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资本创始合伙人曾乔:新三板产融互动落地的6个关键

来源:新三板十 2016-12-03 20:29:03

摘要
【新三板+】12月3日消息,专注于A股上市公司及新三板企业的咨询、投行与投资服务的和君资本创始合伙人曾乔在“新三板+”App直播的首届三板趴之投资人群英会带来了《新三板产融互动落地的6个关键》的精彩分享,这六个关键要素分别是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周期研判、资本偏好、产融策略及人才布局。曾乔表示一开始从

和君资本创始合伙人曾乔:新三板产融互动落地的6个关键

【新三板+】12月3日消息,专注于A股上市公司及新三板企业的咨询、投行与投资服务的和君资本创始合伙人曾乔在“新三板+”App直播的首届三板趴之投资人群英会带来了《新三板产融互动落地的6个关键》的精彩分享,这六个关键要素分别是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周期研判、资本偏好、产融策略及人才布局。

曾乔表示一开始从案例说起。有一个做在线教育的新三板公司,它有两块业务,一块是高校业务,一块是政府业务,挂牌新三板五年,业绩一直徘徊在500万左右。业务左右1+N,有一块业务很强,高校业务很强,其它业务做了N块多元化尝试,基本都没有做起来,叫弱相关多元化,只有政府业务做起来了。

我粗略翻看了年报:80%的毛利,70%多的费用率。有一家咨询公司给它报价,报了50万咨询费,要给它做战略加组织,结果这个项目组被踢出来了。

这几位股东的核心诉求,就像现在在座各位新三板公司一样,公司长期战略到底应该怎么走?在新三板上挂牌之后怎么思考、怎么安排?甚至回答一个更敏感的问题,这个公司未来到底能值多少钱?

这个公司经过调研发现几个结论。先说问题,这个公司所处的行业有明显的成长瓶颈,两千万利润高校业务打到顶,这个特点跟多数的新三板公司有一些共性,其实很多公司都是在一个细分行业里面,占据了一个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上了新三板,利润两三千万到头,基本成长空间不大。另外缺乏新一轮成长的核心竞争性,在线教育因为和君在这方面布局比较多,我们研究比较深,三个核心要素,有内容、有流量和能做运营。这个背景下三个业务至少拿一个,你在在线教育行业才能立足。这个公司老板属于一个IT技术人才,虽然做在线教育,但是干得更多是IT编程的事情,所以第一步懂教育,第二步懂互联网。在这一个大背景下,三个核心要素一个都不沾边。

这个行业产业巨头极其多,现在做在线教育,帐上不搞20亿现金,你都不好意思开口说干这个行业的,所以在这个行业里面,高举高打基本没有机会。

另外一点,这个公司缺乏长期战略方向,一直是缺乏战略牵引,所以有什么业务干什么业务,市场生存能力非常强,有很多业务做了1+N的尝试,但是N基本就是挣了一点小钱,没有做成系统性的业务格局。这样的背景下,这个公司叫“先干再饿死”,跟现在很多新三板公司的打法类似。

这个公司挂牌5年,纯产品思维,基本不懂资本运作。你发现在A股市场上跟新三板有一个本质的的区别,A股是天然的市场自然完成对你的定价,有每天三千亿交易量的韭菜在跟你做定价,但是在新三板上没有。在这样没有的背景下,你会发现你要自己开始思考资本运作了。

这个老板因为挂牌时间比较早,老三板上挂的牌,有一个特点,挂牌时间太早,规范性成本太高,五年浪费了1500万,没有融资、没有交易,没有做过减持,什么都没有干。基本上停留在老三板思维上。这样的背景下折腾5年无果,所以几位股东诉求不一了,有人想卖掉,有人想散了,是不是要二次创业IPO去,拿3年的时间做一把高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你会发现每个人诉求不一样,开始出现博弈、争执,而没有结果。

从传统管理咨询的角度来看,或从一个投后管理的角度来看,有几大结论:

第一,这个项目不值得投资;第二很可能这个咨询项目也会很难做,投后管理也很难做;第三,方案落地更难,人好像也不行,业务上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

要思考这个公司未来怎么办,另外一个细分问题就是怎么看待突围的机会。

突围机会里面有几个细节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这个公司细分领域深耕了10年,前后在它的销售渠道上花费1.5个亿现金,打造了覆盖全国高校的销售网络体系,可以做到一个月之内覆盖500座高校、1500万大学生,相对来说它有一个比较强的销售渠道。

