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域资本黄晓黎详解科技金融:数据化经营是核心,但不能触碰底线

来源:投资家网 2018-01-03 17:48:05

摘要
文|北山“金融领域任何环节可能都是千亿、万亿级市场,会出现多个百亿市值公司。”12月27日,曦域资本创始人黄晓黎在投资家网与ECI联合主办的“ECI创新节·投资创新峰会”上表示。黄晓黎回顾了科技金融的发展历史。她认为,近两年来金融领域发展迅速,科技金融正逐步赋能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而科技金融最核

文 | 北山

“金融领域任何环节可能都是千亿、万亿级市场,会出现多个百亿市值公司。”12月27日,曦域资本创始人黄晓黎在投资家网与ECI联合主办的“ECI创新节·投资创新峰会”上表示。

黄晓黎回顾了科技金融的发展历史。她认为,近两年来金融领域发展迅速,科技金融正逐步赋能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而科技金融最核心部分在于数据化经营。谁能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地,就能抓住这波机会。

谈及行业方向时黄晓黎指出,虽然科技金融潜力巨大,但未来可能面临高压监管。不过她也表示,整个大趋势对技术性企业会持续性利好。“懂技术的创业者还有很大空间。”

曦域资本黄晓黎详解科技金融:数据化经营是核心,但不能触碰底线

曦域资本创始人黄晓黎

以下为黄晓黎在“ECI创新节·投资创新峰会”上的演讲实录:

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科技在金融领域发挥的作用。我原来在景林资本负责一级市场投资,先后投了一些传统消费、医疗和新兴制造业,也投了一些新经济,比如滴滴、达达等。2015年,我离开景林创建了曦域资本,专注科技金融领域的股权投资。

01

为什么选择科技金融?

早在2015年,我就看到了这个机会:所谓的互联网技术、数据科学,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除了影响C端消费之外,还会深度影响到每个产业。一个很大的机会就是:底层技术的变化会导致每个产业链底层的变化,最终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变革——从降本增效开始,最终促使实质性的变革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变革最明显的一个领域就是科技金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金融本身是数字化的。这波技术最核心的就是数据化经营,谁能用到大数据、人工智能,谁就会有巨大的变革。金融本身没有实物商品、没有线下物流,全部是数字化经营,而且IT化的底层架构已经完全搭建好了。因此,底层技术的变革会带来科技金融整个产业的变化和升级。

02

科技金融发展史

2003年,支付宝的诞生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因为支付和信贷是孪生姐妹。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国移动支付已经绝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把线下消费场景跟线上虚拟世界很好地联合起来,把消费和金融连接了起来,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支付宝诞生开始,就有了后续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企业,比如拍拍贷等。

2013年其实也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余额宝的上线。从此大家可以进行线上理财。

2014年,金融的互联网化全面崛起,各种新的线上平台纷纷出现,在线上卖保险、申请贷款等等。2014、2015年是发展最快的两年。大家把线上的模式都尝试了一遍,最终会发现,只依赖线上发展是比较困难的,于是2015年开始,大家又继续往线下转、往最底层转。针对个人端的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也支撑了底层技术的改变。

2016年,消费金融成为行业风口,这和消费升级、新零售业及整个C端的深度互联网化紧密相关。2017年,科技金融领域兴起,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开始逐步赋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运营。

03

金融数据化精细运营的四个阶段

纵观科技金融发展史,大家会发现这是一个从IT基础设施到行业互联网化、再到新技术基础服务,最终走向整个数据化、精细化运营的过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金融

传统金融赚的是什么钱?

首先,牌照的价值。这也就是金融主体信用的议题,牌照永远是稀缺资源,大部分金融领域的经营牌照发到一百张左右差不多了,因为再多了就监管不过来,百来个玩家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就可以了。

其次,渠道的价值。大的银行机构、保险机构,他们的核心资源之一就是渠道——有多少分公司、多少个门店、多少个网点、多少个代理人等等……这些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现阶段的金融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谁家的渠道铺得广铺的深,谁的市场份额就最大,所以头部集中度也很高。

第二阶段:互联网金融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始连接分散的C端以及小B端,将这些分散的消费者和场景连接聚集在一起。

它赚的又是什么钱?我们认为主要是流量红利和监管红利的钱。

这些红利在于一个新兴的业务模式渗透大量空白市场。中国的金融跟美国特别不一样,美国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小办公室,随时可以去借钱,几乎人人有信用卡。而中国现在信用卡人群才一个亿左右,所以中国的空白市场是相当巨大的。

