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摘要 东方证券(600958)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2018年,我国经济迈入改革转型的深水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人民币汇率承压,GDP增速有所下滑。政府针对一系列的内外部压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宏观政策基调,提升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
东方证券(600958)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8年,我国经济迈入改革转型的深水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人民币汇率承压,GDP增速有所下滑。政府针对一系列的内外部压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宏观政策基调,提升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防范各类金融风险。在经济基本面与宏观政策的多重影响下,2018年股债市场表现显著分化。其中,A股市场呈现缩量下跌的趋势,上证综指全年下跌24.59%,深证成指全年下跌34.42%,沪深两地股票日均交易额约人民币3,691亿元,同比下降19.45%。债券市场表现优异,全年银行间利率下行约100BP,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68%降至2.60%。 报告期内,公司在此艰难的市场环境下,迎难而上,多项业务逆势增长。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排名行业第一,主动管理能力和品牌号召力领跑行业;东方花旗IPO及并购项目均持续实现过会率100%,跻身行业前十;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募规模达人民币4,628.74亿元,较年初增长43.22%。此外,公司扎实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大力探索和推广交易服务、种子基金孵化、主经纪商、大类资产配置等贴合转型方向的新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抓住债券市场的投资机遇,全力增收,债券承销规模喜人。公司国开债、农发债、记账式国债以及交易所地方债的承销量稳定保持在行业前三;银行间市场做市位居行业前三。托管业务规模突破人民币1,100亿元,并获批公募基金托管资格。场外做市业务交易规模持续大幅增长,OTC开户量的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20%。 研究业务保持公募分仓收入稳定,深化内部服务,加大了资源共享力度。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风险和违法违规事件,连续十年获得A类A级或A类AA级评级; 公司治理结构持续完善,换届工作顺利完成,连续三年获得上交所信息披露工作A类评级;新会计准则平稳过渡,流动性指标始终符合监管要求;产融结合继续推进,协同效应有效扩大;金融科技工作全面推进,IT运维能力持续提升;管理效能不断提升,公益扶贫再结硕果;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效丰硕,群团工作凝心聚力。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人民币2,268.7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1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人民币517.39亿元;母公司净资本人民币402.3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00%。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人民币12.31亿元,同比减少65.36%,公司本年盈利状况主要受证券市场剧烈震荡、大幅调整的影响,公司自营权益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投资收益同比均出现大幅下降。此外,公司作为A+H两地上市券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公司持有的权益工具价格波动直接在利润中体现,也使公司业绩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愈发明显。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03.03亿元,其中证券销售及交易业务人民币-2.62亿元;投资管理业务人民币38.59亿元,占比35.69%;经纪及证券金融业务人民币75.88亿元,占比70.16%; 投资银行业务人民币11.59亿元,占比10.71%;管理本部及其他业务人民币-15.29亿元。 三、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近年来,证券行业分化加剧,马太效应显著。未来,证券行业业务综合化、经营规模化、竞争差异化、运营科技化、发展国际化的发展态势十分明显。 证券行业分化加剧,大型券商获益,行业的整合或愈演愈烈,中小型券商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从政策层面来看,对大型券商的支持力度加大。2018年,场外期权新规进一步对券商进行分层管理,明确只有AA级券商可能成为一级交易商;CDR保荐机构资格、券商跨境业务资格、修订后的券商分类评价加分标准、股票质押业务与净资本挂钩等资格或措施,均使大型券商受益,鼓励资源向大型券商倾斜。从业绩层面来看,2018年前十大券商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在证券业中的占比明显提升。 综合金融服务向证券行业集团化、综合化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直接融资规模的增长,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更趋多元化、精细化。证券公司从业务、产品、渠道、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整合,向具有完整业务链和服务链的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变。围绕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的目标,各业务体系、子公司负责专业化运营,集团推动战略资源配置,母子公司"一体化管控"和联动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 规模化经营成为证券公司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据行业数据显示,通道型业务对券商的收入贡献占比正在逐年下降,证券行业从过去单纯依靠通道佣金的盈利模式,向以资本中介业务为代表的资本依赖性模式转变,融资融券、股票质押、自营投资等重资本业务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资本实力也就成为了证券公司核心业务形成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证券公司纷纷多渠道地补充净资本,规模竞争、加速扩张仍将持续,并购重组序幕已经拉开,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上升。 差异化竞争成为证券公司重要的发展路径。证券公司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实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建立自身品牌特色。领先券商依托综合化金融平台,凭借强大的规模效应和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在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高端客户争夺、金融同业并购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小券商聚焦针对目标客户群体,重点发展专业化的优势业务,或者依靠区位优势深耕部分区域,在细分业务领域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金融科技成为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驱动引擎。金融科技创新正引发证券行业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变革,从传统的收费型模式向注重专业服务、深化客户关系和利用网络服务等多元化模式转换。 