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募基金│公奔私是“大放异彩”还是“一地鸡毛”

来源:财小圈 2018-12-11 13:59:01

摘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门派。自立门户放在何处都是大事,私募江湖也是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作为私募中坚力量的公募派,那些“公奔私”的故事。所谓“天下武功,皆出少林”,公募基金是国内二级市场投资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金融机构。公募出身的基金经理拥有最前线、实务的二级市场投研经历,对基金的投研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门派。自立门户放在何处都是大事,私募江湖也是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作为私募中坚力量的公募派,那些“公奔私”的故事。


所谓“天下武功,皆出少林”,公募基金是国内二级市场投资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金融机构。

公募出身的基金经理拥有最前线、实务的二级市场投研经历,对基金的投研体系比较熟悉,投研圈中的资源较好并且拥有一定的渠道资源,而“奔私”也是公募基金经理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之一。

“公奔私”每年都有,但从时间线上来看,2007、2009-2010、2014-2015这三个时间段“公奔私”的数量是最多的。

没错,这与股票市场的几个牛市的时间点刚好吻合。这几个时间点大量出现了“公奔私”的现象。原因很简单,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的收入相对固定,牛市来了尽管基金赚了很多钱,但本人的收入并没有因此有质的提升。

做了私募就不一样了,只要有能力募集到资金,不仅可以坐收管理费,还可以收20%的业绩报酬,遇到牛市直接财务自由。而公募的明星基金经理自身带有流量光环,募集相对比较方便,“奔私”,何乐而不为呢?

聚焦|公募基金│公奔私是“大放异彩”还是“一地鸡毛”

但奔私之后,一切都得靠自己。不仅仅是投资,团队建设、资金募集、研究体系乃至公司财务等都需要亲力亲为。

我曾经有一位在公募做基金经理的朋友,开了自己的私募,半年之后我去拜访他,发现头发白了一大半,这位老哥坦言:要生活质量还得在公募!

但做私募的压力不仅仅是搞定公司的一切这么简单。私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领域,一切以业绩说话,业绩好的就是英雄,业绩差的就是狗熊。

公募明星转战私募战场后因为业绩表现一般而销声匿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那么下面,我们跟着时间线,盘点一下三次“奔私”热潮中的公募明星众生相吧。


第一次浪潮:2007年

2007年,上证指数冲击历史高点6124。股票市场各路投资者都陷入狂欢之中,各大公募也是趁着牛市催生高昂的情绪加紧募资赚的满盆满钵。

但同时却有这么一群公募基金的精英们选择此时离开公募,“下海”创办了自己的私募基金。这就是2007年牛市催生的第一波“公奔私”热潮。

在这一次的奔私浪潮中,约有接近20位知名基金经理“下海”奔向私募。

博时基金肖华、长盛基金田荣华、嘉实基金赵军、工银瑞信基金江晖、华夏基金石波、海富通基金陈家琳、上投摩根基金吕俊、富国基金徐大成、博时基金蔡明等明星基金经理作别公募基金,成为“公奔私”的第一批先驱人物。

聚焦|公募基金│公奔私是“大放异彩”还是“一地鸡毛”

当然经过十一年时间的洗礼,当年的“公奔私”先驱们如今也有着不同的结局:

  • 赵军创立的淡水泉、江晖创立的星石投资如今都已跻身国内最大的私募机构之列,也是私募行业的标杆;
  • 陈家琳创立的世诚投资相对低调,但凭着其优秀的长期业绩也一直受到投资人的青睐;
  • 吕俊创立的从容投资经历了各种分分合合之后,却也走出了自己宏观对冲特色之路。

当然,更多的人却没那么幸运,比如蔡明创立的民森资产,创业之初到15年基本上还是顺风顺水,但15年的股灾中,民森遭遇了40%以上的回撤,彼时也正是其扩张规模之际。经历了如此之大的回撤之后,民森一蹶不振,如今谈不上销声匿迹,但江湖上也很少再听到民森的名号了。

同样,石波的尚雅投资、徐大成的博颐资产、田荣华的武当投资、肖华的尚诚投资如今也都成为了明日黄花了。


第二次浪潮:2009-2010年

2009年,经历了2008年重创之后股市出现一波小牛市,公奔私也迎来第二波小高潮。

信达澳银基金曾昭雄、富国基金陈继武、泰达宏利基金李泽刚、长盛基金许良胜、华夏基金张益驰、长盛基金宋炳山等资深公募基金经理离职转身进入私募行业。

2010年,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莫泰山加盟私募重阳投资,一位大型公募基金公司老总带领公司步入鼎盛后毅然加盟私募,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同年华夏基金的孙建冬也奔私创立了鸿道投资。

有意思的是,2009-2010届奔私明星中有两位又再次回到了公募行业,一人达成了“公奔私”和“私奔公”两项成就。

陈继武从富国基金离职后创立了凯石投资,2017年上海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成立公告,首家“私转公”公募基金诞生。