第三阶段:数据金融

我们认为目前正处在于一个数据金融的时代。大家逐渐意识到:这门生意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只是靠利差、靠网络、靠信息不对称把产品推销出去,而是要靠数据。数据能干什么?数据能够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用不同的钱承担不同的风险,定不同的价格水平,利用各方对风险不同的偏好及不同的认知来赚取差价。金融资产的底层正是依赖这些数据经营的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阶段,我们已经能够收集大量的消费者行为数据,构建更为全面和丰富的消费者画像,从中识别和评价他的风险偏好。需求已经被激发,光靠传统金融是无法满足的。在数据金融领域,谁跑得快,就可能抢占到新市场。创新的公司如果能够抓住一个领域,就能站住脚。比如我们投的几个项目:群星金融、米么金服、牛股王等等,在各自的业务领域里做到了传统机构目前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事情,既可以风险识别、风险定价,也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率。

第四阶段:智能金融

未来,二级市场的交易员被机器替代的可能性非常大。很多机器现在都可以自助下单,在国外更容易,在国内还有一定的政策限制。现在比较热的智能投顾,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产品端。因为产品端即使能配货币基金、公募基金,如果最终还是4%~5%的收益率就没有什么意义;配给私募,每个私募基金又都难免会遭遇滑铁卢。但是如果对一个私募很了解的话,知道每一单交易,从真正的交易行为去推断投资理念是不是持续可行的,利用这种对资产管理底层的了解去配制产品才行。

我们认为智能投顾肯定是未来的趋势,但产品的发展还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我们即将投一家给银行做Paas级平台,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架构做机器学习的企业。现在基本上可以应用在C端零售业务的反欺诈中,那么在整个信贷风控领域能不能完全实现机器学习?现在阶段肯定还不行,但未来一定是这个趋势。

后面还有一个领域就是——区块链金融。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对于未来的影响和价值可能就相当于近二十年来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和变革。但其实我目前还不知道区块链金融起来以后,对中国乃至世界更实质更具体的变化。我的投资规划一般做到十年,我不能确定十年之后区块链金融的能力如何,因为区块链技术本身是一个去中心化、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几乎无成本交易的事情。

我们现在传统金融机构存在的理由是因为需要信用背书——我不相信你,所以不能直接打钱给你,所以需要有支付宝、需要有银行、需要有交易所。如果实现智能合约的话,这些都不需要了,技术就能够解决这些信任的问题。

04

科技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先进的技术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不断提升可用性和体验,不断提升覆盖度。比如我们现在投了一家公司,他们专门给四千家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做技术赋能。因为在三线城市,并没有出色的技术人才帮这些银行搭建底层技术,这给创业公司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此外,机构的业务运营能力有所不匹配,比如消费金融资产是18%、19%的利率,资金成本如果足够便宜的话,差价是足够大的,但是资金端和资产端有很大的鸿沟,我需要有技术支撑,整个风控环节与过去传统业务不一样,这种能力是极其不匹配的。在整个资源不匹配、能力不匹配的背景之下,有能力的创业公司是具有巨大机会的。

其次,产业链格局发生改变,这也是一个比较确定性的事情。我做律师的时候,经历过从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比如银行拆成银行、保险、证券,但是现在又有趋势放在一起了。混业经营一定是未来趋势。金融对于C端就像水电煤一样,处在人们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B端的企业行为更是如此。因此它有着水电煤一样的基础,未来混业和场景的交叉会带来巨大的机会,比如说我们投的米么金服和乐惠科技等。

第三,未来可能是持续的高压监管。有一些底线不能碰,比如涉及到维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投太多2C平台的原因之一,因为刚性兑付在一时半会儿还打不破。整个大趋势对技术性企业是非常利好的,我们投的项目类型都是以技术为核心,创始团队技术出身,同时在业务领域也做了很多年,然后他找到了一个好的创业方向。我们看好的是连接能力,通过技术赚业务钱的公司。

总体来讲,我们持续看好科技在金融领域里的发展。而且,我们也认为:在金融领域里扎根很深的那些创业者、那些懂技术的人,他们可以找到巨大的发展空间。金融领域任何一个环节可能都是一个千亿、万亿级市场,都会出现多个百亿市值的公司。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