证券公司以金融科技应用为突破口,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专属化的产品与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据治理,提高风险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确度。 经济全球化推动证券行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境内投资者对于跨境投融资、跨境对冲风险和跨境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旺盛,证券公司正加大国际业务的资源投入、加快国际化的进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外资投行全方位进入国内市场,本土券商将面临国际投行的正面竞争。 证券公司将充分发挥网络和客户资源优势,实现国际国内业务协同发展。作为证券公司国际化的"桥头堡",香港中资投行悄然崛起,随着国内和香港市场在股票、债券、基金互投等领域的双向开放更为广泛、深入,中资券商的境外布局将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公司发展战略. 根据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基本判断前提下,也应看到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是公司未来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在新的环境下,公司未来三年将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引,着力平衡好创新发展与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坚持质量优先、效益优先原则,努力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2018年,公司发布实施了2018-2020年战略规划。根据新一轮战略规划,公司以"为实体经济、社会财富管理提供优质综合金融服务;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为股东、员工、社会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回报"为使命,以"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现代投资(000900)银行"为愿景,坚持"客户至上、以人为本、专业服务、开拓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新一轮战略发展目标。 公司2018-2020年规划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努力实现主要经营指标全面进入行业前十名,部分优势业务和创新业务稳居行业前五名,成为申能集团市场化机制创新的引领者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排头兵。 围绕以上战略目标,公司将遵循客户驱动、人才驱动、资本驱动、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实施原则,在保持上一期战略规划路径延续性的基础上,承上启下地规划实施"顶层设计+四梁八柱+六大任务"式的本规划期总体战略,即:(顶层设计)以客户为中心,增强集团协同,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四梁八柱)业务发展稳中求进,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党建文化凝心聚力,合规风控保驾护航;(六大任务)优势业务巩固发展、基础业务提升竞争力、增强金融科技应用、深化产融结合、提升集团协同水平、践行"党建和企业文化就是生产力"。 (三)经营计划. 2019年,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防风险,稳增长"的工作基调,保持战略定力,提升风控能力,下功夫补短板、强基础、固优势、提管理,完善业务体系和前中后台联动机制,在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基础上,提升业绩水平。 公司将重点开展以下几点工作:守住防范风险的底线,加强把关,严格执行;资产配置遵循审慎原则,及时调控,优化结构;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做实做深财富管理转型;以科创板、注册制推出为契机,抓住机遇构建新型现代投资银行经营模式;优化大投资板块结构,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丰富收益来源;子公司要与集团各业务板块加强协同,丰富集团产品体系,与母公司形成合力,推动集团化发展再上台阶;研究、场外、托管等业务持续打造竞争力,发挥协同效应;提升管理服务和运营等中后台对业务发展的支持保障;保持党建和企业文化工作的优势。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1)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公司业务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及声誉风险等,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及应对措施如下: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公司持有的组合因市场的不利变动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可分为证券资产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分别是指由证券资产价格、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等波动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公司建立覆盖全集团的资产负债配置及风险限额体系,反映公司整体市场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在公司整体业务授权框架下,各项业务实行分层级的风险限额授权,对各项业务及产品实施有效控制,确保风险水平在公司设定的风险偏好之内。公司各业务部门、各分支机构、各子公司是市场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公司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统筹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工作。 公司运用逐日盯市、集中度分析及定量风险模型对规模、杠杆、风险敞口等进行管理,建立动态止损机制,通过敏感性分析寻找影响投资组合收益的关键因素,并通过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方法评估投资组合对于极端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 公司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指标和趋势,重大经济政策动向,评估宏观因素变化可能给投资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定期监测市场风险控制指标,对投资策略进行调整,建立重大事项处置决策、执行及责任机构,制定各种可预期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并根据严重程度对重大事项进行分级和管理。 (1)证券资产价格风险. 公司具有传统优势的权益类自营业务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由于其盈利及风险状况与市场景气程度高度相关,因此公司的市场风险主要集中于此。 2018年,股票市场因国内宏观经济下行、贸易摩擦、海外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大幅下跌,上证综指年末收盘于2,493.90点,较上年同期的3,307.17点下跌24.59%,深证成指跌幅为34.42%。 为监控市场变化情况对权益类证券价值的影响,公司每日跟踪持仓变化情况,通过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适时调整仓位,并运用股指期货、股票期权等权益类衍生工具进行对冲,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市场风险敞口;同时,公司通过对行业和单票的分散投资,加大了对投资集中度风险的控制。 此外,公司审慎控制各类复杂金融衍生品业务规模,严格执行场外期权等高风险衍生品的产品定价、对冲策略和回测结果的模型风险审查工作流程,严控市场风险。公司衍生品业务主要以低风险套利业务为主,因此面对的市场风险暴露相对较小。 (2)利率风险. 公司资产中有关利率风险的部分主要包括债券投资和货币性存款等相对低风险业务。 