第二,长期做政府业务积累下来的政府渠道资源,以及各位行业级协会资源,包括电力、交通、煤炭、医疗等等。

第三,已经积累了10年的技术力量,成为有比较成熟的互联网学习平台。

第四,是一家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具备盈利能力的在线教育公司。

但是这家公司因为长期在市场上,不具备资本运作空间,自己也不懂,就一直搁在那个地方,讨论也无果。于是公司主动开始不释放业绩,因为它认为在新三板上没有意义。可我们调研之后发现,这个公司业绩释放潜力巨大。

刚才有一个细节,80%的毛利率,70%的费用率,我们发现,通过传统的咨询和管理咨询提升人员精简,加上员工持股激励,加上平台化改造,加上费用资本化等等,这么一个结构下来,不考虑增发融资,它的业务能从500万升级到1400万、2000万、2500万的业绩,就未来3年的成长,如果打开空间开始释放,能到2000万的规模去。

这样的背景下,公司经营了这么多年是有底子的,但是你发现跟很多新三板公司一样有底子,可不去调查根本发现不了。新三板里面有大量的沙漠之花促成的。不知道大家关注过A股没有,以前的A股专门有一类叫沙漠之花,它掉在一堆垃圾里面,它好像不良资产中的一个有效资产,像是被埋没在沙漠中的花一样。

你发现除了经营问题以外,更深层次的命题是什么?几位股东短期和长期利益到底如何考量,股东心态决定未来企业的成长,到底是二次创业还是得过且过,你会发现很多新三板公司不断在面临选择。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从新三板产融互动的战略成长角度来看,这种公司未来机会在什么地方,你会发现,核心是如何让几位股东认识当前局面和未来的这种前景,能够做一次终极选择,本质上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你给它做融资,管理咨询、IPO、被并购,感觉好像都落地不了。

从管理咨询加投资银行的角度来看,新三板产融互动成长的问题有几个点:从投行角度怎么来看这个问题?未来三年这家公司,自己利润明年能放在1400万、2000万、2500万,假设能够结合整个新三板市场的机会、机制,能完成一轮并购,假设还能并购1000万、1500万,完成一次报表,这家公司最后的业绩可能为1400万、3000万、4000万。在第二年完成合并报表,第一年完成整个并购布局,意味着你在新三板上这家在线教育公司有四千万利润,假设未来三年新三板能够迎来一轮结构性的牛市的话,假设有50倍市盈率,有可能未来这个公司的市值20亿。

如果三年市值20亿目标意味着你是一家具备IPO转板资格的公司,至少有转板机会的公司,不一定要去转板。在新三板教育里面在线教育前十的公司。另外单次融资能力超过一两个亿。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在2016年如果业绩放在1400万,2018年业绩2500万,如果再开展外延式并购,甚至这个并购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市值可以从1个亿涨到20亿,明年从1400万变到2500万,再并购1500万利润,这个事我来干,意味着它的使值可以从1亿到20亿。业务利润翻不到一倍,市值可以翻20倍,道理是这个道理。

在新三板上,公司战略成长命题是非线性变化的,不是一千万干到两千万利润,市值可以从2亿干到4个亿的,而是怎么通过新三板、通过产融互动,通过战略指导思考,打破存量的静态的运营效率提升,它考虑的是这个问题。基于这个点上,假设在这样一个背景,如果你作为一家新三板的20亿市值的公司,在这样的体量上,再引入一家产业领袖级的战略性股东,市值会怎么变化?

刚才说内容、流量、运营一个都不具备,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有内容的人来战投,自己发流量,再找一个具备运营能力不错的公司,可能三个核心要素全部具备了,这不是你在新三板上思考不了的问题,所以如果说引入一家产业领袖级的战略性股东弥补公司短板,完成整个战略互补,整个公司发展机会会怎么样,它的市值会怎么飙升?

春节前几个股东吃饭,聊着聊着哭了,他们2004年开始创业,是中关村明星级公司,干了10年不温不火,很恼火,从明星级的公司,PE天天来拜访,到现在没有人理他们。股东自己的原话:我们自己不好好干一把,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兄弟。

其实很多新三板公司都面临一个问题,到底在新三板上做大,整合资源,并购别人,冲击报表,然后招揽人才?还是整个卖掉,套现?,当小生意来经营新三板的公司,还是大开大合搞产业整合?

