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行净息差集体走阔 转型将持续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2019-09-06 08:33:49

摘要
□实习记者于晗进入9月,上市股份制银行半年报已基本披露完毕。梳理来看,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利润增速明显回升,净息差集体走阔,各股份行资产质量均有所改善。但在宏观经济形势、资管新规以及新的利率政策多重影响下,各银行业务结构有所调整,因此银行盈利和资产状况表现不一。可见的趋势是,在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

  □实习记者 于晗

  进入9月,上市股份制银行半年报已基本披露完毕。梳理来看,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利润增速明显回升,净息差集体走阔,各股份行资产质量均有所改善。但在宏观经济形势、资管新规以及新的利率政策多重影响下,各银行业务结构有所调整,因此银行盈利和资产状况表现不一。

  可见的趋势是,在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条件下,银行业务结构调整还将继续。在监管严控银行资产质量以及资金流向的前提下,下半年银行如何调整策略成为市场值得关注的话题。

  同业负债成本降低,股份行净息差集体走阔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二季度,股份行共实现利润2391亿元,平均增速为10.36%,较上年末提高了3.84个百分点,增幅明显。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股份行净息差在上半年集体走阔,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股份行平均净息差分别为2.09%和2.08%,相比去年一、二季度1.76%和1.81%的净息差数据,整体有所上扬。

  净息差又叫净利息收益率,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平均生息资产的比值,用来衡量生息资产的获利能力。

  具体来看,上半年,招商银行以2.7%的净息差位居股份行第一,比去年同期的2.54%提升了0.16个百分点。其次是平安银行(2.62%)、光大银行(2.28%)。从增幅来看,光大银行同比提升0.48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位居首位;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同比分别提升0.36个和0.35个百分点。

  有券商人士分析称,上半年央行实行利率宽松政策,市场释放资金降低了银行负债成本,由于股份行同业负债较高,同业负债成本的下降对息差改善有明显作用。此外,从业务结构来看,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都在零售端持续发力,贷款定价水平抬升,带动资产端盈利表现优异,进一步拉开息差空间。

  从招商银行来看,上半年该行净利润506.12亿元,位居股份行第一,同比增长13.08%。其中,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53.49亿元,同比增长19.77%,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4.48%,同比上升4.61个百分点。零售金融贡献税前利润388.20亿元,同比增长20.97%,占税前利润的59.84%。

  上半年零售业务增速最快的是平安银行,零售金融收入增速达到31.7%,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为57%,在总收入中超过了一半。其中,个人贷款余额增速达99.76%,贷款余额规模达1.2万亿元,相比一年前翻了一番。零售业务占比较高的还有浦发银行,上半年浦发银行零售业务增速为12.32%,自去年开始,零售收入成为浦发银行第一大收入来源,去年披露的占比达42%。此外,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增速为19.9%,在总营收中占比为36.2%,近年来占比也持续提升。

  利润增速有所分化

  半年报显示,由于业务结构不同,上半年股份行之间的利润增速分化较为明显。其中以招商银行为首,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的净利润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浙商银行、平安银行的利润增速最高,分别达到16.07%和15.2%;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分别以6.6%、6.8%和5.06%的利润增速拖后。

  天风证券分析师廖志明分析称,“受益于市场利率下降,兴业银行的净息差上半年明显上升,但由于存款成本上浮,部分抵消了同业负债成本下降之效果。”因此,息差改善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并不明显。

  此外,中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戴志锋团队指出,兴业银行采取了多计提拨备、多核销不良的财务处理,拨备计提消耗了利润增速。戴志锋认为,兴业银行采取这种处理的主要原因是监管在二季度对不良认定趋严,资产质量并没有出现恶化。

  民生银行与华夏银行上半年利润增速偏弱,也源于上半年的减值损失。具体来看,上半年民生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增加49.73%,达到293.13亿元,将净利润增速拖低至6.8%。华夏银行营业支出同比增长33.7%达263.53亿元,增速明显快于21.05%的收入增速,这意味着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其他相关减值损失等支出对冲了收入增长。

  上半年,股份行不良贷款率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其中浙商银行与招商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下降0.17和0.1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但也可以看到,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以及中信银行的不良率依然居高,资产质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下一步转型方向

  总结来看,股份行上半年业绩整体向好,但也存在进一步转型的压力。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张丽云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内外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作为利润“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零售业务显然受到各行关注。

  但中银国际证券研报指出,“大部分银行把50%以上的信贷投向零售,其中信用卡消费贷款持续成为除房贷外的重要增长引擎。不过,消费类贷款不良率有所抬升,虽然绝对水平仍在低位,但考虑到近两年仍处于各家银行投放扩张期,未来潜在风险需要关注。”

  银行下一步应该如何转型?张丽云指出,银行下一步需要着力加强利差监控,从资产端做好价格管理,从负债端调整存款结构,降低负债成本,并积极做好贷款利率单边并轨下的利率风险管理和银行内部FTP管理。增强资产组织能力,找准对接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做强重点区域,支持民营、普惠小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科技赋能和风险管控,进一步优化业务模式、夯实资产质量。张丽云认为,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未来机构之间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剧,资金、客户回归主流大行的趋势将加强。

  扫码查阅于晗过往作品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