2018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维持松紧适度和总量流动性合理充裕,债券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明显,债券市场持续走高。公司适量增加了债券持仓规模,公司占总持仓市值77%的券种集中分布于久期0年至5年的区间内。债券组合加权平均久期较上一年末略有增加,达到3.7年;截至报告期末,基点价值为人民币3,000万元左右,较上一年末有所增加。 基于对利率及债券市场的分析判断,公司固定收益类证券自营业务投资规模平稳上升,投资组合久期控制有力,整体资产受利率波动变化影响较小。同时,使用利率互换、国债期货等投资品种,对冲可能的利率风险。 (3)风险价值. 风险价值(VaR)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持仓投资组合在未来某一时间段内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导致的可能损失。公司采用置信区间95%、持有期1天的VaR来衡量公司金融产品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状况。2018年,公司权益类资产VaR值因市场环境及持仓配置等因素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市场风险总体95%VaR为人民币0.89亿元。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一是直接信用风险,即由于债务人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的风险; 二是交易对手风险,即在衍生品交易或证券融资交易中由于交易对手方违约造成的风险;三是结算风险,即在交易的清算交收过程中的违约行为,简言之是公司履行交付行为而交易对手方违约。 公司围绕净资本管理与风险承受度,分层次、分模块,统筹管理规模、交易对手、风险敞口等风控指标,从品种、模型、对冲等角度出发,对信用风险敞口进行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信用风险。 从业务实践角度,公司分别建立了针对债券发行主体、交易对手方、融资融券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其资质和风险的评估工作,通过合同审查及交易监控形式实现信用风险管理,重点关注交易过程中的可能违约环节,制定风险处置应急预案。在债券投资及信用风险相关的交易对手业务中,加强对债务发行主体及交易对手的基本面分析,相应地建立了公司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并通过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了内部评级、统一授信管理、投资品集中度管理、违约客户管理、压力测试、监控预警及风险报告等功能,加强信用风险管控,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在衍生品交易中,公司对交易对手设定保证金比例和交易规则限制,通过每日盯市、追保、强制平仓等手段来控制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敞口;在证券金融业务中,建立了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授信管理、担保品管理、监控报告等机制,并通过动态平仓机制及时处置潜在风险。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依照《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和风控指标管理办法新规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设置专岗负责对公司流动性风险进行动态监控、预警、分析和报告。公司每年年初审慎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的定性原则和定量标准,年中根据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适时调整相关流动性风控指标。公司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和应急演练,并按监管要求每日报送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等指标以确保公司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公司已在内控流程基础上细化梳理了操作流程,识别了流程中的操作风险,并按照管理需要对风险进行了分类管理;根据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等建立操作风险评估模型,对识别的操作风险进行分析计量并进行等级评价,确定重点关注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建立关键风险指标监测机制,实现对重点关注操作风险的量化监测管理;建立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上报机制,实现公司内部操作风险事件上报及行业操作风险事件收集管理;完成开发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计量和报告等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操作风险管理实施工作,与母公司保持集团化协同。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主要是指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对公司声誉产生负面评价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未面临影响公司声誉的重大事件,个别敏感事件也得到高效妥善处理,未发生声誉风险。公司的声誉风险的管理主要是:一、严格执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各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知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声誉风险事件后,立即向声誉风险主办管理部门以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报告,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维护公司声誉。二、进一步加强舆情监测,对主要搜索引擎、近300家主流媒体、1,000余家主流财经及地方都市网站、1,500余家主流财经微博、近300家主流财经微信公众号以及10余家境外媒体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测,并建立了舆情监测月报及公司月度声誉风险管理简报制度,及时了解公司舆情环境,为有效预防声誉风险打下坚实基础。三、严格贯彻《广告宣传及视觉设计管理办法》,宣传物料在制作前由办公室、风险管理总部、合规法务管理总部以及董事会办公室各自承担相应的审核职能,严格把关,确保不发生声誉风险。 (2)公司全面落实风险管理情况. 公司始终贯彻"全员合规,风控为本"的风险管理理念,着力实现风险管理、合规管理与内部控制三者间的有机融合与衔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内生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切实保障了公司总体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公司建立了清晰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公司构筑了由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以及风险监督管理部门组成的严密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及各子公司、各职能部门等的职责分工,保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公司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公司以《东方证券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为基础,制订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在内的专项风险管理制度,在各项业务类制度中明确风险管理要求,通过制订操作规范及细则保障各项风险管理要求的具体落地。同时,为科学引导和合理配置公司资源,公司每年根据市场情况、公司战略及行业发展情况,编制资产负债配置、风险限额方案,结合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公司业务发展。 公司建立了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监测与计量、风险分析与应对的风险管理机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计量方法,提升对各类风险的专业化管理能力。