约金或者保证金,这是比较容易出现诉讼风险的。

对于电商和资产运营业务中的对赌问题,我认为这是行业越来越成熟的标志,意味着业务的门槛越来越高,实力不够的中小型代理商和渠道商将会被挡在门外。

②p88的员工情况:

总人数27870人,比去年减少了约700人,其中销售类减负较大达到1200(8%)多人,而策划类在顾问策划业务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还增加了300人(10%),物业管理类增加了10%,金融类则下降了15%。

从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世联2018年是实实在在的为楼市的下行周期做准备的,并未因应楼市的火热而增聘人手,反而逆周期的削减了人手;同时,也可以看出金融业务的战略性收缩和重定位,物业则是稳定的自然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策划类人员的不减反增,可以视为世联对其“金字招牌”的看重,即便这些年来策划顾问业务的收入大幅下降,策划类员工数都是只增不减的,这也是该业务部门的利润不断缩水的重要原因。

这个部门反映了公司的“长远竞争力”,也代表着世联的研发实力,部门员工数的增加、利润的下降,则可以视为世联对于“长期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

③p43的货币资金:

15年29亿

16年33亿

17年25亿

18年25亿。

公司的货币资金自2015年开始大幅提升,一方面是11亿的定增资金到位,另一方面是电商业务的预收款和应付款增加,世联也正正是在14年开启祥云计划进行转型,并在15年大规模进入多个相关多元化业务,进行相对重资产的投资的。

随着多项新业务的开展、相对重资产投入的增加,世联的营收也从当年的20亿快速增长到80亿的级别,而货币资金却从30亿回落到25亿左右,这意味着当年公司备受诟病的“无效资金太多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虽然,这几年的重金投入仍未换来高效产出,但这些投入已经奠定了世联转型的基础。

如今,世联仍多方努力融资以扩大资本,但由于A股再融资市场(特别是对地产类企业)的停滞,股权质押融资的风险暴露,预计一两年内新的资本无法到账。因此,收缩战线,回归基本盘的新战略,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④p144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

2015年,应收票据1亿,同增400%,应收款达到9.4亿,同增33%,合并计算同增了40%,当年总营收同增42%,互为匹配;

2016年,应收票据2.2亿,同增110%,应收账款10亿,同增7%,合并计算同增17%,当年总营收同增33%,并不匹配——一个原因是当时的以团购费为主的电商业务爆发式增长,该业务很少形成应收款, 同时当年开发商现金流状况很好,银行放贷渠道也通畅;

2017年,应收票据3.1亿,同增40%,应收账款近20亿,保障92%,合并计算同增80%,当年总营收同增只有30%(代理+电商则同增更是低至24%),营收与应收款的增速极不匹配——宏观调控开始了,银行收紧按揭,而开发商处于买地和投资高峰期,现金流变得紧张;

2018年,应收票据7.4亿,保障140%,应收账款小幅下降10%至18.2亿,合共计算同增了10%,当年总营收收入则下降8%(代理和电商则更是同比下降18%),营收的下降和应收的上涨,也是不匹配的;

2018年是政策过度紧缩的一年,银行大幅收紧表外信用,众多民企陷入债务危机,现金流成了救命稻草而死抓在手里;在2017年,世联行是顺周期的放宽信用以维持市场份额,而到了2018年,则收紧信用,放弃部分市场,安全至上。

⑤P146的计提应收款坏账准备:

2015年计提坏账准备近3400万,综合计提率(应坏账准备/收款+应收票据)3.2%

2016年坏账准备4400万,综合计提率3.6%

2017年坏账准备5700万,综合计提率2.4%

2018年坏账准备1.3亿,综合计提率翻番达到了5%

年报里,坏账损失准备增加了7300万,同增130%。

世联的应收款大部分来自于交易业务,即代理+电商。由于开发商的现金流在2018年极为紧张,因此死死抱住现金不放,以致于按照坏账的五级分类法,世联在2018年的“1-2年的应收账款”从17年的6800万剧增到4亿,由此令计提的坏账准备激增。

2019年,随着国家金融政策从信用紧缩转为宽松,楼市调控政策也从严厉转为正常,银行放贷和政府备案回归正常,开发商现金流也有所好转,2019年的计提坏账将会有所好转。这里可能对2019年的净利润提供向上动力。

P158的贷款损失准备:

2015年贷款余额21亿,计提损失准备7500万

2016年贷款余额约12亿,计提损失准备1700万

2017年贷款余额约50亿,计提损失准备7300万

2018年贷款余额约40亿,计提损失准备约1亿

2015年,数据偏高,这是世联自身原因造成的,因为当时小贷业务是新业务,经验不足;

2018年,数据偏高,这是宏观和行业性因素造成的,因为经济周期下行,次级类和可疑类都同步扩大,显然是2017年的大规模放贷的结果,我认为坏账仍需时间消化,无法为2019年的业绩提供向上动力。

