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半年完成全年业绩指标;融资收紧 房企犯愁
摘要 “对于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今年是个好年头。即使从7月开始房地产信托受限,但不少信托公司已经在上半年完成了全年任务,主要得益于房地产业务。”信托行业资深人士告诉中证君。与信托公司的“淡定”不同,房企或许要“犯愁”了。从今年房企面临的融资环境看,压力正在不断积聚。一方面是“补血”渠道缩窄,银行、债券、信
“对于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今年是个好年头。即使从7月开始房地产信托受限,但不少信托公司已经在上半年完成了全年任务,主要得益于房地产业务。”信托行业资深人士告诉中证君。
与信托公司的“淡定”不同,房企或许要“犯愁”了。从今年房企面临的融资环境看,压力正在不断积聚。一方面是“补血”渠道缩窄,银行、债券、信托等融资渠道全面收紧。另一方面,房企还须应对下半年的偿债高峰。尤其是中小型房企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融资环境。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在监管全面“封堵”房企融资的当下,后续房地产投资增速大概率会出现下行,而且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年中。
“出招”在前
半年完成全年任务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领域信托产品共计发行2954款,占比39.43%,募集规模达到4531.94亿元。
用益数据显示,月度来看,上半年房地产类信托成立规模在3月达到顶峰后开始趋于下降。6月集合信托成立规模为1402.17亿元,环比下降12.75%,同比下降25.68%。从投资领域来看,房地产类集合信托成立规模仍占比最高,为622.80亿元,环比下降10.73%,同比下降12.71%。
从今年7月开始,房地产信托开始收紧,有些信托公司甚至暂停了房地产业务。不过,熟悉了“监管套路”的信托公司已经“出招”在前。
从年初开始,信托公司就开始大量发行房地产信托产品。“房地产信托收益高,投资者也认可。抓紧时间,多卖受欢迎的产品,这样就能做到‘未雨绸缪’。”
“我这边没有具体的数据,只能说上半年确实得益于房地产信托,提振了公司业绩。”某中型信托公司的相关人士称。
今年7月,信托公司迎来了预期中的监管。这次“窗口指导”整体的情况为:今年剩余时间,房地产信托规模不超过2019年6月30日的规模;已备案项目不影响发行及成立,未备案项目一律暂停;符合432的通道类业务也算房地产项目,也受窗口指导影响,全部暂停;地产公司并购类也算房地产项目,也受窗口指导影响,全部暂停;城市更新类旧改项目及房地产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和购房尾款类项目暂时不受影响。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上半年行业经营业绩明显回暖,信托业务收入和固有业务收入均较上年同期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
2019年上半年,59家信托公司实现营收499.40亿元,同比增长14.25%,平均每家公司实现营收8.61亿元;净利润279.55亿元,同比增长13.96%,平均每家公司实现净利润4.82亿元。而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2018年底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信托业营收下降9.38%,净利润下降13.68%。
多种资金渠道同步缩窄
房企融资更难了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为1534.46亿元,环比上升55.3%,同比上升63.2%。其中,7月企业境内外发债总量835.3亿元,环比上升104.2%,仅低于2019年1月及3月的发债水平。发债融资成本为6.86%,环比下降0.57个百分点;其中境外债券融资成本为7.55%,较于6月下降0.70个百分点,主要由于7月有多家房企发行数额较大的债券,结构性拉低了融资成本。
今年以来房企面临的融资压力正在不断积聚。一方面是“补血”渠道的缩窄,银行、债券、信托等融资渠道全面收紧。另一方面,房企还须应对下半年的偿债高峰。
有市场人士分析称,近期房地产行业融资收紧,整体上反映了监管层“房住不炒”的调控思路。上半年,资金很多流向了房地产,房地产企业加杠杆,居民也在快速加杠杆,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今年监管层面多次下发文件,规范房地产信托业务,同时也加大了对违规信托公司的处罚力度。据公开资料统计,今年已有近十家信托公司违法违规被罚,其中不少涉及房地产信托业务,累计罚金已逾1200万元,接近去年全年的总额。
今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重申对房地产信托融资乱象的整治。针对房地产信托业务,明确提出将重点治理通过“股权投资%2B股东借款”、“股权投资+债权认购劣后”、应收账款、特定资产收益权等方式变相提供融资等行为。
除了前述的7月“窗口指导”,8月初,银保监会向各银保监局信托监管处室(辽宁、广西、海南、宁夏除外)下发《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传达下半年监管重点。其指出,按月监测房地产信托业务变化情况,及时釆取监管约谈、现场检査,暂停部分或全部业务、撤销高管任职资格等多种措施,坚决遏制房地产信托过快增长、风险过度积累的势头。
中期业绩分化明显
一只信托股已“成仙”
我国信托行业仅有三家上市公司,包括A股上市公司陕国投A(000563,诊股)和安信信托(600816,诊股)以及港股上市公司山东国信。
山东国信最早发布了“不太好看”的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8亿元,净利润3.2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9.78%和23%。
2017年12月,山东国信在港交所上市。当时其成功上市,一度被市场视为信托界IPO时隔逾20年的突破。上市首日,山东信托收报4.42港元,随后股价一路下行。截至9月2日收盘,其股价仅为0.93港元,成为仙股。
A股两家信托公司业绩分化明显。财报显示,陕国投A上半年实现营收8.32亿元,同比增长63.42%;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70.45%;安信信托上半年实现营收1.34亿元,同比下降91.68%;净利润1157.57万元,同比下降98.93%。
信托网分析师郭彦菊指出,就市场来看,下半年以来,由于房地产信托融资项目收紧,资金投向基础设施的项目增多,收益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郭彦菊认为,上半年多数信托公司业绩增长,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回暖,另一方面主动管理业务增长明显。下半年,信托公司可能还是要紧随市场政策,发挥主动管理能力,服务实体经济;房地产信托业务收紧的情况下,“防风险”依然是主调,业务可能向基础设施项目及消费金融等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