通过搭建风险管理驾驶舱、全面风险管理系统、风控指标动态管理系统和各类专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推进风险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贯彻全面风险管理多视角的风险审查机制,对开展的各项新业务、新产品进行严格审核,对日常业务运行中的各重要风险环节进行动态监控;通过敏感性分析及压力测试,动态监测、评估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各类别风险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风险应对机制建设和风险抵御能力,着力风险应对与处置工作的预判性,有效管控各类风险;建立畅通的风险信息沟通机制,确保相关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及时、准确、完整。 (3)公司合规风控投入及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合规风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主动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合规风险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合规风险管理水平,搭建集团化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保障经营业务的合法合规。公司合规风控投入主要包括合规风控相关系统购置和开发支出、合规风控部门日常运营费用以及合规风控人员投入等。报告期内,公司合规风控投入总额为12,738.19万元。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提升公司信息技术、以提供安全、稳定及个性化的服务,为公司的业务发展保驾护航。公司的信息技术投入(按照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指标统计口径)主要包括: IT投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费用、IT日常运营费用、机房租赁或折旧费用、IT线路租赁、IT自主研发费用以及IT人员投入等。报告期内,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总额为人民币36,287.10万元。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人才、资本、业务、风控、党建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一)专业稳定的人才队伍. 公司高管团队、人才队伍以及人才机制等方面在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公司拥有团结、稳定、进取、包容的高管团队。公司高管团队证券及金融行业从业年限平均超过15年,对行业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公司高管团队团结进取、务实专业、敢于担当、稳定和谐,为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公司拥有专业化、高素质、较稳定的业务团队。公司业务团队在多年的市场打拼中积累了实战经验,提升了专业能力,取得了骄人业绩,形成了业务品牌。近年来,公司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员工队伍呈现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员工平均年龄约34岁,35岁以下占比达67%,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4%。 公司拥有与时俱进的人才机制。公司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发展充实人才储备。公司重视人才市场化机制建设、员工薪酬市场化对标、财富管理事业部制改革和汇添富基金员工持股等。2018年,公司不断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陆续开展总部总经理助理级干部公开竞聘和营业部经理后备选拔、东方菁英、东方之星等多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等,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挖掘员工潜力。 (二)长期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 证券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实力是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公司通过多次股权融资(A股上市、H股上市、A股非公开发行),结合公司境内外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快速提升资本实力,为公司业务转型、创新发展、业绩增长等提供了坚实的资本保障,有效提升了公司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人民币2,268.70亿元,净资产人民币522.72亿元。 (三)不断巩固的优势业务. 经过多年的培育耕耘,公司已在诸多业务领域建立品牌效应和竞争优势。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长期业绩优异,"东方红"品牌享誉市场,汇添富基金已成为全国前列、上海地区公募资产管理规模最大、创新能力领先的基金公司,多次获得上海市金融创新成果奖;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投资收益长期保持稳定,债券承销发行能力在业界享有良好口碑;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特色鲜明,保荐业务质量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四)规范的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合规风控. 公司治理架构健全且运转有效。公司按照A+H两地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合规风控制度和内控管理体系,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严格按照境内外上市公司治理要求,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连续三年获得上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最高级评价,并入选上证公司治理指数和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 公司合规风控全面有效。公司秉承合规创造价值理念,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落实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三者有机统一的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公司注重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加强软件自主研发和运维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和营运安全;公司构建资金管理体系,加强业务发展资金保障和流动性管理。近年来,公司风险管理和营运体系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已连续十年获得A类AA级或A类A级券商评级。 (五)优秀的党建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公司高度重视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坚持"党建和企业文化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以党建固本筑基,用文化凝心塑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将优秀的党建和企业文化与市场化机制有机融合、有效平衡。公司坚信"长期的力量",久久为功,长抓不懈;弘扬以人为本的"家"文化,让有温度、有力量的企业氛围无处不在、时时可感;打造精准、精细的文化产品,让理念和氛围自然地融入工作生活,影响员工思想行为,凝聚形成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价值、共同事业和共同责任,探索出一条独具东方证券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