P171长期待摊费用:

2015年,变化不大,期末余额约2000万,摊销约900万

2016年,增加6000万,期末余额约8000万,摊销约1600万,增加700万

2017年,增加4.5亿多,期末余额约4.4亿,摊销约8200万,增加6600万

2018年,增加4.6亿,期末余额约6.9亿,摊销约1.77亿,增加9500万

公司在2016年开始布局长租公寓、小样社区、世联空间等资产运营项目,2017-18年长期待摊费用开始激增,摊销费用对利润的冲击越来越大。

2018年初,公司开始控制长租公寓的发展,全面运营房间数不增反减,比2017年末减少了约6000间,而新房装修期一般在6个月内,这意味着2019年长租公寓的新增装修费用会大幅下降,很可能变得微不足道。

有人担心虽然世联空间会接过长租公寓的接力棒,继续大幅增加摊销费。我从长期待摊费用的细分数据看到,2018年待摊费用增加额的大头是长租公寓的装修,占比80%,而世联空间等其它商业和办公楼的装修费只有15%左右,因此即便2019年世联空间的装修费会有所增加,也远不及长租公寓减少的装修费。

2019年,我粗略认为长期待摊费用增加1.5亿左右,相对于2018年的4.6亿大幅收窄,而摊销则与2018年持平或者略减,毕竟基数还是比较大,要等到2020年才开始加速下降。

2019年,我的目标是这一块资产运营业务的毛利减亏2亿,也就是从2018年的4.2亿亏损,下降到2亿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收入和成本两端计算:

先看成本端,租金一般锁死(变化很小),前面分析过摊销也会持平,而运营费用由于规模效应而增幅在10%以内,因此可以认为成本端的增加10%以内,约11亿;

再看收入端,随着开业的公寓和空间越来越多,出租率和租金水平也在提高,2018年的6.3亿收入,只需要增长40%左右到8.8亿,就能够把毛利的亏损缩减到2.2亿,实现减亏2亿的目标。

2018年,资产运营业务的收入增速高达90%,我认为2019年下降到40%,应该有望实现,并在2020年冲击盈亏平衡点。

P172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5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达到9.6亿,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2.38亿的

2016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暴增到16.5亿,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4.1亿

2017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续涨至27亿,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6.23亿

2018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下降到24.3亿,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降到5.58亿

世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已经达到净资产的10%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比例,应该值得重视。

从细分项看,数据的变动主要与“已列支成本但尚未发放的薪资”和“互联网+业务待付第三方费用”的增加同步,“资产减值准备”也有一定程度的的影响。

引起我注意的是,在这个项目的第(1)子项里,出现了一个“可抵扣亏损”的栏目,在过去的报表里从来没有在这里出现过,虽然金额不大,6400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只形成了1600万的“可抵扣亏损”,但第一次出现值得思考。

而在这个项目的第(3)子项“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里,“可抵扣亏损”的栏目则每年都有,2015年是5000万,2016年是1.3亿,2017年是3.78亿,2018年则暴增至11亿。

结合这几年在长租公寓等资产运营业务上的大量投入和持续亏损,这个在第(3)子项不断暴涨、并突然出现在第(1)子项中栏目,是否就是跟其有关呢?它突然出现在第(1)子项中,是否意味着已经有部分长租公寓项目开始盈利,因而可以进行所得税抵扣了呢?高达11亿且不断增加的可抵扣亏损,是否意味着第(1)子项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将持续增长,从而贡献越来越多的递延所得税费用、节省企业所得税呢?2019年将发生多少呢?

对此,我实在能力不足,无法理解和判断,请有心人帮忙。

⑨p197的营业外支出:

备注中有一项:确认上海世联盛曜的债务重组损失了1000万,这个应该跟2015年的一个股权投资项目有关。2017年底世联全资收购了该公司的曹阳和王萍的剩余股份,随即被告上法庭。2018年1月的一份上海晟曜诉世联盛曜、世联行、曹阳、王萍的裁定书提到,原告同意和解并撤诉,这1000万应该就是和解费了。有意思的是,世联盛曜的法人是王伟。

⑩p197的所得税费用:

2018年的业绩下降,因此所得税费用也相应减少,而在2018年的中期业绩报告里,公司利用部分早期长租公寓项目有望在2019年实现盈利的合理预测,确认了一部分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反映在中报的这个项目的第(2)细项里的“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栏目里,使得原本因业绩下降而少交的所得税进一步减少,从而平滑了业绩下滑的程度。

按道理,下半年应该有越来越多的早期长租公寓项目有望在2019年实现盈利,由此可以确认更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反映在第(2)细项的“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栏目里。

然而,年报里这个栏目不是从中报时的-3000万变成-4000万或者-5000万,反而变成了-300多万,也就是说冲抵所得税的效应被大大削弱而非加强了。我不太明白其中逻辑。。。(作者:张健平)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