另一位是莫泰山,莫泰山加入重阳后又离开自己创立了博道投资,带领博道跻身百亿私募之后莫泰山又申请了公募牌照,如今博道投资改名博道基金,再一次加入了公募基金战场。

聚焦|公募基金│公奔私是“大放异彩”还是“一地鸡毛”

回顾一下09-10届的这几位,曾昭雄的明耀投资同样折戟于2015;张益弛的远策投资一向稳定在百亿级私募行列之内。

李泽刚创办的和聚投资在2010-2015年间业绩表现确实非常优秀,尤其是2015年于军管理的和聚鼎宝成功逃顶,更是给和聚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相信很多理财师朋友也多多少少接触过和聚的产品,其规模扩张的也是非常快。

但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大,加上和聚最擅长的成长股投资一地鸡毛,和聚在近三年业绩表现非常一般,如果再有一年没有业绩出来,恐怕也难逃被市场遗忘的命运。

2012年,公奔私史上最轰动事件发生!号称“公募一哥”的王亚伟从华夏基金离职,并在当年9月底注册私募千合资本,年底即发行产品开始运作。

顶着“公募一哥”的名号,千合资本成立初期自然不愁募资,各路投资人很快就踏破了千合的门槛,千合也是保持着极高的姿态,产品投资3000万起!但这并没有影响千合的募集,规模分分钟就过了百亿。

尽管如此,王亚伟本人还是非常低调的,奔私之后基本上不再公开场合路面。但媒体对于“公募一哥”关注的热情并不会因此减少一分一毫,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信息,只要是与千合相关的,都会被各路媒体放大。

什么投资新三板巨亏了,募资起点3000万降到300万了,还有近期的千合产品清盘了。只要千合出现一点点风吹草动,立马会被无限放大。这大概就是作为大哥必须承担的烦恼吧。

第三次浪潮:2014-2015年

2014年开始,市场也迎来一波大行情,公奔私也再次迎来一波热潮。

南方基金投委会主席邱国鹭离职,打造平台型私募高毅资产,汇聚众多明星投资人合伙创业,多人来自大型公募基金,包括博时基金邓晓峰、建信基金卓利伟、中银基金孙庆瑞,如今高毅资产管理总规模已超1000亿,是国内最大的证券投资类私募。

华夏基金知名基金经理胡建平创立了拾贝投资,如今管理规模也已超百亿;兴全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创立了兴聚投资;景顺长城基金投资总监王鹏辉创办了望正资产;嘉实基金的知名基金经理党开宇创建了易同投资。

这几家私募成立以来一直保持优异的业绩表现,如今仍然是公募派的中坚力量。

聚焦|公募基金│公奔私是“大放异彩”还是“一地鸡毛”

2014年非常轰动的还有“公募一姐”宝盈基金的王茹远奔私创立宏流投资,但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王茹远做到公募冠军靠的就是TMT行业成长股中牛股的挖掘与投资,但很不辛的是2015年股灾、2016年熔断受伤最重的就是成长股,宏流投资在股灾中也是损失惨重。这也只能说公司开的时间不对了。

2015年初,任职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15年)、华安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尚志民离职,与兄长尚志强合伙创建朴易资产;原嘉实基金知名基金经理詹凌蔚创立观富资产;嘉实基金知名基金经理刘天君创建了泰旸资产;南方基金的基金经理马北雁创办了诚朴资产;易方达基金的基金经理蔡海洪创立睿璞投资。

2015年还有多位公募基金总经理奔私,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俞岱曦、汇添富基金总经理林利军、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刘青山也离职投身私募,分别创立万吨资产、正心谷创新资本及清和泉资本。

2016年之后奔私的明显少了很多,一方面当然是市场确实不好做了,奔私太累,不如在公募待着;另一方面,私募备案也越来越难,操作上变得更加麻烦了。2016年,2017年我就不在这里一一盘点了。


最终大浪淘沙,沉者为金

最后再说说今年也就是2018年的情况。今年公奔私的数量同样不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史上最有良心基金经理”杨东了。杨东可能熟悉公募基金的朋友还有印象,杨东曾任兴全基金总经理,杨东在行业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敢于在牛市最疯狂的时候唱空”。

2007年,A股牛市行情愈演愈烈,杨东却以公开信的方式提示投资者赎回基金,A股市场存在潜在风险,事后证明杨东思维的前瞻性。

聚焦|公募基金│公奔私是“大放异彩”还是“一地鸡毛”

8年之后的2015年,在兴全基金一季报中,杨东带领下的投研团队表达了对A股市场热度的担忧和悲观情绪。兴全旗下的权益类基金也做出了相应调整,降低股票仓位,最大程度降低了2015年股灾对产品持有人收益的影响。

2018年3月,杨东创办的私募宁泉资产正式注册成立,这位史上最有良心基金经理也奔私了。这位公募老兵的私募之路到底能不能走的精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想说,私募不是一个容易成功的领域,就算牛逼如公募明星,要在私募行业站稳脚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人,还是基金经理本人的投资能力及专业素养。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