其实最终要回答的问题,你自己的内心,企业内心怎么完成选择的问题,选择完那个选择之后你能不能坚持。这个在新三板上很多企业家没有完成系统性思考的。

这家公司最终它的战略开始变得清晰了,是在股东统一思想的目标下,以20亿市值为目标,利用公司已有能源和能力,借助产业机会,结合新三板资本市场,完成三个子命题:

一是搜索增量的业务机会,怎么从500万开始释放利润,开始改进效率,甚至抓住增量的业务机会,变到2500万去,甚至包括1500万的并购机会在什么地方。

二是最终两三年之后走成的战略格局是什么,未来两三年到底要干什么事,是每个大街都可以干的公司,还是就一个人在干这个事情?资本市场上估值一定要具有战略稀缺性。

三是整合资源能力,整合你没有整合的,甚至以终为始,为了到达20亿目标,反过来思考要什么样的资源,要什么样的机会,需要找谁,需要整合谁才可以完成20亿的市值。最终核心逻辑是你清楚了未来才能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干。

核心战略的实施:

第一,完成了整个战略方向的升级,未来3--5年从高校的平台升级到校政企人才成长平台三作用,去干云计算。

第二,从高校端的服务,现在高校最大问题就是就业率出问题,号称就业率有70%多,实际上就业率连一半都不到。但是作为企业方不是业务不好,只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中间是高校教育体制出了问题,所以这类公司完成什么事情?核心就是围绕整个高校到职业中间的培训体系,从整个高校在线学习延伸到行业协会协会和行业之间培训,再升级到企业级培训去。

商业模式优化,从B2B业务干到B2B、2C的业务,最终升级为B2C业务,打造整个人才职业平台,去做运营。

第三,传统的战略理论,定了方向定战略,定了战略定组织,定了组织定薪酬,定了薪酬定人才,大战略做完,之后组织怎么承接,组织承接完,第一的动作平台化改造,直接把整个销售部门平台化掉,它原来四个大区直接到18个大区,直接激励考核到团队,成立企业级服务事业部,进行了新一轮的精益组织管理提升,以契约型基金的方式完成新一轮的股权激励。

第四,资本落地。

一是优化股权结构,尤其是相对有一些股东积极性不是那么高了,不能陪伴公司未来成长,一些产业型积极把老股东股权做了一部分的变现,把老股东的股份接掉,接了一部分的老股东股权,核心是股权结构是不是支撑体未来20亿市值的成长,你的股权结构是会决定你未来升值空间,要思考一个问题,哪些股东是在股权结构里面偷懒的,谁是不干活的,谁是没资源的,谁是不能完成你20亿市值成长表现的。

二是融资筹划落地,基于新的战略方向,引入战略投资者新一轮融资的落地,在上半年完成了一轮大额融资。

三是资本能力升级,整个董办、财务总监、并购总监直接被托管了,把这个部门合并共建。大部分新三板的公司,要不就是没有董秘,要么就是有董秘没团队,要不就是董秘的实操落地推进困难重重,怎么办?共建,大家一起干这个事情。

最终效果。

第一,大股东明确二次创业心态以及具体成长路径和策略。

第二,正在探讨与一个行业领袖级的产业财团,一个行业级的产业资源投资者,探讨业务性合作。

第三,从咨询方案到实操,我们跟这个企业共同走三年,实质介入到经营层面。导入产业加咨询加成本。

第四,导入产业加咨询加投行加资本,将整个公司成长模式全面升级。

第五,这是我们自己投资的项目,目前为止增长了150%。

小结,这个公司经过系统的梳理你会发现,它其实真正开始逐步进入到一个产融不同成长的过程当中去,你会发现这样的层面上,这是一个简单的项目,时间关系没有具体的展开。你会发现新三板上,大多数公司缺乏的其实不是产品经营的思考,产品经营干了十年,说白了想得挺清楚,想不清楚干不到三千万、两千万,干不到两三千万,在新三板上可能很多人都不关注你,所以你能到两三千万的利润,说明你产品经营上有一定的自身理解。但是你发现,在整个产品经营升级到资本经营和产品经营互动的过程当中,另外整个一端都是缺失的,就是要不没有思维,要不就是有思维没有落地,要不就是有思维没有团队。

我们认为现在产融互动中几个最关键的要点:

第一,产业为本。您所处的行业,未来两三年会是什么样的行业结构,这个行业未来得主要增长级会在什么地方,自己有没有思考过。

第二,战略为思。新三板挂牌前和挂牌后,战略到底有没有做系统的思考和升级,你上市之前和上市之后战略打法是不是完成的升维,是不是上市之后和上市之前有明显的区别。

第三,周期研判,一场资本市场的周期,一轮资本市场的周期对企业经营到底意味着什么?说一个大胆的观点,我认为未来三年新三板有一轮结构性的超级融资。未来新三板有一轮结构性的牛市,甚至这个结构性的涨幅会比A股更大。但是对这样一轮结构性牛市,作为企业老板你思考过这个对经营有什么影响吗?你甚至应该反过来思考,如何通过抓住这轮市场机会,思考你现在的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应该怎么做。

