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为何介入消费金融

来源:中国保险报 2019-09-20 15:58:42

摘要
近年来,信托业作为金融子行业,与银行、保险乃至基金相比,引起的社会关注不多。在社会普罗大众看来,信托公司也鲜有“大手笔”。2018年6月末,信托理财以24.27万亿元的规模超越银行的21万亿元,位列各大金融机构财富管理规模首位。即便如此,广大消费群体对信托业的发展,仍然了解有限。日前,中信信托作为主

近年来,信托业作为金融子行业,与银行、保险乃至基金相比,引起的社会关注不多。在社会普罗大众看来,信托公司也鲜有“大手笔”。

2018年6月末,信托理财以24.27万亿元的规模超越银行的21万亿元,位列各大金融机构财富管理规模首位。即便如此,广大消费群体对信托业的发展,仍然了解有限。

日前,中信信托作为主要发起方之一的中信消费金融公司正式开业。对于中信信托、对于信托业、对于贴近平头百姓的消费金融市场而言,这一事件,都非常耐人寻味。

中信消费金融公司由金蝶软件、中信有限和中信信托分别持股30%、35.1%和34.9%,后两者均属中信集团旗下,金蝶作为港股上市软件公司,不仅在互联网技术、财务系统方面具有优势,利于提升消费金融的风控水平、以科技赋能金融服务,而且拥有丰富的场景资源,以及各种集团型企业、大众小微型电商企业等合作伙伴资源,利于中信信托盘活、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该业务可以不受资管新规的限制,属于政策鼓励型创新业务。入局消费金融市场,一方面,是中信信托基于自身在消费领域的创新基因(早在2013年,中信信托就在行业内首开健康独家产品系列的消费信托项目,在业内首推消费信托概念);另一方面,也是中信信托配合中信集团下的一步大棋、“大手笔”。中信集团是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等一身的金融牌照企业,在我国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唯有光大集团与之性质相同。中信集团一直是传统意义上以产业为主的企业集团,较少与消费端对接,现在,中信银行、中信信托、中信旅游,中信湘雅专科医院……都在为集团介入消费领域承担着一定的作用。事实上,这一布局,也是顺应了宏观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趋势。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求“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消费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一驾重要马车,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可以说,中信集团、中信信托把握了经济政策的这一走向,提前脉动起来。

对于中信信托而言,新的市场机遇就在眼前。过去的一年,信托业继续在转型深水区探索,严监管的趋势一点未变,新政策依然层出不穷,各种窗口指导越来越细致,各种处罚越来越多,意在“接地气”“实锤”引导;与此同时,为了回归主业、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整个信托行业既要压缩规模,又要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要尽快打造核心盈利模式,直面行业转型难题,已成为68家信托公司的共识。信托以往以机构(B端)服务为主、面对的是高净值客群,现在转而介入消费金融市场,服务C端,不仅需要较大的投入,而且需要改变传统产品设计对应的风控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大费周章却不遗余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全行业面临的转型压力巨大,已经到了非创新不可的地步(探索消费金融市场,仅仅是信托转型、诸多创新中的一个侧影)。就头部信托公司——中信信托来说,2018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4.18%,2019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尽管2019年重回行业业绩首位,但盈利能力不如以前,转型阵痛可见一斑,亟须另觅更多新战场、挖掘新增长点。

近8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攀升了近12.4倍,达到2018年下半年的8万亿元,年均增长1.55倍,预计2022年将达到50万亿元。如此诱人的蛋糕,不仅引发P2P平台、小贷公司的注目,也大大刺激了信托公司的味蕾。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已有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18年,18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了盈利增长,市场基本验证了其发展的空间和实操意义,信托公司具有强大的灵活制度优势,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市场,能实现几乎所有的金融工具的整合运用,具有强大的资产管理能力,虽然面对消费金融市场缺乏网点优势,风控能力有待提升,获客成本较高,但并不能阻挡一颗求新奋进的心。据统计,2018年,已有近40家信托公司不同程度地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开业,是头部信托引领的模式创新先河,是继银行业后又一次以金融正规军身份介入的重大事件,利于消费金融市场的扬清激浊。

关键字: