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股权类私募将迎“体检”:信用报告标准发布在即

来源: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11-14 17:38:00

摘要
继年初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的信用信息报告机制形成后,针对股权类私募机构的信用“体检”机制也即将亮相。11月1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在《财经》年会上公开透露,针对股权类私募机构的会员信用信息报告标准将于今年底发布。据洪磊透露,上述指标将包括合规性、稳定度、专业度、透明度等24

  继年初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的信用信息报告机制形成后,针对股权类私募机构的信用“体检”机制也即将亮相。

  11月1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在《财经》年会上公开透露,针对股权类私募机构的会员信用信息报告标准将于今年底发布。

  据洪磊透露,上述指标将包括合规性、稳定度、专业度、透明度等24项指标,辅以13项投资风格指标,推动信用信息报告制度在私募基金全行业发挥信用记录和信用约束作用。

  “为行业建立公允、透明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提供便利条件,为相关金融机构建立白名单提供信用推荐和信用验证服务,让信用记录良好、内部治理稳健、历史业绩优秀的私募机构有机会脱颖而出,获得更低展业成本、更大展业空间。”洪磊对此指出。

  事实上,针对证券类私募的信用报告机制早在今年4月份上线运行,该指标体系明确了四大类考量维度,包括合规性、稳定度、专业度、透明度,而四大维度中又包含了15项更加具体的子指标。

  一位接近中基协人士透露,股权类私募的信用报告与证券类在作用上相似,“只是对私募机构客观信息的呈现,并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属于分类评级。”

  与此同时,洪磊也对当下的私募股权基金行业问题和监管情况进行了总结。据洪磊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季度末,私募基金累计投资于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新三板企业股权和再融资项目数量达9.09万个,为实体经济形成股权资本金5.13万亿元;其中,投向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项目存续规模达4.11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20.8%。

  不过洪磊亦指出,当下私募股权行业的信用约束不畅和风险因素增加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对此总结如下:

  大量机构出于规模扩张甚至囤壳目的,虚设私募基金管理人,导致机构登记后不实际履行管理职能,频繁更换法人代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法形成稳定有效的内部治理;

  部分机构试图以股权代持方式完成登记,关联方缺少日常监管,从事与私募基金业务相冲突业务,埋下风险隐患;

  部分产品先备案再募集,违背私募基金募集完成后再备案的事后备案制度安排,滥用行业协会信用背书;虚设投资单元,分散募集、集中运作,变相开展“资金池”业务;

  部分产品投向单一债权资产、无法确权资产,甚至任意创设收益权资产,不能有效维护基金财产安全。

  对此,洪磊表示,除进一步推动信用信息报告制度外,还将进一步完善登记备案须知,优化登记备案流程,为市场合理展业提供清晰标准;同时出台行业尽职调查指引,建立尽调行为标准,强化展业过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当前,私募基金出现‘募资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量机构重复登记,不合理扩张,造成‘僧多粥少’;部分机构和产品内部结构复杂,增加资金运转层次和融资成本,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此外,私募基金税收预期不稳定,部分地区出现税负追溯现象,也不利于私募基金募投积极性。”洪磊表示。

责任编辑:xxx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