第四,资本偏好,资本机构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公司,你的战略应该往什么上面升级,你的商业模式应该做什么样的调整。

第五,你的产融策略怎么制定,你的资本运作的顶层设计有没有完成思考,你是今年融资一次拿够还是有多少钱拿多少钱,你是小步快跑、滚动融资还是囤钱战术。在新三板上你会发现,因为空间自由度足够大,大到你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干什么。

第六,人才聚集,谁是你的蔡崇信?如果你自认为你是马云,谁是你的蔡崇信?你的十八罗汉在什么地方?所有人都说产业要并购整合,要资本经营,你发现真正在落地层面上没有什么人,老板好不容易把东西想清楚了,最后落地的时候,你发现董办干不了,甚至这里面只有董秘一个人。有时候我经常开玩笑说,一个新三板公司,一个销售干一个亿的收入,你现在两个销售让他干20亿的销售收入,就跟你现在董秘一个人,你现在两个人使值,未来要到20亿市值,还是董秘一个人,怎么可能?

我个人有一个激进的看法,董办也是一个经营性团队,尤其是今天来了这么多董秘。对于您来说,如果你们的公司老板是马云,你们就不是他的蔡崇信吗,马云没有蔡崇信也搞不到今天。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核心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结构转型核心看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成败核心看持续的资金供给,从宏观的产融互动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新三板去年劳动今年上半年的投了两千亿上去,同期投资额超过创业板,新三板一定会带来结构性乐观繁荣。现在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在过去两年时间里面,新三板大起大落,确实孕育了一批公司的成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把目光放在两年甚至三年背景下,几乎可以预言新三板有足够的成长空间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的繁荣。

新三板确实为中小微企业带来的一轮逆袭重生的机会,但是你会发现老的代的竞争打法已经过时了,新一代的企业成长方式正在孕育。谁能够先一步借助新三板完成你的产融互动,谁未来才能真正占领你的产业经营的制高点。这样的背景下,未来谁才可能成为新三板中的华为、腾讯、比亚迪。但是你会发现更严重的问题来了,新三板因为政策落地、人才落地等等多各方面,在新三板上开展工作的难度比A股难得多得多,不知道在座有没有感受,我之前做A股,现在回来做新三板,发现新三板确实太难了。

但是你会发现,我前一段时间在朋友圈上发了一个段子,我说现在新三板的老板像小男孩学游泳一样,你跑到游泳馆里,被一个水平不高的教练教了几个错误的姿势,话还没有听完成,还没有学会,就一下子跳进去了,淹得够呛,上来第一句话说,给我换一个游泳池,这个游泳池有问题,你会发现给体换十个游泳池都是这样的,都会呛得够呛。

这里回答一个问题,当牛市不在,当流动性不在,牛股还剩什么东西?作为新三板公司,当流动性失去的时候,你就没有资本运作了吗?你就没有产融互动了吗?你就没有资本经营了吗?其实不是的。新三板除了缺流动性,它缺的东西太多了,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新三板的专业服务机构,不但应该具备提升信息对称程度的能力,有这种价值发现的能力,有投研能力,它未来还应该具备价值改进的能力以及整个交易结构优化的能力,怎么帮助整个新三板一批企业一起去完成成长方式的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中介结构应该除了提供资本以外,还能够提供包括战略咨询、精益管理、投资银行、资本输出、投资并购、人才附能等等方面一站式的产融互动的服务,我认为这是现在新三板公司真正需要的。

我自己公司叫君为资本,是现在和君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一个精品投行。我们现在在做的核心是,帮助新三板企业一起去完成它的产融互动成长模式升级。并且切实将它的产融互动的经营体系使减到整个经营中去,能够切实反映它的产融互动成长效果,不是讲理念,是跟它一块干,实际助推企业的成长,帮助这些公司成为产融互动、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资本合伙人,去推动新三板公司的共建模式。

在这个新三板公司的成长浪潮当中跟它一起成长,分享整个新三板的成长活力,所以我们致力于成为一家能够分享新三板成长的、能够具备产融互动经营管理能力的、实操能力的一家实业型的精品咨询投行。我们甚至开玩笑,目标就是成为新三板最好的投后管理公司,这是我所理解的现在和君在新三板所做的,和君君为资本就是在为这个事情一直在努力的。

“新三板+”直播回看地址:

http://m.neeqm.cn/live/content/L201610211635581189.html

和君资本创始合伙人曾乔:新三板产融互动落地的6个关键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